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周刊:坚持多边主义 实现共同安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08:08 人民网
  本期主持人:辛本建 丁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月中旬在联合国大会一系列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观点与主张。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和谐世界?中国在建立和谐世界的过程中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期国际周刊就这些问题请部分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国际周刊: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组图)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是应对非传统安全的一个有效途径。图为美国在本月初遭受飓风袭击后,军方人士在小石城空军基地迎接运送紧急救灾物资的中国货机。新华社记者 班玮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缓解世界矛盾紧张态势的一种新尝试

  王逸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和谐世界这一重大倡议的提出,有两方面的背景及考虑。其一,从全球范围观察,新千年伊始,全球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国际政治中并没有形成世人期待的积极变化,相反出现了令人忧虑的一些苗头,局部冲突加剧、边界纠纷不断等等,少数处于强势位置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实施的霸道政策和单边主义也引发了不满和反弹。这些消极势头蔓延和强化,有可能造成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有责任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遏制这些消极现象的滋长,和谐世界的设计应运而生。其二,这一倡议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国内建构和谐社会的启发。中国作为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国,目前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少有的多种矛盾和困难的并发期。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逐步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具体思路,正在取得扎实的进展。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胡主席9月出访的重点是向世界介绍当前中国的发展,并提出了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观念和主张。从国际媒体的反应看,外界注重中国外交的积极姿态和具体内容,但最关注的还是中国外交的一些新观念,包括和谐世界的提出。当今世界呈现出矛盾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冷战时期被掩盖的传统矛盾重新抬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或者出现了新问题,或者老问题有了新表现,各国内部和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加剧,恐怖主义威胁经济全球化,等等。在此背景下,西方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军事强势地位,强行推广“民主”。结果,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同时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胡主席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可以说是缓解上述世界矛盾紧张态势的一种新尝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

  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胡主席是在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转型并行的背景之下提出这一观点的。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而言,20世纪和21世纪注定是一个大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开始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大的新兴市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导航作用开始凸现。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西方国家已经习惯了一个影响不大的中国,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待选的世界大国;中国已经习惯了被一定程度的忽视和对合法权益的力争,现在却开始应对世界的聚焦和要求其承担大国责任的迫切。和谐世界是对我国宝贵外交遗产的继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

  王逸舟:我个人初步理解,和谐世界至少有以下内涵:第一,它是对我国宝贵外交遗产的继承,是中国、印度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第二,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新安全观”等重大理念的延续,是对话求安全、合作谋发展之类共赢思路的深化;第三,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和重大矛盾,它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进行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急性,特别看重保持全球社会、政治和文明形态之多样性的必要性;第四,它充分注意到南北世界差距扩大的严重后果,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安排;最后,它当然需要“有理”、“有利”、“有节”地抵制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具体到不同领域,人们可以展开各种联想,有自己的解读,做许多事情,朝着建立和谐的全球政治关系方向努力。

  金灿荣: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和谐世界的提出,首先是中国政府执政哲学在外交领域的自然延伸,是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双赢观的结合。尊重多样性原则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前提。正如胡主席所说,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主张具体应该包括:强调集体安全,肯定联合国的作用和多边主义的价值;发展优先,重点是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强调了发达国家的责任问题;经济优先,在政治关系中去意识形态化;在国际关系中寻求双赢,寻求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门洪华:大国需要理想的指引。一个发展的大国不仅需要“以功为己”,更需要世界理想。中国的世界理想古已有之,这就是《礼记》所载之“大同”。作为一种万物均等的世界秩序设计,大同理想有其普世性。胡主席在中国迅速发展、世界为之聚焦之际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具有接续先贤、延展未来的重大战略意义。

  为适应国际社会转型的重大趋势,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力促和平发展的战略构想,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而和谐世界正是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如果说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富民强国的国家理想的话,和谐世界则体现着中国的世界理想。中国是和谐世界的提出者,也将是和谐世界的主要实践者

  王逸舟:首先,胡主席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倡议,应当成为未来一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成为指导我们的战略设计、学术研究和各项涉外工作的基本考虑之一。其次,若想在国际社会有力地倡导和谐世界,先要实现中国自身的和平发展;在这方面,如何保证我国的综合国力有质的跃升,同时在复杂的环境下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力所能及地逐渐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这三种需求上建立起良好的“动态平衡”,是中国政府的重大国际倡议能否得到呼应的关键所在。再次,要看我们的研究者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否拿出新的东西,形成某种合力,配合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中国国际化的进程,推动国际政治事务里“中国话语”的产生。

  金灿荣:由于中国的巨大规模和发展速度,加上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对外战略持有某种疑虑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种疑虑长期存在,那么一种很可能的情况就是中国越发展外部世界就越紧张。如果建立和谐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认识,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安全困境出现的可能性。胡主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中国是和谐世界的提出者,也将是和谐世界的主要实践者。而和谐世界观的推广必将使中国成为受益者。

  门洪华:和谐世界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期望,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积极回应,它将进一步巩固中国负责任、可预期、建设性的国际形象。它意味着,中国领导人明确意识到了中国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将国内发展不平衡与国际影响不平衡结合起来思考,将和谐世界作为结合对内和谐、对外合作战略的中间点,从而为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提供思想指导。和谐世界的提法符合世界转型的预期,符合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中国近中期国际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人民网记者辛本健、丁子采访整理)

  和平外交政策的新阐述

  外交学院副院长 曲星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讲话结尾时,以凝练的语言,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精髓,既重申了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全方位友好等基本原则,也突出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胡主席的讲话是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疑虑的解惑释疑,也是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并昭示了下一阶段中国外交的基本走向。和平发展 坚定不移

  胡主席开宗明义地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坚定不移”,回答了国际社会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谋求发展问题上的疑惑。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后起的大国必将损害现有大国既得利益”的某种国际关系理论,宣扬“中国威胁论”,这一论调在一些国家形成了不大不小的声势,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不大不小的障碍。

  胡锦涛主席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在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舞台上,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最庄严的承诺,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最直接的表述,也是对“中国威胁论”最有力的驳斥。与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吁,与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六届特别联大上表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决心,与江泽民主席1995年在联合国50周年首脑会议上声明,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绝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一样,胡锦涛主席这次在联大所作出的承诺也必将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判断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参数。良性互动 共同进步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在弱肉强食的列强时代,中国曾多次遭到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潮流,则给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创造了最有利的国际条件。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岁月,中国正常的国际交往无法展开,恶劣的国际环境与中国内政恶性互动,曾导致中国与世界发展水平增加了20年的差距。而正是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得以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繁荣稳定和高速发展。这是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密切相关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中国发展与人类进步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规定,中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胡锦涛主席在这次讲话中又进一步表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阐明了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进步的深刻内涵。

  首先,中国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要理直气壮地享受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其次,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政治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经济上也会对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回馈。中国继2000年至2002年免除非洲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后,胡主席在联大会议上又承诺,在今后两年内免除或以其他处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对华到期未还的全部无息和低息政府贷款等一系列措施。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时中国慷慨解囊,再到不久前美国飓风灾难时中国伸出援助之手,这证明了胡主席的话:“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积极参与 坚持原则

  发展以后的中国怎样参与国际事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切。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不按国际规则办事,不履行国际义务,发展中国家则担心中国偏安一隅,不主持国际正义,国内也有民众认为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何必还要“韬光养晦”。

  胡锦涛主席在联大庄严宣告:“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首先,胡主席表述了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而且这种参与是有原则的,那就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目前联合国改革的关键时刻,在联合国权威屡屡受到单边主义挑战、联合国宪章原则遭到质疑的情况下,胡主席在安理会首脑会议上疾呼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安理会权威,具有特别的意义和明确的针对性。其次,胡主席明确表示了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决心。履行国际义务包括中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也包括中国按照自己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等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切实履行自己作出的国际承诺,还包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和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对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负有的义务。胡主席在联大明确表示,中国在这一方面将与世界各国作出共同努力。这是中国外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外交艺术的精华,必将给中国外交带来持续活力和宽广舞台。

  促进普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沈骥如

国际周刊: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组图)
  9月18日中秋节,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医生还在该国东部的布卡武为当地儿童看病。新华社记者王晓郡摄一个深受好评的承诺

  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4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发表的题为《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讲话中宣布,为了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将采取五项新措施,加强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这些措施包括:给予所有与中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的多数商品零关税优惠待遇、在今后两年内免除或以其他处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对华到期未还的全部无息和低息政府贷款,等等。这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全面的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国的援助计划,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促进普遍发展是中国的责任

  我们为什么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如此规模的援助?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国家比我们还要困难。今天,全世界53%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两美元。在世界上最贫困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西南亚,这一比例高达75%。贫困、瘟疫、难民是当代最大的人间悲剧,是地区动乱和冲突的重要根源,是恐怖主义的温床。世界的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基础上。正如胡锦涛主席2004年访问阿尔及利亚时所说: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就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就没有世界的繁荣。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一贯尽自己的所能,援助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兄弟。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援助非洲修建了西方国家认为无利可图的坦赞铁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不断加大力度。2000年至2002年,中国减免了31个非洲国家欠中国的100亿人民币的债务,还勾销了亚洲、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发展中国家欠中国的25笔债务。多年来,中国已援助48个非洲国家建成近800个成套项目,涉及农牧渔业、水利电力等众多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开发的原则,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数量是有限的。但中国的援助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我们始终认为国与国之间的支持与帮助是相互的。中国的援助固然帮助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援助也带动了中国的商品出口,帮助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源,通过平等互利的贸易,我国也得到了经济建设急需的原料和半成品。受援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它们的购买力,从而可以购买我国更多的商品。因此,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双方开展的平等互利经贸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合作共赢。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庄严承诺表明:第一,社会主义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尽自己的可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援助和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中国的发展,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好朋友、真朋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断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并加强与它们的全面合作,共同努力,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第三,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推动南南合作的典范。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大量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目前发展中国家总体债务高达2.2万亿美元,沉重的债务负担长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

  联合国千年大会要求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0.7%援助发展中国家。然而,除了少数西欧、北欧小国,西方大国都没有达到联合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但使本国2.5亿人口实现了脱贫,而且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不断加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能力。

  坚持多边主义 实现共同安全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 王宝付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安理会首脑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应当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安理会权威,由安理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依照联合国宪章采取集体行动。这一重要建议,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主张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集体安全机制的一贯立场,也反映了当前世界各国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客观需求。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际安全领域,不仅地区冲突、边界领土争端、宗教民族矛盾等传统的安全威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同传统的安全威胁相比,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成因复杂,而且具有“跨国性”、“突发性”的突出特点,在地域空间上远远超出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疆界,且多数是在准备不足、防范不力的情况下发生的。

  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集体安全组织,最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同60年前相比,今天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爆发新的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相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已经处在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各国利益交叉,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坚持多边主义,必须确立新的安全观。对于传统安全威胁,一个国家通常是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安全利益作出判断,确定安全战略目标。但在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面前,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任何国家,如果单方面追求“绝对安全”的目标,必然会损害“普遍安全”的原则。可以这样说,在一些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面前,国家之间的安全利益已经不是你赢我输、你得我失的“零和游戏”。只有建立起集体安全共识,才能实现国家安全目标。

  坚持多边主义,必须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安全的实践中,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总结过去,最深刻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涉及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应当充分尊重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呼声。坚持多边主义,也就是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争端,通过磋商对话协调利益分歧,通过合作增强相互信任,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证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实现普遍安全的目标。

  坚持多边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目睹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非典等传染性疾病的肆虐,印度洋海啸的巨大破坏,等等。这些严重的突发事件已经提醒世界各国,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共同安全威胁日益增多的时代。在有些非传统安全威胁面前,一个国家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突发的严重自然灾害面前,也同样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坚持维护安理会权威,加强集体安全机制,并且在国际事务中,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自1989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人员以来,已经参与了联合国14项维和使命,有多名年轻的中国军人为联合国的维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在世界许多热点地区,有近千名中国军人、警察和民事官员战斗在维和第一线。

  在地区安全合作中,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积极推动亚太地区各种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发展,积极参与联合反恐、海上搜救、打击海盗、打击制贩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10+1”、“10+3”等日益成为促进地区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机制。实践证明,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是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实现共同安全、普遍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人民日报国际周刊供稿,见2005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