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需要丢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0:18 人民网

  偶尔读到一篇文章,一位老中学语文老师,说他最近来西安后,最愉快的是每天到书店去看书,中午饭都不吃。对有些确实很有价值的书籍,便买了下来。一般情况下是不买的,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不读书,他怕自己百年之后,现在省吃俭用买来的书籍,将来被他们当成废纸“论斤”卖掉。如何处置藏书的确实买书人的一个担心,但我觉得,这个老师未免管得太多了。吐故才能纳新。百年之后,当你的家里成为书灾的时候,把一部分书卖掉,是循环经济的理念置于读书人脑海的表现,“论斤”卖掉又何妨呢。

  我经常看到有些介绍文人书房的文章,说是书橱如何多,家里到处都是书,那情景就像余光中说的“书斋之中一直闹着书灾”。孔夫子搬家少不了书。有报道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的家是一个书的世界,大部分空间包括床底都为书所占据,留给人活动的地方已经很有限。他搬家的时候,仅仅是这些书,就用三轮足足拉了41车,另外孙女用小汽车拉了满满一车。尽管如此,邹衡仍然觉得,“我这点书算什么?北大一些老一辈的学者,家里的书比我多多了!”不知怎么,看到这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并不羡慕教授的书多,而是很想替他卖一部分。

  文人都有爱书癖,而且喜欢多多益善。光进不出,哪有不成灾之忧。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渴望“书卷长留伴一生”,有的是担心“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是凡是书都不舍得卖。其实,这是读书人的认识误区。在今天,书越多越好吗?不见得。除了专门的收藏家,一般读书人没有必要追求数量,因为书多不能代表品位、身价,更不能代表学问。即使当代藏书领衔人物,传统意义上的善本他们都不藏,只藏那些稀见、仅见的史料、资料。古人的“坐拥书城”实际上不得已,现在的图书馆阅览室搜罗丰富,书店到处都是,科技让电子读物也在增多,查阅研究都很方便,大可不必都把书聚到自己身旁。那种“挖到篮子就是菜”的做法,不单单是书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源的浪费。

  日本的一位爱书家曾谓书斋为有机体,应新陈代谢,而非书的坟墓,颇有见地。中国有句俗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认为,除了有存世价值,或经常阅读的书以外,很多书是可以考虑“论斤卖的”。旧的书不卖,新的书业就无法振兴与发展。这是一个循环经济。我国的纸资源很有限,纸浆靠进口,许多新闻纸及印刷用纸都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读书人应当建立一种新的读书理念和全新时尚,这种理念和时尚要求人们懂得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待家里的书,该卖的卖,该处理的处理,不仅为己创造一个良好、清洁、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而且为国家回收了资源,有利于创造新的财富。正如爱书家叶凤所言:“仅知藏书的数量,或仅知以珍本罕书骄人,不过是把书斋变成书籍贮藏室,或变成博物院的陈列处,完全不会使书籍有了生气。”

  宝贵而稀缺的资源、能源,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如果每个人清理一本旧书,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阅读需要丢弃。读书人应该懂得一点循环经济的道理,应该养成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家家都是41车书,那么,我国的纸资源积压将是十分可怕的。为此,我呼吁: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书房变得更精巧灵动一点呢?

  作者:孙建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