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的和谐教育 (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0:46 人民网

  三、努力建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关系,是搞好青少年和谐教育的重要前提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共同营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情感融通的教育关系和教育氛围,包括家庭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社会教育单位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和社会教育氛围;学校师生关系和学校教育氛围。一定要重视课堂内与课堂外、自我与社会、知识与情感的关联,要充分理解他们之间的丰富性,回归性和严密性。

  特别是学校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更为重要,要破除统一意志的、封闭性的教育关系,大力提倡开放的、和谐的教育关系,不再强调教师的权威,而是倡导师生间的共处和共知,在教学和精神方面,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方式、方法,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表现、行为。

  要注意分析家庭的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我国城市家庭家长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社会型,更强调社会参与、社会控制或社会影响的重要性,其子女表现为社会领导型,热情高、爱交流,并喜欢领导和影响他人。另一类是传统社会型,他们更崇尚传统的价值观念,更强调谦虚与合作,其子女表现为社会好人型,具有老实本分、踏实中肯的特点。农村的家庭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也有普遍特点和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因质施教,也是青少年和谐教育应十分注意的问题。

  当前,社会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单位应十分重视教育者的“职业枯竭”问题。教育者“职业枯竭”的具体表现包括:对工作失去热情,情绪烦躁易怒,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在心理和身体上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由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再关怀、教育他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介绍,我国有20%的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如何确保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直接涉及到数亿青少年的和谐教育问题。

  四、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四者和谐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搞好青少年和谐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保证

  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四者和谐教育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和谐性和教育管理方式的和谐性两个方面。教育内容和谐性的重点:要解决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的突出地位问题。从而,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强化道德要求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德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管理方式和谐性的重点:要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四者和谐教育的长效机制,要以政府为主,形成政府管理学校教育,政府管理社会教育,政府管理家庭教育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目前,建立健全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需要重新整合党政的教育、宣传、精神文明、文化、新闻、文艺、出版等涉及教育的工作部门,纠正“多头管理、松散无序、目标不一致、工作不同步”的机制问题。党政各部门中的教育管理机制要重新定位,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要重新配置和利用,要着眼青少年德育和谐教育的实际,高起点、全方位地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四者统一、和谐的德育平台,建立健全的“四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新的职能,发挥新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大中小学生德育素质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的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德育工作的发展研究机制;建立由学校教师、家庭家长和社区教育者联合组成的教育委员会制度;健全青少年学生辍学、流失、流浪的控制和救助体系;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关爱体系;强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体系;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机制;发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思想道德教育联动体系。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切有实效的新机制,真正实现青少年德育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青少年研究中心)【1】 【2】

  作者:赵德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