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5:24 人民网

  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地处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吐鲁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贯东西,南疆铁路、国道314线纵贯南北,吐—乌—大及托克逊县—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吐鲁番地区成立于1975年,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26个乡镇,总人口57.96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回、蒙、哈等3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73%。汉族占总人口的23.27%。吐鲁番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

  吐鲁番地区自然条件独特,资源富集,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无霜期达27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是新疆著名的瓜果之乡。二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现已探明60多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是一个天然聚宝盆。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新疆著名的歌舞之乡。全地区有旅游点20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景点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2处,有价值文物点189处,旅游资源之富集居新疆第一,在国内也非常突出。

  近年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吐鲁番地委、行署带领全地区各族人民,发扬“开放融合、团结诚信、勤劳创新、自强争先”的吐鲁番精神,以“三个代表”总揽全局,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围绕“率先在自治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以葡萄为支柱,优化第一产业;以石油天然气为龙头,加快矿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步伐,壮大提升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1.2%,第二产业占65.9%,第三产业占22.9%。同时形成了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鄯善县依托招商引资,通过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工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吐鲁番市已成为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托克逊县依据丰富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其它优势矿产资源,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2004年,全地区实现GDP97.5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属49.19亿元;同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10.23%;地方财政支出8.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3亿元,同比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7元,同比增加28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1‰。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成绩,我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吐鲁番是新疆最干旱、最缺水的地区,年均降雨量约16毫米,年均蒸发量3000多毫米,人均耕地1.5亩。地委、行署从吐鲁番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入世后对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提出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发展效益农业,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在原有一亩土地上,产出几亩地乃至十亩地的效益,从效益上再造一个吐鲁番。确定在3—5年内,把吐鲁番地区建设成为葡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哈密瓜研究示范基地,优良特色林果苗木繁育基地,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极干旱地区节水灌溉基地,从而使农牧民收入的增长有一个大步跨越。近年来,我地区从树立效益第一观念入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葡萄发展战略,以葡萄为支柱,以牛羊育肥与设施瓜菜为两翼,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葡萄面积已发展到42万亩,产量达61.08万吨,其中,销售鲜食葡萄近10万吨;保护性栽培瓜类面积稳定控制在7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04年新增温室1.35万亩。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完成退耕还草7.5万亩;牛羊育肥头数达到246万头(只)。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6%。

  ——狠抓优势资源转换,全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吐鲁番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力推进区域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地委、行署提出了依托石油天然气、钾(钠)硝石、花岗岩、黄金、葡萄瓜果、长绒棉、煤炭等资源,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建材、无机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煤炭能源工业、果品加工六大产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重点抓了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的速度加快。以鄯善石化工业园区为龙头,积极推进了吐鲁番经济贸易开发区、鄯善石材工业园区和托克逊能源产业开发区,以及“火焰山旅游经济带”的“四区一带”整体开发,不断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服务、政策等方面形成了更强的比较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投资主体入园创业,进驻园区(基地)的企业已达87家,成为了地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0个,引进外资完成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投资1.7l亿元,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7.93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23。85亿元,同比增长31.22%。

  ——旅游业强势推进,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吐鲁番旅游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地委、行署确立了旅游业先导产业的地位,加大对旅游业的领导力度,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编制了由国家出资、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颁布的《吐鲁番地区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坚持“提升中线、开发东线、准备西线”的发展思路,市场化运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实施了十多个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景区景点品位不断提高。吐鲁番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葡萄沟景区已被评为全国4A级景区;火焰山、坎儿井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对外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葡萄节、北京、上海、广州宣传周活动。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占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9年的不到2%,上升到去年的5.8%。2004年,旅游接待人数299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69亿元。

  ——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进地区一批企业的改组改制、破产清算、资产移交和职工安置工作,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中小企业的步伐加快。农村税费和各项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取消了农林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全地区农牧民负担税费减少2458万元,人均减少62元。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516项减少为1.49项,减幅率达72%。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有序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上划工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进程加快。2004年以来共引进招商项目84个,项目金额25.49亿元,引进区外到位资金6.97亿元,增长25.7%,地区和鄯善县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嘉奖。

  ——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葡萄标准化栽培等7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有5个项目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吐鲁番市列入科技部县(市)科技工作示范点,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放活科技机构、放活科技人员,全地区有100多名技术人员离岗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创业示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模式和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目标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采取与湖南等教育资源富集的地区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吐鲁番地区教育水平和质量。2004年地区实验中学高考升学率为98%,被命名为全疆示范性重点高中。2004年全地区高考录取率为82%,达到自治区中上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民汉合校47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迅速,完成了166所学校的“校校通”工程。文化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大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和“群众文艺工程”,整理和挖掘《吐鲁番木卡姆》等民族文化资源。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广播电视基本完成了“村村通”,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地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双拥”模范城、卫生城市、城市“天山杯”竞赛。“四大”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区创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地区通过了验收,吐鲁番市和鄯善县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县城)也顺利通过了验收,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继续巩固了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市、国家级卫生县城、自治区卫生县城称号。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地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时期。综合分析地区的优势资源条件、面临的诸多机遇和已经奠定的产业发展基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吐鲁番地区小康社会,我们确定了率先在自治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第一步,到2007年,全地区GDP达到120.9亿元(2000年不变价),年均递增10%,人均GDP达到20000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7∶62.5∶28.8;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395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城镇化率达到27%左右;第二步,到2010年,全地区GDP达到169.8亿元,年均递增12%,人均GDP达到27300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变为8∶60.5∶31.5;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464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继续保持两位数;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全地区GDP达到478.72亿元,较2000年翻三番,年均递增11%,基本实现工业化。

  2005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5%,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36亿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2‰以内。(吐鲁番地委宣传部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