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军属拜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09:29 今晚报

  平津解放,解放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民大众支援前线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子久先生家附近的三岔河口,停泊了大批的木船,许多支前物资都是从这里装船启运,沿运河运到前方的。画家第一幅表现这一伟大事件的作品《支援前线》的创作动意,就是在这一时期萌生并逐步酝酿成熟的。其后又受到新年画样式的启发,于1950年夏脱稿。画面章法新颖大胆,采用传统的“纵横取势”法,以近景主树将画面撑开,其势耸拔坚挺,与河岸的水平走向形成交叉和对比。在近景大树与中景的树丛之间,是“支前”队伍的繁忙景象。小青

绿的色彩统调及桃红柳绿的自然环境,使画面的气息欣欣向荣、生意盎然。这件作品尽管还存在不尽完美之处,但却反映了刘子久先生在艺术上寻求变革的决心和广阔前景。

  1950年春节,各界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前一年,刘子久的侄女刘学钤光荣参军,随部队南下。除夕一大早,街道代表、邻里居民、西窑洼小学的学生,带着慰问品,敲锣打鼓地来到刘家大院拜年,欢笑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刘家上下也都为家中有一个上前线的女兵感到光荣和自豪。作为一名感情充沛的艺术家,子久先生为这一场面所打动。不久,他用小纸片开始勾画草图,数易其稿后终于在一张旧名片的背后完成了初步的构思。同年10月,掀起了全国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拥军优属活动更加高涨。尤其当得知中朝军队解放平壤并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时,子久先生在文化责任感的驱使下,加快了《给军属拜年》一图的创作。1951年初,他开始在小草稿的基础上绘制大幅的草图,将景物安排妥当以后,把各种形象和不同角度的人物另外用纸画好,裁剪成一个个单独的人形,再放到草图上摆布调整,将聚散、疏密、呼应、前后等各种关系经营得体,屡经斟酌后才定稿。1951年春节作品完成后受到了多方好评,但不久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准备进一步加工修改。

  为庆祝建国4周年,全国美协开始筹办首届全国国画展览会,于1952年底着手布置创作事宜。子久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给军属拜年》的创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二稿。与初稿相比,第二稿表现技法更加成熟,画面的气息、韵味、节令感、生动情致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人物数量由原来的36人扩充至50人,人物活动的姿态进一步丰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相应加强;特别是那个向画外招手的小姑娘,有效地拓展了视觉联想,延伸了喜庆欢乐的空间。村舍的烟囱也略有增加,袅袅炊烟与林间雾气相谐相融,使簇拥在银装素裹之中的山乡农舍充满了融融暖意,增强了解放后农村丰衣足食的过年景象。

  1953年9月16日,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刘子久的《支援前线》和《给军属拜年》一同入选。消息传来,在天津美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天津送选的作品很多,但仅有5位画家的6件作品入选,而刘子久又是唯一有两件作品参展的画家,这在全国的参展作者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天津另外4位画家及作品分别是:刘奎龄《上林春色》、萧心泉《松树凌霄》、靳石庵《古木寒鸦》、孙克纲《山水》。刘子久的两件作品被认为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普通民众审美需求的成功范例。

  美展期间,《给军属拜年》的社会反响异常强烈,许多报刊杂志争相发表。同年第四季度,先后有《新观察》、《新华月报》、《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青年》、《天津画报》等重要报刊登载此作,受到多方关注。天津、上海等地的出版部门以独幅画的形式将其出版发行,总印量达18.4万余张。很快,这件作品便不胫而走,进入千家万户,挂在志愿军的战壕里,挂在烈军属的家里,挂在牧民的帐篷里……

  在这件画作面世及大量发表之后,子久先生陆续收到了二百余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虽然身体欠佳、工作繁忙,他还是对来信一封一封地认真阅读,并由老伴协助一一写信回复,以感谢各界人士对他的关怀和鼓励。

  其中有一封来自江南的信,认为该图中人物不应在雪天穿崭新的棉鞋,应穿胶雨鞋。刘先生给这位南方朋友回信,告诉他这幅作品画的是冀北燕山一带的景象,那里的气温与江南有很大的差别,冬季穿棉鞋是北方百姓的习惯。不像江南那样的雪天,雪落地之后迅即化成雪水,所以习惯穿胶雨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