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控负”意在控制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09:37 南方日报

  为控制舆论监督负面报道,一些地方想尽办法甚至成立专门机构

  “控负”意在控制什么?

  一周聚焦

  编者按

  “控负”,就是“控制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负面报道”。而“控制”的手法,不是从源头上去查找原因,改正错误,防止类似事件发生,而是明招暗招想尽办法掩饰消弭负面新闻。这个新出现的词汇,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地方如何面对舆论监督,让我们不得不小心其他“控制”:比如控制数字(数字注水),控制监督(大权独揽)……

  新闻回放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浙江临海:政府图政绩学校比气派》一稿,报道了浙江台州临海市包括“百年名校”台州中学在内的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举巨额债务,相互攀比迁建、扩建豪华新校。几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建设投入,让不少学校已“骑虎难下”,并引发系列问题惹起民怨。

  据调查,在临海市城关共有7所中学,目前在迁建的就有5所,另外还有2所小学也在迁建和扩建中。临海市教育局局长鹿先法对记者说,这些学校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学校自己贷款解决。他解释说,学校搬迁扩建实属无奈,因为别的地区的学校都在上档次、上规模,我们不跟上档次和规模,就会失去在全省的地位。

  然而,当地市民对此却反应强烈。退休教师、原台州学院副教授余如忠对记者说,这些学校的原校区多数使用时间不长,有的甚至在两三年前才完成建设,看到这些不断追加投资建成的新教学场馆和设施将要被大量闲置和荒废,十分痛心。他说:“这种追求金玉其表的做法,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是十分荒唐的瞎折腾!”

  面对监督群众叫好领导阻挠

  新华社

  面对舆论监督报道,浙江临海市的许多干部群众叫好,认为“符合事实”“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但是当地某些领导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公然指责当地报纸转载“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

  新华社报道播发后,临海群众争相传阅。许多百姓寄希望于舆论批评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加以整改。然而,当地党委政府表现出的态度却让他们不解。

  临海市不少机关干部向记者证实,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在临海的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化,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

  7月7日,在市里的统一布置下,《今日临海》(原《临海日报》)在头版用整版的篇幅以《教育,临海的一张名片——我市教育发展纪实》为题,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予以回应。当地电视台也挤出黄金时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针对市民的议论,不懈宣传临海教育的“辉煌成就”。

  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职教师说,这次新华社又派记者调查临海教育问题,当地政府得知后,当晚紧急部署,要求一些校长通知学校教职工,遇到记者采访时“不要乱说话”,“推说不知道”,并马上向上级报告,如果谁把临海学校问题捅出去,就要“严肃处理”。

  退休教师、原台州学院副教授余如忠和台州中学原文科支部书记柯元斌说,当地党委政府不仅用这类荒唐手段掩盖真相,还巧立名目,暗中支持这些学校向学生变相收取高额的择校费,把捅出的债务“窟窿”负担转嫁给社会。

  如此“控负”无异于掩耳盗铃

  新华社

  “控负”——记者近来听到的一个新名词儿。它常被一些政府部门负责新闻宣传的干部挂在嘴边。“以前只要组织策划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就算完成了;现在多了‘控负’这一块儿,压力特别大,因为单位领导特别重视。”一位市级政府部门的宣传处长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如是说。

  “控负”的含义是“控制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负面报道”。据了解,一些部门原先没有设置专门的宣传机构,宣传工作由办公室兼管。只因为领导们感觉到“近年来舆论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大”,于是专门成立了新闻宣传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负面报道带来的不利影响”。采访中,许多单位的宣传处长都描述过这样一个“潜规则”——一些领导评价本单位宣传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将本单位的负面报道控制到零。

  这一业绩评价的“潜规则”,犹如“紧箍咒”一般箍在一些宣传处长、新闻科长的头上,令他们对本单位的负面报道随时保持着高度警惕。为了“控负”,他们常常“无可奉告”或干脆不接电话,甚至使用“拿不上台面”的手法:一旦记者采访的内容稍有涉及负面的东西,他们便“贴身”跟随,明为“协助”采访实是干扰采访;用金钱、贵重礼品收买记者等……

  “控负”行为反映出的是一种正在滋长和蔓延的对待舆论监督的错误态度。由此而产生的种种不当做法,也许一时掩盖了自己脸上的灰尘和疮疤,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不仅会害了自己,而且会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毒化社会风气。

  任何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暴露一些问题,并不是对工作的全盘否定。一见负面报道就觉得是否定了整个工作,否定了全部成绩,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以偏概全。其实,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时间长了,反而会出大问题。

  不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吸取经验教训,不真心修正错误,不从把自己工作做好这一源头上来防止负面事实的发生,光靠给自己的宣传部门下死命令,光靠“做好新闻单位的工作”,那么“控负”行为无疑是掩耳盗铃,此等任务恐怕永远无法完成。

  “控负”是向舆论监督公开叫板

  新京报

  新华社的报道,让我们见识了一个新名词:“控负”。“控负”的含义是“控制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负面报道”。但无论是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还是“以本地媒体对中央媒体”的公开对垒,其目的都是想通过各种手段掩盖真相,把舆论监督消弭于无形,其结果,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说,“也许一时掩盖了自己脸上的灰尘和疮疤,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不仅会害了自己,而且会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毒化社会风气”。

  中国目前的舆论监督,从总体上看还比较薄弱。正因如此,中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要“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进一步扩大”舆论监督,表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离不开舆论监督,接受舆论监督是对政府的刚性要求;目前这些监督还不够,还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对“负面报道”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判定这个报道的正面负面问题,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来考虑。比如对之前SARS的报道,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负面报道。”

  的确,判定什么是“负面”,什么是“正面”,标准只能是看这个新闻“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报道正面新闻一样,报道负面新闻也是媒体的职责。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不会在版面上和节目里全部充斥负面新闻,但也不会把所有的负面新闻拒之门外。

  对政府而言也是如此,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是正常的。人们不会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政府的成绩;但同样,即使不让媒体不报道,这些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脸上脏了,赶快洗掉是正途,不要只是想到砸碎镜子,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