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科技成果转化“南林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49 扬子晚报

  9月20日,中国杨树节暨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在泗阳县举行。作为中国唯一的“意杨之乡”,泗阳县向世人展示了她的庞大杨树家业:成片林60多万亩,杨树年生产量100万立方米,全县以杨树为原料的各类生产加工企业700多家,年加工产值20多亿元,每年创汇近5000万美元。

  泗阳是苏北的一个缩影。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我省目前有杨树4亿株,种植面积5

00多万亩,近10年中杨树产业为全省增加了2300万立方米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省林木总蓄积量的60%%。以杨树为原料支撑,全省各类人造板加工企业6000多家,全年总产值120多亿元。“种意杨树,发亿元财”,傲然挺拔的杨树,在给苏北大地披上绿色盛装的同时,业已成为苏北农民的“摇钱树”、“绿色银行”。

  我省本没有杨树。杨树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杨树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教授为代表的南京林业大学人献给江苏人民的一份厚礼。

  以杨树为代表,一项重大成果推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构成南林大科技成果转化的独特风景

  王明庥院士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72年春天,他出差从北京中国农林科学院带回了用塑料布裹着的56根美洲黑杨种条。正是从这56根种条开始,王明庥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经过连续20多年的新品种选育、试种和推广,推动形成了今天在苏北区域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杨树产业。

  南林人奉献给社会的“厚礼”,不只是杨树,还有竹材、鹅掌楸、马尾松、枫香树、银杏、桂花、农民废弃物开发……

  张齐生院士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竹材胶合板的设想。他领导课题组,解决了竹材加工中弯曲、变形、整竹展开等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了竹材胶合板、高强覆膜水泥模板等一系列竹材制品,推动了我国竹材加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竹材加工业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余世袁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对植物纤维资源生物转化研究,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利用玉米秆生产燃料酒精的中试生产线,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推动形成了新型饲料产业;叶培忠等率先对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鹅掌楸进行“杂交”,获得了鹅掌楸的种间人工杂交种,推广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施季森教授在国内首次开展了中国枫香用材和观赏性新品种选育研究,在快繁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现已推广造林5万多亩;曹福亮教授领衔的银杏课题组致力于银杏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开发,在我省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银杏种质基因库,为我省银杏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周定国教授发明的稻草碎料板专利技术,在江苏、湖北、广东等多省市开始了产业化推广,为稻草秸秆产业开发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一项项科研成果,推动形成一个个新的产业,为一方百姓带来致富的希望。一位省领导这样评说:“江苏高校不少,但科技成果能在江苏经济发展中形成产业的不多,南京林业大学算一个,功不可没。”

  “从经济建设中来,到经济建设中去”,报国富民之志与吃苦务实精神的结合,成为南林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竭动力

  南京林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何以能独树一帜?

  “关键在于务实,我们的科研从经济建设中来,又都能回到经济建设中去”,南林大科研处处长佘光辉这样回答。他说,南林大的教授长期奋斗在经济建设第一线,长期和农民群众打交道,熟悉经济建设和群众需求,在他们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有80%%来源于经济建设第一线,破解的是与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技术难题,所以一旦取得成果就能很快实现产业化,致富一方百姓。

  多学科协作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是南京林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精彩纷呈的又一法宝。以杨树产业为中心,王明庥院士领军的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相继选育出了15个材质好、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速生优质高产新品种,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应我省条件的杨树栽培管理技术方案,还研制出杨树专用肥等新产品、新技术。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开发出了用“速生意大利杨树”作为原料的一系列人造板生产工艺和技术。制浆学科研究成功了用杨木为原料的制浆工艺,提高了江苏木浆比例,林产化工学科开展了利用杨树及农业秸秆制蛋白活性酵母饲料的研究开发,该产品中蛋白含量达30%%以上。正是由于多学科的协作互动,杨树产业链越拉越长,越做越大。

  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余世袁教授说:“南京林业大学在百年办学史上汇聚了中国林业界的一批近现代名师。他们既有‘让黄河流碧水,让赤地变青山’的报国富民之志,又有‘走最难走的路,爬最险的山’的吃苦精神,这种报国富民之志与吃苦精神的结合,代代相传,构成了南林大特有的科研血脉。”他向记者讲述了陈岳武教授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南林大陈岳武教授受命在位于闽北山区的洋口林场创建中国第一座杉木种子园。10多年中,陈岳武的足迹踏遍了闽北的山山水水,终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领先水平的杉木种子园。为了种子园,正当英年的陈岳武积劳成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像陈岳武教授这样献身林业的教授,在南京林业大学不在少数。至今,无论是青藏高原的生态建设,还是西北边陲的沙漠化治理,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南林大教授科研的足迹。余校长说,南林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不仅仅是实验室里做出来的,也是脚板跋山涉水走出来的,是肩膀挑出来的。

  以科研为舞台培育一代新人,育树和育人良性互动,为南林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科技成果产业化也为南林大培育一代新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南京林业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推动育树和育人良性互动。近三年中,有1500多名学生参与了教师主持的近200个科研项目,在杨树、竹材、生物饲料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宁杭高速公路、南京地铁等相关建设项目都有南林大学生的参与,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从2002年到2005年,南林大学生结合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写出了70余篇优秀毕业论文。在近年来举行的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等重大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环境园林学院学生袁雨青同学创办的“中国苗木网”成为国内苗木类网站中访问量最大的网站。机电学院的曹存鑫同学发明的高功率大容积喷雾机在国家反恐科技成果展上展出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南林大副校长曹福亮教授告诉记者,自2001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生就业率年年保持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四位,这是社会对南林大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肯定。如今,一大批从南林大毕业的学子正活动在祖国大地上,他们似春花碧草装点着中华大地。本报通讯员 唐旭 周统建 本报记者 徐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