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六届“花博会”永不落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4:0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采访/王渭 摄影/黄金国

  9月28日,四年一届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将在成都温江隆重举行。中国花卉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运会”。“花博会”主要是集中展示我国花卉业的丰硕成果,反映中国源远流长的花卉文化,融观赏性、艺术性、专业性、商业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对我国花

卉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第六届“花博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驱车前往温江走访了温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第六届“花博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指挥长甄先尧。说来十分有趣,采访甄部长,没有在“花博会”现场,而是在陈家桅杆。

  王渭:甄部长,你好!你是大忙人,今天终于在这儿把你“逮”住了。第六届“花博会”9月28日就开幕了,你是这届“花博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指挥长,能介绍一下“花博会”的情况吗?

  甄先尧:我知道你是带着问题来的,但你既然是在陈家桅杆把我“逮”住的,那我就先谈谈陈家桅杆吧。陈家桅杆虽不是本届“花博会”的分会场,但却是温江区境内最有魅力、首屈一指的大型民居。陈家桅杆是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由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和其子武举人陈登俊建造的。因宅前竖有双斗石桅杆的功名标志,俗称“陈家桅杆”。这是川西平原仅存的集住宅、祠庙、园林、学堂于一体的复合式传统大型宅院。其建筑选址、格局、空间布置、装饰等均集中浓缩了晚清时期建筑精华,是研究清代川西历史、社会、民俗、教育、艺术、宗教、建筑的知识宝库,更是一座活生生的民间文化博物馆。“花博会”开幕,陈家桅杆也将开馆,因此,大家来参观游览“花博会”的同时,顺便游一下陈家桅杆是相当不错的享受。

  王渭:你是陈家桅杆抢救领导小组首任组长,多年来对陈家桅杆的抢救、修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花博会”期间,我一定重游陈家桅杆。刚才在来陈家桅杆的路上,沿途看见一望无垠的花木、苗圃。温江的人居环境真好,真让人羡慕。温江真不愧是生态园林城市。我想,第六届“花博会”之所以花落成都、花落温江,和温江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吧?

  甄先尧:温江花卉历史悠久,是川派盆景发祥地,拥有“川西花王”陈开钦等一大批闻名遐迩、技艺高超的园艺师。历史习惯使许多农户在庭前屋后栽花种草,农舍竹林掩映,绿树葱郁,花香四溢。如今,全区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整个温江一年四季常青常绿,鲜花盛开。这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不仅直接促成第六届“花博会”落户温江,还为温江成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提供了先决条件。

  王渭:有媒体把你称为“中国农家乐之父”,我知道你是个向前看的人,已不太愿意提起此事。但只要我们把农家乐这个从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发展到农村经济建设品牌的概念稍加梳理,就会发现,农家乐不仅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助推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贡献颇多的。我想问的是,“三农”问题不仅长期困扰中央政府,也长期困扰各级地方政府,“花博会”对缓解“三农”问题有什么实际的促进作用吗?

  甄先尧:“三农”问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花博会”对缓解“三农”问题是会有具体帮助的。众所周知,“花博会”是花卉界的品牌展会,被称为花卉界的“奥运会”。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第六届“花博会”花落成都,花落温江,这对促进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花卉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花卉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于一体,是一项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业的重要作用将日益彰显。这里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据权威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43万公顷,销售额353亿元,出口创汇9000万美元。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发展花卉业,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收入增加了,地位提高了,“三农”问题也就逐渐解决了。农民的收入不增加,农民的地位得不到真正提高,“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永远困扰我们。此外,“花博会”对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美化人民生活亦有积极作用。

  王渭:第六届“花博会”与以往各届“花博会”有什么不同?

  甄先尧:先谈谈“花博会”的历史吧。中国花卉博览会创办于1987年,迄今已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成功举办了五届。四年一届的“花博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举办地区域经济的快速提升。经过近20年的发展,“花博会”已逐渐走向成熟,并超越了其他许多行业会展,成为中国的强势会展品牌。因其专业、权威、成熟及蕴藏的巨大商机,四年一届的“花博会”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企业及商家的重视。从第四届“花博会”开始,每一届都吸引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盛直辖市、自治区的近百个展团、几百家企业的参与。

  王渭:甄部长,能具体谈谈第四届、第五届“花博会”的情况吗?

  甄先尧:第四届“花博会”1997年4月在上海举办,吸引了来自荷兰、比利时、美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90余家企业参展,共计有150余万游客参观游览了“花博会”。第五届“花博会”2001年在广东顺德举办,吸引了荷兰、哥伦比亚等14个国家参展,全国31个盛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也积极参展。在10天的会期中,有107.8万人前往参观游览,协议交易额达2.53亿元,全面带动餐饮、娱乐、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收入达数十亿元,极大地推动了顺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而即将在温江拉开大幕的第六届“花博会”,与以往各届“花博会”及其他花卉园艺园林展会相比,其规模更大,创意更新,影响更广,效益更佳,服务更优。仅规模而言就将大大超过以往各届,参展企业和商家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其参展国家和地区比第四届、第五届的总和还要多。中华民族将以花卉的名义团结在一起,在本届“花博会”上实现民族大团圆。那将是何等壮观、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场面。还有,本届“花博会”将全面展示当今世界花卉发展水平,最新的产品,最新的科技成果,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将带给游人特别的感受。

  王渭:本届“花博会”召开的时间是9月28日-10月7日,但有人说,温江正开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如何理解这句话?

  甄先尧:这句话讲得非常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温江确实正在开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还得从温江的历史谈起。众所周知,温江历来被称为“金温江”,是“金”,而不是“银”。一个“金”字,道出了温江的富庶。

  温江没有山,没有值得炫耀的旅游胜地,但温江有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温江有12万亩花木,这里不仅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还在成都房产界演绎了一嘲住在温江”的完美风暴。这场几近神话的风暴至今被业界传为佳话。支撑“永不落幕的花博会”这句话的,还有被誉为“花木科技硅谷”的温江生态科技经济产业园。该园区总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2平方公里。2004年园区荣获联合国CCCUN组织颁发的“联合国全球生态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相继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花木产业试点县”“四川省重点花木市潮“四川省重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生态园引进了成都置信实业公司和美国蓝马克国际娱乐集团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情景互动式大型主题娱乐项目——“国色天乡”。该项目运用“迪斯尼”的经营理念,打造中国第一个“花卉迪斯尼”互动体验式大型主题娱乐公园,将极大地丰富城市旅游内容,推动温江旅游产业发展。“花博会”期间,还将强势推出3000亩“春江花韵”项目,推出农家生态旅游、运动休闲等项目,使温江的生态旅游发展再上台阶。

  第六届“花博会”的展期虽然不长,但温江四季花香不断,从这个意义上讲,温江本身就是一台“永不落幕的花博会”!

  王渭:据我所知,本届“花博会”主会场有一道人文景观:百花诗墙。这个景观颇具匠心。你能谈谈为什么要建造这么一面文化墙吗?

  甄先尧:这个问题提得好,在你之前还没有记者向我提这个问题。你既然提这个问题,想必你已去过现常我手里正好有一份“百花诗墙”的序言,其中写道:“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花的国度,以花言志,借花抒情,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也是中国花文化的美学体现。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读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咏物诗长大的。而在世界诗歌史上,百花永远是不朽的主题。”

  成都是诗歌之都,历代诗人辈出,将成都诗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诗人吟咏百花的诗浓缩在一面墙上,既能彰显成都的诗歌传统,又能体现花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这样说,只有诗才能传达出百花的神韵。花是自然生命的一种形态,吟咏花的诗是将花定格为永恒之美的另一种生命形态。“百花诗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本届“花博会”是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

  ·相关链接·

  ■奥运会

  奥运会是当今最具国际化的盛事,一场奥运会可以带动房地产、旅游、交通、通讯、传媒、环保、教育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效果明显。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更是让加泰罗尼亚地区收入高达260.48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则使澳大利亚进账63亿美元。

  中国北京在2001年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据权威部门估计,从2002年起至2008年中国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额外提高0.3%,总计为1.376万亿元。而单就主办城市而言,大约每年GDP可增长100多亿元。

  ■世博会

  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4年的历程。世博会是全方位展示本国经济、社会、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绝佳机会。

  1999年昆明世博会吸引了93个国家参展,共接待游客943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达4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高达4亿元。世博会举办前,昆明市南北不通,东西仅有一条通道,世博会的举办使政府投入了183.6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及环境改造,提前10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区路网规划,为昆明乃至云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000年世博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汉诺威世博会的举办,提高了德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消费需求,吸引了80亿马克的投资,增加了20多亿马克的税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产生国民经济效应170亿马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