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体育报纸的今夏寒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10:37 红网-三湘都市报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唐磊

  2005年的夏天,对于中国体育报纸来说也许是一个寒冬。

  一直被称为中国大陆体育报纸三足之一的《南方体育》宣布休刊。在更早的七月,为球迷最早熟知的体育报纸之一、有着17年历史的《球报》也宣布关门。

  《足球》总编辑刘晓新告诉记者:“我们一直都高烧发热,过度竞争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

  如今体育报纸中相互用高额转会费挖人,花钱“包养”采访对象等做法,成为各体育媒体“非理性竞争”的主要手段。

  “这期间《体坛周报》做的很多事情都引起了争论,包括挖记者、锁定采访对象。其实在是在一些特殊的阶段发生的。既然发生了就没有什么不正常。”《体坛周报》社社长瞿优远这般解释,“那是必须赢的战争,只要不犯法,不违反新闻规律。这些手段就无可非议。”

  这些“超前”的手法引起公众对体育报纸负面的看法:不择手段,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但不可否认,面对市场,体育报纸走在了综合性报纸前列,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1993年足球联赛职业化改革,举国体制下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场上屡获佳绩,公众对体育资讯的需求急剧上升,当时综合性报纸对体育的报道版面很小,对赛事的电视转播也较少,更没有网络,体育报纸诞生恰逢其时。

  “发展得最快的时候是1997年十强赛到2001年。当时广州的报摊上最多的时候有15份体育报纸。”广州日报社社长助理谢奕说。

  随着中国男足首次冲出亚洲挺进2002年世界杯,体育报纸一次最大规模的洗牌出现了,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很多报纸被远远甩掉。2002年世界杯以后,公众对足球的兴趣降到了冰点。

  2004年是体育大年,综合性报纸和网络开始发力,体育报纸遭遇市场化以来最大的冲击。如果说综合类报纸一开始的体育报道还比较粗糙的话,随着竞争的加剧,它们的质量也在迅速地提高。除非能不断做出比综合类报纸更有轰动性、有内幕、有深度的题材,否则内容就难吸引人。

  而网络的出现则使传播手段和受众的接收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每周一、周三、周五,《体坛周报》、《足球》出刊时,网络的体育频道会从这两份报纸中各拿100条稿子,再加上其他媒体的,一共会取走1000条左右的稿子上网。这种海量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体育资讯的需求。

  体育报纸想通过网络提高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把信息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了网络(这种经营手段在外国不存在),而自己传播资讯的渠道不得不过早地被牺牲了。传播手段的变化对报纸形成了巨大冲击。

  2008即将到来,很多圈外人士认为是体育报纸复苏的契机,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他们认为,体育报纸把希望寄托在大赛上是不明智的,经验证明往往大赛是体育报纸的灾难。只有国家大幅增加对全民体育和职业体育的投入,使中国体育全面市场化之后,对于体育媒体的机会才可能是空前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