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还能承受寂寞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10:45 今晚报

  忽然发现,如今所有的运行载体,譬如火车、飞机乃至汽车,都会装载电视机和半导体,都会一路不停地放出艳丽的图像和发出快乐的声音,车厢和机舱里,就是一个小型音乐会的演出场地,或是观影场所,抑或是放肆的说书场地。我还发现,如今耳朵插着MP3的人,不仅是年轻人,也有中年人,甚至是斑白头发的老年人。

  人们在把家门不断关严、几乎没有人再去串门的同时,人们在只喜欢留下手机号码作

为惟一联络方式、即使家里来电话也要先看一眼来电显示的今天,却又是奇怪地那样的喜欢热闹,又是那样渴望听到声音和看到活动的人形。于是,我在想一个问题,现代人到底想要怎样?因何产生如此矛盾的行为?

  我想,大概是寂寞。在当下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疏远,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间距导致倾诉和倾听倾诉变成一种奢侈的今天,外表快乐的人们在内心深处其实是寂寞的。尽管这种寂寞无人表白,但的确存在于人的内心一角。

  无处诉说的同时,承受寂寞的能力也在一同衰退。

  将旅途中听歌放松,说成是不能忍受寂寞,可能是牵强之说。在商场里,在饭店里,在酒吧里,如今充斥着“声音”的地方太多了。就连大片的绿茵地,也会在一个地角安装上音箱,让你的耳朵充满着声音。我们这么需要热闹吗?还是我们害怕寂静?许多从国外归来的人,有两方面的感触最强烈。一个是人们遵守规则,几乎到了死板的地步。还有一个就是安静。无论你看见多少人,都那么静默着,没有声音,即使说话,也是低声,再低声。尤其是在餐馆,除了若有若无的音乐声,几乎听不到说话声。

  其实,我们内心深处是渴求安静的。多年前,我到野三坡参加一个活动,参加者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们爬鱼骨洞,从窄小的洞口钻进去,里面是一个奇妙而怪异的洞,非常大,但是漆黑一片,脚下有泉水流淌,只能靠手电筒的光亮前行。当我们走到洞的尽端时,发现是一片平地。当时我们互相询问,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几乎所有人不加思考,说出一个共同的愿望:静听。于是我们关掉手电筒,十几个人没有出声。我们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无声的世界里,只有泉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安静得仿佛置身于天籁之中。从鱼骨洞爬出来后,所有人都特别激动,红涨着脸,竞相拥抱不止。我们彼此感激,在静谧中享受到的那份愉悦。

  当然,安静和寂寞是有区别的。但不能否认,拥有安静的心态,才是通向寂寞的精神通道。寂寞,不是孤独,那是一种境界。承受寂寞,其实是在享受一种平宁。

  没有人否认,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人,对于寂寞的理解也有失偏离。承受寂寞的实质,其实是能否拥有审视生活和社会的冷静的心境。这需要我们普遍地思考。

  远离喧嚣和浮躁,能使精神得以沉静,同时也能规避许多纷扰,尽量地让思想匍匐在地,脚踏实地地思索。寂寞不是闭合自我思想,而是另一种飞扬。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从运动载体上的声音,竟联想到了寂寞之道。但,不是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