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顶尖科学家侯祥麟,原是汕头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13:27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9月16日上午9时整,当温家宝总理手挽着侯祥麟院士并肩步入会场时,全场千名听众自发起立,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侯祥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一场极富历史厚重感的报告会,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再现了侯老世纪人生所走的爱国、救国、强国之路,侯老以科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听众感动不已。

  这位担负共和国两位总理重托,成功领导研制了原子能工业分离铀-235装置急需的油

品和导弹所需的高精密仪表油脂系列产品,指导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发动机镍铬合金火焰筒的烧蚀问题,领导研究成功炼油工艺方面5种重大新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并在91岁高龄时主持了国家重大课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原来是我们汕头人,他更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一面旗帜。侯老以自己的世纪传奇、无私情怀和崇高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中国媒体与所有中国人。近一段时间以来,“说不尽的侯祥麟”成为全国各家媒体的主题。

  少年立志报效祖国

  “虽然在汕头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但这段经历却影响了我的一生,因为,正是在这里,我立下了报效祖国的终生志愿。”回忆起少年时期在汕头度过的难忘岁月,侯老感慨万千。1912年,侯祥麟在汕头福音医院出生。在汕头,他先后曾住过三个地方:最早是在联兴里南面的一条小巷,后搬到商业街7号,最后是住在“镇园”(现外马路抽纱公司)。

  侯老的父亲侯乙初,是汕头聿怀中学第一任的董事长,侯老的父亲在办学上,不仅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术,还经常教育学生爱国、爱校。侯老深受其父亲影响,始终坚持“自强不息”,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吃苦,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进步,取得成功,报效祖国。

  侯祥麟从童年起即知晓:国弱民辱狼口羊!侯祥麟上小学时,班主任是个热血青年,在课上给同学们讲日本侵略中国、阴谋灭亡中国的种种事实,每年5月9日“国耻日”,还带领这些小孩子上街游行。这位老师是第一个在侯祥麟心灵中植入了抗日救国信念的人。

  在汕头生活的岁月里,受师长、父亲影响,抗日救国的志向就这样在侯祥麟心中深深种下,直至影响了他一生。14岁那年,他离开了战乱烟云笼罩下的家,乘船到上海上初中,继续他未竟的学业,从此踏上了寻求真理、立志报国之路。

  为了两位总理的嘱托

  1944年,抗战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中共中央为了培养造就自己的科技干部队伍,周恩来指派一批党内的技术骨干出国深造,侯祥麟作为其中的一员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用现在人的眼光看,这似乎是个“美差”,但对于当年的侯祥麟来说,却是一次艰巨的政治任务。在美国的6年时光中,他不仅学好了自己的专业,还和其他几名赴美党员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留美科协”。新中国成立后,侯祥麟回到了祖国。

  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总理的嘱托,侯祥麟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国务院《1956年~1967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作为规划中石油项目的完成者之一,他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3年5月的一天早晨,侯祥麟在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温家宝总理给这位91岁高龄的老科学家带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慰问。看到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温总理十分高兴。他拉着侯老的手亲切地说:“国家将要启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您在科技界德高望重,具有公认的权威影响,我十分希望您能够参加这一工作,但是考虑到您已逾90高龄,我又于心不忍。”

  温总理的话让侯祥麟深为感动,看着总理殷切的目光,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欣然接受了总理的嘱托,91岁的他又挂帅出征了。2003年5月之后的1年里,侯祥麟带领科研人员科学地分析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2004年6月2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议,听取“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项目的汇报。在20分钟的发言里,作为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侯祥麟抖擞精神,字斟句酌,从战略性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受到温总理和与会者的赞扬。

  然而,人们没有想到,侯祥麟工作的这一年,正是他的夫人李秀珍女士身患癌症、与病魔苦苦抗争的一年。就在侯祥麟带领课题组在中南海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向温总理汇报的那天下午,与他相濡以沫、共同生活工作近半个世纪的李秀珍女士不幸与世长辞。工作人员考虑到侯老的身体,第二天才把实情告诉他,他听罢老泪纵横……

  百万房产慷慨捐给家乡教育

  半个世纪以来,侯祥麟筚路蓝缕,为中国石油、石化和科技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但他却始终操守廉洁,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多次捐出所得奖金和家产财物,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和石化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留学回国时,他花费大量积蓄购买了13大箱科技书籍捐给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给他每月100元的交通补助,他坚持不去领取,经再三催促,他才来领,但却攒在一起交了8000元党费。80年代初,汕头老家传来消息,由于落实政策,政府准备归还他们祖先留下的大片祖屋、花园等房产。按估算,这笔家产折合成人民币有上百万元之巨。老家的侄辈、侄孙辈都非常兴奋,跑到北京请求侯老这位大家长签字,以期收回这笔祖产。但侯老却决定,把这些房产全部捐给地方政府办教育事业,他对远道而来的亲戚们耐心地作说服工作:现在国家困难很大,家乡学校的条件也差,咱们把这些房产捐了办学校,为教育事业出把力吧。百万家产,说捐就捐——侯祥麟捐得心安理得。

  1986年,他把所获得的“马太依国际奖”的两万多美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国家。不久,他又把所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金捐出50万元,成立了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的侯祥麟基金会,用以培养高层次人才。

  侯老是著名科学家,是科技界的名人,经常会有人来请他主编和参编一些书刊。侯老对自己约法三章,只有亲自编写的,才会同意署上自己的“大名”,否则决不让别人挂上自己的名字。他还有一个“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却非常平易近人。前年,在一次项目聘用会上,91岁的侯老从座位上站起来,双手捧着聘书,颤巍巍地绕过办公桌把聘书给一个被聘为顾问的同志送过去。此举让这位顾问十分感动,受宠若惊地说:“您聘我做你的学生还可以,做顾问真是不敢当!”

  侯老时刻牵挂故乡,家乡人民也一直惦念他

  在侯老撰写的《自述》里,简洁得几乎找不到几个修饰词,但写到久别的故乡时,却一下子充满了诗意:“一生中走过的地方实在太多,对许多地方的记忆已经淡薄了,唯有家乡永远在我心中,历久而弥新。”

  1949年,侯祥麟从美国返回的前一年,父亲去世了。由于他和哥哥都不在身边,父亲没有下葬,灵柩安置在家中一间空房里,默默地等待。一年以后,侯祥麟和大哥才回到汕头老家,安葬了为他们忙碌一生的父亲。1952年,他的母亲告别了人世,他和大哥都因忙于公务没能为母亲送行。直到30多年后的1983年,侯祥麟才得以重返故乡。他想为父母扫扫墓,可是,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父母的安身之地竟然已不知何在!“这是我永久的愧疚和遗憾!”侯老无限感慨。

  侯祥麟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建设。1986年,他受聘为汕头经济特区顾问,为汕头的发展出谋献策。对汕头市委提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侯祥麟非常赞赏。他认为,“海纳百川”最重要的是广纳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只有用好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使其有用武之地,才能留住人才。“自强不息”应该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进步,取得成功。汕头人聪明,能吃苦,愈是艰苦,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当年潮人漂洋过海出外谋生,闯出了一片天地,如今我们要发展,同样需要这种勇气和精神。

  家乡人民也一直惦记他。今年9月10日,受市委书记林木声、市长黄志光委托,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奕威赴京,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看望了侯老,并向他介绍了家乡的发展情况。

  侯老语气平静地回首自己的一生:“我和祖国一起走过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从未动摇;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技术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感到欣慰。”侯老的一生,正是对“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实践和诠释。本报记者陈史

  相关资料

  两院院士侯祥麟

  侯祥麟1912年出生于汕头福音医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主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院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