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写真)“除癣”义工吴新路清除“牛皮癣”风雨无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0:03 荆楚网-湖北日报

  套上那件有几个破洞的白汗衫,弯腰从墙角操起家伙———一把刮灰刀,跨出家门7、8步,左拐进桃源坊路,吴新路又踏上了“除癣”之路。

  8月17日上午10时,一个炎热的江城夏日。“我早上6点钟已经出去转了一趟,晚上还要出去一趟。一天不转个三四趟,就不能放心。”吴新路边说边从裤兜里掏出一张旧报纸给记者看,上面已密密麻麻地粘满了铲下来的“牛皮癣”。

  吴新路的背有些微驼,脚也不太利索。但他的一双眼睛却射出锐利的光,不停地在马路两边的墙上、电线杆上和卷闸门上扫来扫去。

  刚左拐进楚宝前街,吴新路就发现了目标,他加快脚步向一根电线杆走去。这是一张用糨糊粘上去的招聘广告,用手撕不干净。“刺、刺、刺”,吴新路手中的刮灰刀上下铲动,粉尘雨点般飞舞。几分钟后,“牛皮癣”去掉了,但吴新路的头上、臂膀上却落满了粉尘,很快与汗水混在一起。接着,他又左拐进了中山大道。

  在中山大道471号一家银楼前,吴新路遇到了他现在惟一的“除癣”伙伴———聋哑人董四友。连手势都不用做,董四友就和吴新路一道用手撕或铲子铲,熟练地干起了活儿。

  在前进小路的几棵树上,有几条搬家公司的广告是有人用油漆刚喷上去的。“这不好用铲子铲,我下午用油漆来刷。”吴新路满脸怒气。

  从前进小路左拐进民主一街,再到前进三路,再右拐进桃源坊路,吴新路总算可以回家歇一口气了。这一趟下来,虽然还不到两里路,吴新路却用了近一个小时。“现在牛皮癣少多了,刚开始的时候,这一趟下来至少也得两个小时。”江汉区前进街桃源社区副主任庄建文说。

  吴新路的家,在桃源坊60号一栋很破也很旧的两层楼公房里。楼下的一间只有15平方米左右,所谓家具,除了一台1991年买的冰箱外,就是几张油烟薰得发亮的折叠桌和几只凳子。原来,她的妻子田翠琴一直没有工作,每天做点盒饭卖。记者上午9点半去他家时,萝卜、白菜、大蒜摆满一地。

  所谓厨房,就设在一条狭窄的过道里,几家的灶具挤在一起。踏上昏暗的楼梯,只见墙壁斑驳,烟垢密布。二楼一间5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卧室。大白天把两盏台灯打开,才能看清楚房间里的东西。一张单人床是儿子的。“你们夫妻俩住哪里?”记者问。“那就是。”田翠琴指着她头上方说。那是一个用废钢管做横梁制成的小阁楼。小阁楼到屋顶只有一尺多高的空间,“坐在床上腰都伸不直。”吴新路呵呵一笑。

  吴新路原来是武汉东风橡胶厂的配料工。“配料工是厂里最危险的工种。那时,我年年都得先进,奖状挂满了一屋子,经常到武汉剧院参加表彰会!”吴新路陷入回忆。

  1998年,吴新路下岗了,由于身体不太好,加之没有什么技术,找不到新的工作。吴新路办了低保。最初,他做社区的义务清扫工,后来,“除牛皮癣”的义工病了,吴新路顶了上去,这一顶就是7年。

  由于张贴各种广告的人总是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因此,“除癣”是社区里最辛苦的活。一年365天,吴新路每天都要出去巡查两三趟。“大年三十我也要到街上转一转。”吴新路说。“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就穿着雨衣提着塑料袋出去铲。有时候一天就要淋湿两套衣服,把我都烦死了。”田翠琴说。

  吴新路也有过烦恼,为了“除癣”,想出城走亲戚都难。他也曾要求再去扫地。但是,其他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个活。他也就不再提了。

  在吴新路看来,现在每个月领300块钱的低保,就应该给社区做点事。乘自己还动得了,就多做点。“既然做了这个事,就要把它搞好。都这大的人了,让别人说闲话,划不来。”只念过小学的吴新路说,“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做任何事都不要让别人戳脊梁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