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汽车报道也要讲和谐(双周车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1:4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媒体的汽车报道提供了丰富空间和施展拳脚的舞台,但也存在报道不够客观公正、捕风捉影、庸俗化等问题

  只有客观健康的汽车报道,才能促进汽车产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各类媒体的汽车报道应运而生,并不断创新形式和丰富内

容。笔者虽然从事汽车报道不到一年时间,但作为一名汽车爱好者,关注汽车报道由来已久,一直有话想说。

  如今,汽车报道成为各家媒体除房地产报道外的又一富矿。全球六大知名汽车厂商悉数进入,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如火如荼,许多地方纷纷将汽车定位于支柱产业,老百姓收入提高买车欲望大增……这些因素令媒体的汽车报道有了丰富的空间和施展拳脚的舞台,传统媒体辟出汽车专版或专栏,网络媒体则开设汽车频道,国内几大知名车展还与网站合作推出全天候滚动节目,大有将有关汽车的各类信息一网打尽之势。

  但是,面对纷繁的各类汽车信息,笔者觉得有些问题令人忧虑。

  一是较难客观公正。不少媒体的汽车报道成了个别汽车厂商的代言人,代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如年初发生的某品牌汽车的车祸事件,不同媒体发出的声音各异。有的指责该品牌车质量差,甚至号召国人不买;有的则为其说话,认为任何车都经不起这么一撞;还有的一言不发。不管谁是谁非,这背后都有广告利益在起作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弄得消费者选车没了方向。

  同时,国内的试车记者还面临这样的困惑:代理商借车给你,如果不说点好话,似乎不够意思,如果遮掩缺点,又无法向受众交待,于是不得不制造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比如,某款车内饰粗糙,说成是“工艺尚待改进”;动力欠佳,行文则是“运转平顺”;外形不够时尚,则说“质朴大方”……国外一些专业汽车杂志在汽车测试时往往会将车辆买下,因此在评价这款车时便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据实直言。但国内做汽车报道的媒体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只能向厂商或销售商借车,受人之惠,自然图报于人。

  二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由于媒体竞争激烈,不少汽车报道并不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听到风就是雨。比方说,对某一收购外国车厂的事件,许多消息各执一词,还有的文章写得就像撰稿人就是事件当事人似的,但读来读去会发现,不仅表面文章真假难辨,即使是所谓的深度报道,也无启发意义可言。相反,此类报道还会加剧国内汽车企业间的无谓“内耗”。

  三是内容过于庸俗化。似乎受“香车美女”的影响,不少汽车报道刊发大幅的车模照片,以此吸引消费者眼球,真不知道是选车还是选人。再有,个别媒体报道某日本品牌汽车与某德国品牌汽车相撞后的惨烈景象,由此渲染哪个车的安全性好,完全不顾车祸当事人和家属的心理感受。

  用眼下流行的说法,汽车报道也应讲求和谐发展。汽车报道应该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只有客观健康的汽车报道,才能促进汽车产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同时为汽车报道本身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华东新闻》 (2005年09月26日 第三版)

  作者:本报记者 沈文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