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五项工程”破解农村基础教育难题(观察·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2:02 人民网-华南新闻

  全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农村教育与大中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巨大差距,将成为广东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瓶颈”

  日前,广东省召开全省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会议,与会的各地市教育、财政、人事各教育相关系统负责人,对广东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盘点,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五项工程”,争取在2007年底前一一对应解决。

  问题一

  生活设施简陋,卫生环境堪忧

  据调查统计,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床睡两人以上的有83.7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的53.4%。

  对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

  从2005年开始,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全面改造,重点改造学生宿舍、饭堂、厕所和冲凉房等学生生活用房,保证饮用水和厨房设施符合卫生要求,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到2007年底达到“四有”要求: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宿舍(人均宿舍建筑面积初中生不少于2.7平方米,小学生不少于2.4平方米),一人有一床,有符合卫生要求及基本满足学生用餐的饭堂,有卫生干净的厕所及冲凉房。

  问题二

  学位不足,超员严重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班额66人以上的有24191班,其中80人以上的班,小学有1555个,初中1052个;90人以上的班,小学有733个,初中398个。在东西两翼有的县,班额达到100多人的几乎随处可见。

  对策:实施义务教育“五零班额”工程各地结合实际,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扩建学校合理分流生源,尽快消除大班额特别是超大班额现象,至2007年底,全省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最高班额控制在50人左右。

  问题三

  设备落后,实验室陈旧

  目前,广东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大部分实验课不能得到正常开展。记者从广东高州一些边远山区了解到,那里的小学几乎没有人会用计算机,很多学校在会议厅等一些地方摆个音箱就当是音乐室,图书馆也多是形式,有些模样应付检查。不少镇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黑板粉笔电风扇,所谓“电化教学”事实上是有名无实的。

  对策:实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到2007年,乡镇中心小学要配备必要的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等,初级中学配备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室、计算机室等,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

  问题四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坦言,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总体看仍然相对落后,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瓶颈”。2004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1.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只有65.13%,低下的高中教育普及程度,无疑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策:实施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东西两翼、北部山区农村要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0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在未来的2-3年内要新建一至两所普通高中。至2007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要达到75%。

  问题五

  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部分地区存在教师空编情况,有的地方教师又严重缺编,整体素质不高,全省还有4.9万名代课教师,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村优秀教师外流严重。

  记者在粤西一些县市的农村中小学了解得知,老师的进入制度很糟糕,除了每年有少部分真正的大专、中师毕业生去任教外,其他一般是一些有关系的人,比如校长、主任、镇领导的熟人,随便混一个不太正规的文凭就进去教书了;而依当地的经济状况,根本很难吸引到素质较高的教师进入。

  对策: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优先保证有数量足够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坚决纠正有编不进现象,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在2007年底前全部辞退代课教师。各地要制定职务补贴、教师培训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农村任教,并稳定本地区原有的教师队伍。

  建立校级领导和教师在县域范围内定期轮换制度,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支教帮扶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到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支教、帮教。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26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记者 贺林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