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活动”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今向大峡谷进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2:11 大连晚报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活动”系列报道本报记者今向大峡谷进发(图)
  身体下地狱 眼睛上天堂——今天,我们踏上探索之旅本报记者 徐瑾拉萨电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那没完没了的姑娘,没完没了的笑……”十年前,当歌手郑钧唱红这首《回到拉萨》时,美丽的西藏和雄壮的雅鲁藏布江也成为众多人所向往的地方。十年后,传唱着郑钧这首熟悉的歌曲,记者来到西藏,参加了雪花啤酒“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活动”……

  经过一天多的高原适应,今天上午,由科学家、科学探险志愿者和媒体记者组成的科考队将启程,正式开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穿越和探索。刚下飞机嘴唇就发紫

  由于大连没有直达西藏的航班,24日一早,记者从成都转机前往拉萨。飞机从成都起飞后一小时就进入了西藏境内。从飞机窗口上看去,感觉地面陡然被抬高,先是零星几座高山冲出云层,接着更多的山峰出现,到最后,山峰连成一片,将浓厚的云层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就如同两山之间流淌的河。“果然是到了高原。”飞机上的乘客不禁感慨。

  上午10时10分,飞机在拉萨贡嘎机场安全降落。走下飞机的一瞬间,一股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机场周围群山环抱,蔚蓝的天空下点缀着片片白云,而远处的白云仿佛就飘在你脚下。

  与本报同机抵达拉萨的还有来自湖北和江苏的5名科考队员,在机场外等车的过程中,我们与北京来的另外一批队员不期而遇。大家背着沉重的行李刚走了没几步,便觉得头部眩晕,两眼昏花。曾来过西藏的科考志愿者赵华连忙提醒大家,刚到高原,千万不能有剧烈活动,做什么事都要慢一拍,那样高原反应才不大。大家互相对视一下,才发现彼此的嘴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青紫,原来不知不觉间大家已经有了高原反应。

  就在大家为沉重的行李发愁时,边上来了三名穿着藏服的年轻男子帮大伙提行李,只见他们手脚麻利地搬起行李放到车上。正当大家准备向这三名热心的男青年致谢时,他们却主动伸出了手,“我们帮忙了,给我们小费好吗?”他们的普通话明显不麻利。可能是由于心情好,可能是由于三名青年的笑脸,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下,让人怎么也无法将他们的做法与“敲诈”联系在一起。给了他们每人5元钱后,三名青年欢天喜地地离开。体验高原反应

  随后,大家坐上了一辆开往拉萨市区的客车。开车的师傅来自重庆,一路上边开车边和车上队员交谈。从开车师傅那里我们得知,从机场到拉萨市区大约还有一小时路程。“本来花费的时间还要更多,由于今年7月嘎拉山隧道开通后,路程才缩短了半个多小时。”

  说话间,汽车已到达了雅鲁藏布江大桥,只见数里宽的河面上,江水哗哗流过,牛羊在江边的浅滩上安详地吃草,而成片的胡杨树恰巧到了它最美的时节,招摇地展示着满树的金黄。蓝的天,白的云,黄的树,绿的水,灰黄的群山,再加上藏民颇具特色的民居风情,让人不得不感叹秋天西藏色彩的绚烂和夺目。“在西藏,最差的相机拍出的每一张图片,冲洗好后都可以当作品挂出来,因为西藏的每处地方都是一处景点。”接待科考队员的导游如是说。车过雅鲁藏布江大桥,便是嘎拉山隧道,过完隧道,开车师傅指着桥下一条宽宽的河流告诉众人,那就是美丽的拉萨河。

  拉萨的景色虽然美丽,可是坐在车上的科考队员们却没有心思去欣赏,因为此时大部分科考队员的高原反应已经加重:头痛、头晕、脚软、呼吸急迫等症状全部显现了出来。到了宾馆,许多队员连爬楼的力气都没有。到下午为止,包括科学家、科考志愿者、媒体记者在内的45名科考队成员已全部到齐。“从平原地区来西藏出现高原反应是正常的。下午大家一定要先睡一觉,晚上不能洗澡,不能抽烟、喝酒,只要熬过第一晚就一切OK了。”科考队随队医生一一叮嘱。尽管百般小心,但可怕的高原反应还是不可抗拒地袭来。海南旅游卫视的一名记者因为感冒引发了脑水肿,一名科考志愿者当天晚上出现了呕吐的症状。

  与他们相比,本报记者到达拉萨的第一天感觉倒是很“舒服”,除了明显感觉心跳加快以外,毫无不适。“高原反应有快有慢,一定得小心。”这句话在记者第二天一早起来时得到了验证,记者一睁开眼睛就感觉头昏脑涨,太阳穴感觉直向外突,脸颊都肿胀了起来。没别的办法,赶紧吃药抗着吧。65岁科学家七进大峡谷

  记者了解到,此次科考队的45名成员中,队长关志华老师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自然研究所,今年65岁的关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水资源科学家,此次探索活动中,他将对大峡谷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再次考察。而他的老搭档,原《人民画报》的记者杜泽泉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探索活动。两位老搭档一见面就亲热地拥抱在一起。

  “我们从1973年开始合作,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了6次考察,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考察在1998年。”关老师告诉记者,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势险峻,多数地方都没有路,只能靠两只脚穿越,因此途中的危险和一些不可知因素很多,由于交通闭塞,大峡谷里的各种物资也相对匮乏。“我们考察时在大峡谷里呆的最长一次是1998年,足足生活了40多天,吃住都在大峡谷最南侧的墨脱县军营里。”关老师向记者回忆说,“临走的时候,我们想对军营的官兵表示一下感谢,想来想去,还是买只羊请官兵们吃顿饭。可是一打听吓了一跳,一只羊竟然要3000元钱!后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表示负担一部分费用,我说那我们中科院也负责一半,就这样,我们‘合资’买下了一只羊。”

  昨日上午,在布达拉宫广场上,“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活动正式启幕,关志华老师作为队长正式接过了领队大旗。在此后10多天的过程中,关老师将带队继1998年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再次率队徒步穿越大峡谷。

  启幕仪式之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还向林芝地区希望工程办公室转交了员工自发捐赠的20万元爱心助学款。据介绍,这笔款项将用来改善米林县南伊乡珞巴民族小学的校舍和相关设施,并为学生添置相关教学设备。探索之旅从今日开始

  经过一天多的适应后,高原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今天一早,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队将正式开始徒步穿越和探索。记者了解到,此次科考队中,除了科学家和科考志愿者以外,还有来自Discovery探索频道、海南旅游卫视和全国30家媒体的记者,本报作为东北唯一一家媒体,将对此次穿越活动进行全程报道。但由于大峡谷内部分地区为无人区,通讯极为不畅,报道难以发回,本报记者将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穿越和科考的第一手资料发回。

  记者同时了解到了此次探险活动的路线安排:26日科考队将赶赴八一镇;27日和28日两天将到达派乡,并了解沿途藏民生活习俗,为穿越大峡谷做准备;29日到达排龙门巴乡,探索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9月30日至10月5日,科考队将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进行水文、地理等各种科学考察。此后的5天时间将按原路线返回。

  “这只是计划,具体的情况还需要看队员们的表现和峡谷周围的地理天气等情况,毕竟此次科考活动有五六天时间在无人区,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家必须做好最坏打算。”关志华老师说。

  图片说明:路线图为本报记者手绘。图片制作/张大维。

  作者:本报记者 徐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