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前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2:58 舜网-济南日报

  张桂兰

  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大力开发企业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我国企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竞争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目前我国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看,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重管理培训轻技术培训

  在人才培训对象方面,我国企业重管理培训轻技术培训。企业人才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技能人才。我国企业对这三类人才的培养一向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绝大部分的培训资金用于“MBA”人才的培训。但即使是我国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为真正的企业家队伍仅靠学校教育是培养不出来的。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都处于原生态或自发成长状态, 除了学校里学来的知识,主要就是靠企业原有员工的“传帮带”以及自己在工作中边摸索边学习。企业缺少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长远培养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外出学习、开会、交流的机会基本没有,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技术上很难站到国际科技的前沿。应该说,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较之国外企业存在显著差距,与我国企业的培训机制不无关系。

  重视现有人才使用

  轻视后备人才储蓄

  在人才培养观念方面,企业比较重视开发使用现有人才,对后备人才的储蓄不够重视。据有关人力资源网站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企业缺乏人才储备。过去,我国国有企业作为人才的主要买方市场,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形成了阶梯式的企业人才队伍。但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外资企业侵入、民营企业崛起,我国国有企业的后备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动力不足,国企人才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而民企的用人机制比较急功近利,相对自主培养人才而言,他们的目光更多地盯在有经验的实用人才身上,企业人才开发往往是引进为主,自主培养为辅。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前我国企业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成为阻挡大学毕业生的最大门槛。企业缺乏战略性人才储备,必然导致人力资源与公司发展脱节,人才不能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企业发展缺乏发展后劲。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正确对待现有人才与后备人才的关系,及早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重点人才价值与待遇不匹配

  我国企业平均主义比较严重,对重点人才开发重视不够。首先,表现在人才分配机制方面,很多企业的收入分配还不是十分合理,职工吃大锅饭的思想仍十分严重,企业重点人才、高层次人才的价值得不到完全体现。虽然有些企业加大了工资制度的改革力度,实行了年薪制、奖金制等,在分配上开始向高层次人才倾斜,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比较小,人才的真正价值与贡献仍然难以体现。即使这样,在平均主义熏染下的大部分企业员工仍然感到心理不平衡。其次,表现在人才开发投入资金方面,我国企业的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尤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劳动法规定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投入应达到员工工资总额的1.5%,但是许多企业并不能达到这一基准线。同时,有限的企业人才发展资金绝大多数用于大众化的中低级人才培养开发上,如人才招聘、上岗培训、集训等,高层次人才占据企业培训资源较少。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投入,虽然这部分人才只占企业全部雇员的0.5%,但却经常占据近50%的企业培训资源。

  人才管理“人治”重于“法治”

  在人才管理机制方面,我国企业往往是“人治”重于“法治”。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随着管理层的需要而变化,变成有弹性的制度,企业规则对员工的约束力大大减弱。民营企业的“人治”特点更为明显,家族统治、裙带关系在我国民营企业中还占有很大比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一定得到重用,“一项专利抵不上一个美人计”的事件时有发生。“人治”管理使处于管理岗位的人员比其他岗位拥有更多的权利和实惠,结果导致我国企业的大量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争相奔赴“管理岗位”,企业人才队伍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人治”又导致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造成人才流失。有调查显示,从国有企业辞职去外资企业或下海创办私人企业的经理,80%认为促使自己当初离职的第一原因就是原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

  “国企栽树,民企乘凉”

  我国企业的人才开发载体长期以来主要由国有企业担任,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制便于统一规划、统一安排,人才的梯级开发比较成体系。资本市场放开以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人才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但是,出于实用的目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对人才的开发主要侧重于引进适用人才,大肆出击,到国有企业“挖墙脚”,从而迅速形成自己企业的中坚力量。但是,这种人才争夺方式对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国企栽树,民企乘凉”,严重打击了国有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