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南水北调工程在即文保经费仍未到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4:5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河南南水北调工程在即文保经费仍未到位(组图)
河南南水北调工程在即文保经费仍未到位(组图)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将于9月27日正式开工,这也是中线一期工程在河南省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与三峡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相比,南水北调工程中所涉及的文物,无论从价值还是数量,都将远远超过三峡工程。河南是文物大省,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更显得迫切而又繁重。在国家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河南文保工作仍然积极开展起来了。9月25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调研考察组莅临河南南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文保开展和所需经费情况。 ——编者

  文物价值数量远超三峡工程

  “河南是文
物大省,从丹江口水库到整个调水渠河南段,文物丰富,文物遗存多,面积大。河南段的文物抢救不了、保护不好,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无法开展。”9月25日,莅临河南参加由全国政协组织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调研考察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均表达了上述观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跨区域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大大缓解我国北部地区用水的紧张状态。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已相继开工建设。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纵贯中原腹地,穿越区域是我国古代人类世代居住地区,其中,中线工程总干渠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人类生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区和总干渠渠线文物遗存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在丹江口水库二期工程淹没区,仅已知的需要抢救保护和发掘的文物点就有200多处,据估计,170米水位淹没区内的古墓有近万座;工程一旦开工,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从现在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淹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约37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从远古的人类化石遗址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部分古建筑群等珍贵文物所在地都将被永久淹没。与三峡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相比,南水北调工程中所涉及的文物,无论从价值还是数量,都将远远超过三峡工程。

  陈爱兰说,该工程水源地是跨湖北、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其中河南境内长731公里,约占总长度的60%。总干渠南起南阳盆地,经伏牛山南麓、太行山东麓、黄淮平原,纵跨河南省全境。所经过的区域,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渠线涉及范围广,所占面积大,牵涉的文物点之多前所未有。

  据了解,南阳盆地及其附近的丹江口库区,不仅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化石地点,而且有丰富的楚文化遗存。不仅如此,这里汉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南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葬举世闻名。而总干渠所经过的地方,正是该类墓葬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豫西北太行山东麓一带,地处中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遗存等级较高,年代跨度较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具体而微的中原文明编年史。从此可以看出河南文物保护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占的地位,看出工作的重要性。

  但从目前的工程进展来看,用来进行抢救性考古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

  河南不见经费借资发掘文物

  由于时间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都是在文物保护可行性研究没有批复的情况下开工的,文物保护经费没有确定,从河南省文物部门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文物保护经费问题!”单霁翔说。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任何一个建设项目开工之前,都要进行文物分布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对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勘探,根据勘探结果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结束后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施工,这是一个基本程序。然而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开工,河南段也开工在即,该段的文物勘探和发掘才刚刚开始。尽管通过野外调查对文物分布心中有谱,但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保护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28条规定,“凡因进行基本建设需要文物勘探、考古发掘的,所需费用和劳动力由建设单位列入投资计划”,而该工程文物保护经费经过初步预算,要花费数亿元。

  “文物调查滞后是导致文物抢救经费难以超前落实的根源。”据有关文物专家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阶段,文物部门没有能够充分参与。虽然在渠线设计中,设计单位已经注意避开一些重要文物点,但是总干渠渠线的设计并没有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征求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文物调查工作迟迟没有落实。由于过去文物调查依据的材料并不全面,地下文物又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已知文物点不等于工程涉及的全部文物。如三峡工程在开工之初所知的文物点仅有100多处,经过详细调查后由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立项的达到了1087处。所以,及早开展文物调查意义重大。

  此外,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时,由于国家财力十分困难,仅对丹江口市、郧县、淅川县境内的部分地面文物进行了搬迁,对水库淹没区的部分地下文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上世纪90年代库区水位消落,一批古遗址、古墓葬相继暴露出来,曾经引发过大规模的盗墓活动,使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文物部门虽然组织了一些抢救保护工作,终因所需经费较大无法解决。

  单霁翔为难地说:“为了争取保护时间,尽量减少将来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目前,文物部门在自身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垫资开展工作,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经费却迟迟不能到位。目前,文物部门又要紧张开展保护工作,又要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已经难以为继,大大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陈爱兰告诉记者:“现在河南段的文物保护经费,主要靠借债、垫资来维持,我们从国家文物局借了400万元,自己也想方设法垫了一部分,才使文物保护工作得以正式启动。”

  发掘顺利展开已有重大发现

  但是,经费问题并没有影响各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热情。据了解,河南省文物管理局于2003年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干渠河南段文物考古调查工作的通知》。随后,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沿线相关县市,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初步确认总干渠河南段涉及文物点121处。经过进一步调查复核,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点在130多处,干渠沿线文物至少在140处左右。陈爱兰说,我们顺着中线所经过的路线,动员全省8个城市的力量,做了很详细的调查,并经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复查,调水部门组织的专家复核确认,初步作出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规划纲要》。因为考虑《规划纲要》要更科学更详细,也有其他客观因素,因此,该《规划纲要》至今没有出台。

  由于沿线文物点种类多、数量大、年代跨度长、分布密集、等级高、文化内涵复杂、文物保护工作任务繁重,进行搬迁、发掘和后期保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需要充足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我省会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办公室和水利部门,在沿线确定了控制性的发掘项目。即方城县平高台遗址、荥阳市娘娘寨遗址、荥阳市薛村遗址、温县陈沟遗址、新乡老道井墓地、鹤壁市刘庄遗址、安阳市郭里汉代墓地、安阳黄张遗址、安阳韩琦墓地等先期考古发掘的这11处文物点。目前这11处文物点已经全部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发掘单位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考古系等。目前发掘的方城县平高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工作进展顺利,并有了重大发现,已被确定为在豫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文化城址。平高台遗址位于赵河镇平高台村北,遗址恰好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被国家列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之一。此外,郑州大学考古系等文物考古单位还在对南水北调工程鹤壁市刘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由50余座古墓组成的先秦时期墓葬群。

  政协委员提案难题有望解决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文物抢救问题,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全国政协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十分重视。此前,4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关注此事,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文物。”单霁翔说。

  据介绍,政协委员们在提案中指出,三峡考古是我国最大的文物抢救工程,但是工作量过大,给文物部门预留的文物保护发掘工作的时间过短,留下诸多遗憾。不仅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教训非常深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吸取三峡工程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前期调研环评阶段,建立文物评估制度,文物部门提前参与,以避免文物和工程双方工作都被动,确保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单霁翔说:“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就加强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批示。”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亲自听取了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的汇报。此次,张思卿带领全国政协组织的调研考察组来湖北、河南等地,就“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进行调研。

  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中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是否落实?文物保护所需的各项保护经费如何落实?以促进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南水北调工程应按世遗标准建设

  本报南阳讯9月25日,莅临河南、参加由全国政协组织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调研考察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其文化品位,应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建设;大运河应尽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单霁翔说,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水利工程,今天不但继续发挥着作用,而且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和城市的骄傲。如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广西灵渠水利工程、安徽渔梁坝水利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是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次壮举,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设计与施工的水平,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都将留下宝贵的财富,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本身今后也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认为从今天起就应该有这样的远见,也应该有这样的标准和追求。在充分保证输水等功能的前提下,在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尽可能保留它涉及的文化遗存,并提高工程本身的文化含量,提升整体的文化价值。这样南水北调工程才能取得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在更多的方面造福于人民。

  单霁翔同时还呼吁应将大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他说,我们古代人民建造的万里长城和大运河,被并列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工程。目前,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相比之下,对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则重视不够,就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而言,大运河也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说,法国南部的南运河只有300多年历史,仅300多公里长,但是因为注意了文物本体和其周围环境的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之相比,我们更应注意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加强对大运河遗址的保护。

  首席记者郭启朝文图

  1: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左)等在西峡恐龙蛋地下展馆参观

  2:9月25日,全国政协组织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调研考察组莅临河南南阳等地考察。

  责任编辑:李胜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