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立体监测网力“挺”申城大地(经济新闻头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5:3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上海9月25日电 记者孙小静报道:在浦江西岸的上海地面沉降监测展示馆内,8个形状相似的地面沉降标志仿佛从地底下“长”出。中间的基岩标“扎根”于地下300米的坚硬基岩层,周围7个分层标的“根”则伸向地下1.5米至270米间的不同地层,并与基岩标相连。地下一有“风吹草动”,基岩标与分层标内的水位就会有所变化,监测系统立刻反映出来。

  上海全市共有这样的监测分层标28组,基岩标32座,还有410个监测地表标高的水准点,以及379口地下水动态监测井、700多口安装了水表的深水井。上海目前已形成了地下、地表、空中三位一体的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络。

  地处长三角的上海,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地面以下300米内普遍存在未固结的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上世纪20年代初便发现地面沉降现象,至上世纪60年代初年平均沉降量高达110毫米。地面开裂、建筑物倾斜等现象随之出现。60年代上海开始采取限制开采地下水及回灌措施,至90年代初,年平均沉降量降为十五六毫米。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的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地面沉降面临严峻考验。为此,“九五”之后,上海加大投入,完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到目前为止,市政府投入已逾亿元,不仅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动态监测网络,还有10多项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提高了监测网络的科技含量。

  先进的监测网络提供了科学详细的数据。上海市根据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在进一步限制开采地下水的同时,调整开采层次,将地下水开采深度从易变形的地下150米以内,移至相对坚实的地下175米以下,并分散开采的时间和地点,从而明显减缓了地面沉降。去年,上海又打了30口地下水回灌井,加大回灌力度。当年,全市地下水总开采量为8752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42万立方米;全年实现回灌水量141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9万立方米。

  此外,上海还推行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并于去年5月与在同一地貌带的江浙两省建立监测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最近又提出“防治联动”的新思路。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减缓了上海地面沉降的速度。2004年,全市平均地面沉降量为8.71毫米,较上年减少1.77毫米。据悉,至2007年,上海的地面沉降将控制在7毫米之内,至2010年则将低于5毫米。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6日 第六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