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邯山区社区“市民论坛”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9:01 河北日报

  讲百姓"小事"谋和谐"大计"

  核心提示

  建设“和谐河北”,需要一个个和谐的社会单元。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如何才能和谐?尊重居民对具体事务的参与权、管理权,让居民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
行民主自治是重要途径之一。

  今年9月20日至21日,在邯郸市召开的全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上,邯山区开展社区“市民论坛”活动的做法引起与会代表们的浓厚兴趣。这个区通过开设区、办事处和社区三个层次的“市民论坛”,以“讲百姓事情、听百姓声音、解百姓难题”为宗旨,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对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居民的事情,到论坛上说说

  9月24日,邯郸市农林路小学四年级三班的杨慧东同学把“四点钟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反馈卡,交到了邯山区农林三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的手上。在“四点钟课堂”里,河北水电学院的学生吕帆等正在和孩子进行课前10分钟的交流。

  邯山区区委宣传部长申伟介绍说,“四点钟课堂”的建立,是从“市民论坛”上得到的灵感。当时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居民来到论坛,反映孩子在下午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出现两三个小时的监管空白,希望政府给予关注。于是,该区决定在农林三社区搞“四点钟课堂”的试点。和辖区共建单位联系后,河北水电学院非常配合,挑选了20名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每天义务轮流来“四点钟课堂”上课。这一做法一经实施便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并率先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政府和群众相互沟通是做好社区建设的关键,只有知道群众心里在想什么,盼什么,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顺民心、合民意,让社区内居民安居乐业。”谈起举办“市民论坛”的初衷,邯山区区委书记康运豪介绍说,结合这种想法,他们设立了邯山区、各办事处和各居民社区三个层次的“市民论坛”,定期召集市民代表通过座谈会、讨论等形式,听取群众对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工作意见和建议,并就群众所提建议制定了限期办结或答复的相关规定,切实实现政民互动。

  据了解,从去年5月份开展“市民论坛”活动以来,邯山区各社区已先后围绕创建文明城区、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城市管理等主题,举办论坛56场,参与群众达到1000余人,收集到居民群众意见建议600余件,妥善解决580余件。广大居民到“市民论坛”上积极提建议,说想法,论坛已经成为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刘学蓉是农林路邯钢二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见到记者高兴地说:“我们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问题解决了,一下子涨了300多元呢1这次出乎意料的涨工资,正是今年4月1日举办的“为创建文明城区,构建和谐邯山献计献策”论坛上,居民们提出意见后落实的结果。原来,居民们反映,一些办事处及社区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人员每个月的工资180元钱,平时复印一张表、打个电话什么的都需要经费。邯山区针对现实情况,经多方协调,今年7月份该区已经把经费落实到位,现在每位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都提高到了520元。

  为保证“市民论坛”开展下去,邯山区专门在去年7月份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市民论坛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区、办事处和居委会三级论坛举办的时间和运作方式,保证定期定点让市民参与。2、参与后,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没有想到,我这个普通老百姓的建议能够得到政府领导的重视。今后我们社区有啥事情,我更要积极反映。”河北水电学院退休教师李传英深有感触地说。在邯山区第三届“市民论坛”上,李传英看到各小区电动车、自行车被盗现象时有发生,便建议在社区里安装警铃系统。

  邯山区公安分局闻讯后便组织人员到李老师家了解情况。李老师说,在小区安装警铃只是个构想,但具体的安装、管理、使用方法自己也没有成熟意见。尽管如此,邯山区公安分局告诉他,将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寻找相关技术,对条件成熟的社区安装警铃系统。

  “居民们的建议虽然有时候并不成熟,但是这反映了他们难得的参与意识。这对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以前大家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冷漠,而通过这种参与,正有效地把城市的钢铁森林变得富有人情,温馨起来。”邯山区一位宣传工作人员说。

  光明办事处138号院7号楼4单元2号刘秀玲的女儿癫痫病发作,情况十分危急,隔壁邻居接到刘妈妈的求助电话,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控制住了病情。刘秀玲的女儿李文英事后感激地说,多亏了“邻里联系卡”,要不是妈妈按照卡上的电话给邻居打电话,就没有今天的我了。我现在感觉邻居们就像一家人。

  正是在“市民论坛”上,针对居民讲现在的邻里关系淡漠的情况,办事处鼓励居民们互相交换印有自己姓名、电话、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内容的“邻里联系卡”,小事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矛盾化解在楼道。今年3月份,社区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70多户居民收到了邻里联系卡,建立起了社区居民救困济弱的新途径。难事解决在街道,大事解决在社区,小事互助在邻里。目前,该办事处共有300多户居民因此得到了邻里帮助。

  “市民论坛”让社区的邻居们走到了一起,也增强了对当地党委、政府的信任,有效解决了一些工作难点,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邯山区火磨办事处四中家属院,有一座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二层小楼,房管部门已经鉴定为危楼并责令住户搬出,由于种种原因,20余户居民不愿搬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市民论坛”开办后,在办事处的协调下,20户社区居民仅用一天时间全部搬迁完毕。

  贸东办事处利民社区在一次“市民论坛”上了解到,邯郸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太平沟10号院收取了328户群众的漏电保护器押金,1994年应退还群众,但开发商一直推诿扯皮,没有退还,致使200多名群众多年来积下的怨气,一触即发。许多群众在论坛上声称“再不解决,就到市政府去讨个说法”。

  社区稳定小组发现问题后,首先稳定住群众情绪,说服群众要通过正当渠道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随后成立工作组,搜集有关证据,寻找相关法律条文,白天到开发公司交涉谈判,晚上收户口本组织登记。经过7天的不懈努力,为群众要回拖欠六年之久的抵押金3万余元,避免了一起严重的集体上访事件。3、这里不讲等价交换,而讲爱心与平等

  “社区里可能既有富翁又有贫困人口和老弱病残,和谐的社区最需要的,是他们之间要充满爱心,彼此平等。”康运豪每次都要参加区里的“市民论坛”,并时常抽空到各小区走访查问,谈起对社区建设的感受,他发出如是感慨。

  今年秋季刚开学,邯山区飞机场社区居民王运海拄着双拐,高兴地在自家开办的“小饭桌”前忙碌着。他由于身体残疾,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邯山区福利厂下岗,妻子又体弱多病,一家人仅靠政府低保金维持生活。自从争气的女儿考上大学后,高额的学费和以后的生计成了这个家庭的难题,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街道办事处拿出“助残基金”2000多元,在居民和邻居们的帮助下办起了家庭“小饭桌”。王师傅感慨地说:“多亏了咱贸西街道社区助残基金会,使俺们残疾人体会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俺一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今年3月份,贸西街道办采纳了居民李素芬在市民论坛上提出的建立“助残基金”建议,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成立了“贸西助残基金会”,随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一旦残疾人患有重大疾病或遭遇意外,急需帮助时就可申请救助。在基金会开展的“手拉手,献出一份爱心,共同撑起一片帮残济困的蓝天”捐助活动中,各界、各阶层人士你一元、我十元、他一百元……募集到爱心捐款一万多元。截至目前,“贸西社区助残基金会”共收到社区单位和居民捐款18765余元,发放捐款9000余元,救助帮扶残疾家庭43户,为社区382名残疾人建立医疗康复档案,安排27名残疾人在社区就业。

  “这里不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领域。如果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带入社区,那老弱病残就没法活了。社区同情眼泪。这里通行的不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奉献爱心的原则。”康运豪坦言,看到社区居民们其乐融融的场景,他从心里感到温暖。

  邯山区66岁的赵爱英老人出门时总拿着“老年关爱卡”,在这张印有“夕阳红,健康行”的卡片上,除记载了持卡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和联系方式外,还记载了持卡人的血型、既往病史、常用药物、过敏史,甚至还将邯郸市各大医院急救电话也一一列到上面。这张卡,便是渚河路街道办在听取了市民关于为老年人建立救助保障机制建议后,向所辖社区数千名老年人发放的。□本报记者 艾秀廷 白增安 张许峰[发自邯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