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绝妙文章妙手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9:05 红网-三湘都市报
绝妙文章妙手著(组图)
沿江风光带

绝妙文章妙手著(组图)
武陵阁广场。

绝妙文章妙手著(组图)
柳叶湖畔风景如画。文/本报记者 李贵洪 图/本报记者 田超

  8月底在常德呆了两天。第一天天晴,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笔者参观了他们的诗墙公园、步行街、居民小区、火车站广场、长途汽车站……晚上又去激情广场体验了普通市民的文化生活。第二天上午下雨,我们在雨中泛舟柳叶湖,听秋雨敲窗,看岸柳如雾。那一刻,我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两个字——“文章”。

  是的,常德城就是一篇精妙文章,是山水为形,德文为神;美乎其外,又质乎其内的奇文。

  常德城钟灵毓秀。外围德山、太阳山和河a山三大森林公园,像三座似断还连的黛玉屏风,围出一方祥和的乐土。沅江、穿紫河穿城而过,她们与诗意地栖息在城北的柳叶湖一道,给这片城市注入了灵动的神韵。动静两相宜,山水俱增辉。古人说,“贵贱在于骨法”,常德城的山水地理,天然地暗合了城乡交错的生态城市境界,已经为“美文”的创作准备好了上佳素材。

  “天生丽质难自弃”。1989年,常德撤地改市,常德城由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993年,联合国东京会议宣称:“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也就是在这一年,常德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常德市城市规划管理试行办法》,常德人开始对置身其中、朝夕相处的城市作出乎其外、又入乎其内的全面审视与关照。这一看,人们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现代花园城市的朦胧图景,常德人激动不已,开始了变朦胧为清晰的持续努力。

  对待上天赐给自己的好山好水,常德人宝之珍之,态度既恭且谨。他们请中科院、城科院、中规院的专家,对城市未来发展作出全面细致的规划,再经过人代会审批后颁布施行,从而使规划在具备科学理性的同时,又具备了法律的刚性。他们还聘请了167个规划监督员,密切监管城市土地使用,确保规划不变形、不走样。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常德人的创新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十里长的防洪大堤,让他们变成了十里诗墙,风雅颂、赋比兴,举世无双的常德诗墙,既潜移默化了常德人的精神气质,又丰满了常德城的文化形象。更有依托诗墙而出现的激情广场,开放的场地上,每个人既可做观众,又可当演员。河风吹拂,弦歌不绝,陶醉其中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自己的文明修养,同时也深化着对这个城市的亲切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常德的城市工作机制也在不断创新,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跃升,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常德市对城市工作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不懈探索。比如建立“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综合执法等。但是,由于在体制上没能形成统一管理的态势,“条条”行业多,“块块”层次多,简单的职能切割很难形成一种整合力量,政府仍然疲于协调。2003年,常德市充分总结各种经验,认真分析城市工作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综合协调机构——常德市城市工作办公室,形成了以市城市办为牵引龙头,规划局、建设局、城管执法局三驾马车并行的城市工作格局,它极大地整合了城市工作的各种行政资源,创立了统一的城市工作平台,打开了城市工作的新局面。

  常德是个农业大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常德市决策层看到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这一阶段性、结构性矛盾,主管城市工作的刘剑英副市长提出“反弹琵琶”,用城乡互动的视角来推动城市化发展,制定了城市向农村扩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经营方略,短短3年时间,就成建制向城市转移人口近10万,既富裕了农村,又繁荣了城市,加速了常德城市化发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丽的常德城同样如此,从1989年撤地建市以来,常德经历了四届领导班子,他们一届接着一届,一年接着一年,瞄准现代化城市目标一步步扎实迈进,表现出了可贵的恒心与毅力。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笔者认为,拾得常德“美文”的“妙手”,既有机遇之手,又有创新之手;既有严谨之手,又有毅力之手。四手齐出,常德除了美和更美,已经是别无选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