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变中华瑰宝为南粤源源“金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9:06 南方日报

  政府及产学研各界“高峰”人物金秋献计羊城,共促中医药强省建设

  变中华瑰宝为南粤源源“金矿”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药集团共同举办,多家科研院校协办的“建设中医药强省高峰论坛”前天在广州鸣泉居隆重举行。

  这次盛况空前的会议,以一种开放、务实、创新、兼容并蓄的态度,为政府和产学研各界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观点碰撞的机会,其中更不乏真知灼见,对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这是一次集全社会之力携手推动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的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会前作了重要批示,祝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到会致辞并对论坛作充分肯定,雷于蓝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到会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参加论坛,广州市委副书记林元和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省市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齐齐到会……

  这次论坛更是产学研各界的一次高峰对话。我国中医药研究的业界泰斗和权威专家邓铁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广东名中医周岱翰等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来自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和省内各大医院的负责人从教育、科研和医疗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出谋划策,广药集团及全省各大重点医药企业代表也在论坛上发出企业的声音……

  长达一天的论坛欲罢不能,期间既有对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相同的振奋和信心,更有对具体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碰撞,一名来自医药的代表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表示:看来社会各界都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既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学到一些东西。

  广东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头

  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的提出,能够一呼百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绝非巧合。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在获悉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后,非常兴奋并表示近日将专程到广东来作调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代表国家有关部委发言中,都高度评价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策,并认为此次集政府和产学研为一体的论坛,标志着广东率先在全国中医药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对广东以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东又一次走在了前头。任德权表示,敢为天下先的广东,现在在中医药发展上确立这一远大的目标,体现了广东贯彻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而从广东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来看,广东不仅有邓老这样的中医药精英,也有全国最好的中医院,有中成药的优势,也有中药材的优势,并逐步形成以广药集团为龙头,包括健康元、三九、南方李锦记、美晨等中药理论发展而起的健康产品产业带。

  九十高龄的邓铁涛教授精神矍铄地赴会,大会原来安排他坐着发言,结果老人坚持要站到主席台上发言,而且自始至终中气十足。他兴奋地表示,张德江书记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指示“十分正确十分重要”,从广东的发展历史、发展基础和现有的战略决策来看,广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一定能于近期内实现!

  解决医药费高企的出路之一在中医

  如何让中华瑰宝变成南粤源源“金矿”,是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名老中医邓铁涛指出,中医的特点则是简、验、便、廉。推广中医药,是解决医药费用天文数字的世界难题的一条出路,不仅有利于国家,还可有利于世界。

  经过千百年传承的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新药研发的“金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说,传统中医药虽然被称为“模糊”医学,但是毕竟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宝贵经验,并由“人体实验”证实。而GAP等现代科学制度体系以及现代技术的介入,其未来必大有可为。

  中医药还为发展越来越艰难的国际医药界提供新的希望。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林建宁所长表示,目前众所周知的世界医药界情况是,寻找化学新药变得越来越难,加上化学类药物本身局限性,使世界医药界都把目光投向更为自然的中国中医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地已经分别在当地建立植物药基地进行开发研究。

  任重道远,产学研需齐头并进

  欢欣鼓舞中各方代表畅所欲言,纷纷为广东如何建设中医药强省献计献策。

  不少与会代表谈到,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的关键。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坦言,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病,有时候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常常不是因为中医药在治疗这种疾病方面缺少办法,而是使用中医药的人对中医药精髓掌握得不好,运用不得法造成的。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马宪民介绍说,人才培养是政府在建设中医药强省规划中要进行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不仅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更要着力多培养院士、大师等高水平人才,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多培养一些具有较高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团队。

  而药材则为中医药提供物质支持,广东药学院朱家勇建议,开展中药规范化种植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促进中药资源合理利用及产业化,加强中药规范化种植、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构建南药资源库。

  广东省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周岱翰指出,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陌生感。所以,“重药轻医”的问题以及中医本身发展问题还应该重视中医文化的普及。

  焦点一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滋补的中药圣品人参到底有什么作用?如果告诉老外能够补气,他们多半无法理解。所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认为中医药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必须把说不清道不明的术语“翻译”成通俗语言,而这个“翻译”工作进行之前必须先进行科学研究:到底是什么样的活性成分让人参起作用。

  姚新生认为,中药研究曾经历过热衷从单一药物或者某个方剂提炼单个化合物的时刻,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相当片面,因为中药活性成分往往不止一个成分,而是有许多个微小物质在起作用。所以,现代中药研究就认为应该先对中药或者方剂的疗效有所了解,然后有针对地提炼出相对精炼的产品,再用比较先进的现代技术如多靶点技术芯片技术进行活性成分确认。不过姚新生称目前这项工作非常艰巨,原因是要做到不漏掉活性成分的提纯至精炼产品的工作比较难。找到能说明其疗效的中药单体,姚院士认为这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周岱翰却认为这作为一项研究固然可行,但不能代替中医药现代化,原因是离开中医寒热虚实的理论,所谓的中药只能作为植物药。周岱翰教授为代表的中医院校部分教授认为中医药发展必须由医学理论带领,中医药不仅要走出去,还应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让别人来学习。

  面对角度不同的两种观点,本届会场不少专家引起了强烈关注和反响,而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中医药人的愿望和观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应该多途径多方向合力打造,稍有争议的学术理论不但不会伤“和气”,反而会推动中医药发展进程,因为有了百花齐放的学术观点和努力,中医药事业才越发红火。

  焦点二

  中医中药研究绝对不能分离

  投入研究中医药新技术,加强国际交流等。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马宪民说,尽管中医药研究在我省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中医药现代化目前存在一个最大问题即“重药轻医”,即一提起中医药研究,着重点多在中药研究。马宪民认为中医药作为一个整体,在研究上如果医药分离,就不能凸显中医药特色。

  作为全国医院门诊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在解释中医发展时候强调中医院姓“中”。吕院长说,患者到中医院正式冲着中医而来的,曾有患者投诉省中医“为什么不给我吃中药?”而要巩固这种传统医学的地位和信任感,吕院长认为必须解决疗效问题。

  中医之所以是“慢郎中”,其实并非完全中医起效慢,和一些医生技术不过关也有联系。所以,来自全国各地名老中医抱着“伤十指不如断一指”的决心,定点在省中医院推行拜师制度,用传统“师徒”传授方式延续中医精髓,以解决纯真中医的继承问题。

  民间偏方、传统疗法中一些被证实有效的方式,可以对其进行“中医二次开发”,如针灸治疗抑郁等项目,吕院长说,这类项目也和中药研究一样,可以研究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技术,使古老的新技术得到发展,造福大众。

  焦点三:

  广东中医药发展症结求解

  2005年上半年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中药工业和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全国第一。虽然捷报已出,但此次论坛中,与会的部分专家还是中肯地为广东中药产业方面提出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技术发展对中药产业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姚新生院士说,我国中药产业一直以来有多种行政保护,如设立“国家重要保护品种”,但是在已经进入WTO的情况下,多种行政保护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因为行政保护只对国内有效,而未来取而代之的必定是知识产权问题,而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的前提要素。姚院士还表示,目前国际药物市场的趋势是,关税等壁垒减少,而技术壁垒却明显增加。

  其次是利润有下滑。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林建宁所长作出的一份报告显示,中药销售收入在整个医药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有所下滑,且中药产品的利润也有下滑趋势。此外,药品单独定价、招标以及药品降价等政策也都会影响中药行业。

  针对上述中药产业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专家提出了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广药集团为代表的本土中药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所部署,如GAP的推行,以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溪黄草种植基地为代表,集团板蓝根药材指纹图谱更是为药材有效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广药集团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开发,促进本集团发展以及为我省成为中医药强省作出贡献。

  焦点四:

  中医药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

  “科研项目以前以项目为主,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马宪民在会场上强调。广州中医药大学徐志伟校长和广东药学院朱家勇院长两位学院派掌门人也表示,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是促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实现中医药强省愿景的关键。而关于广东中医的人才战略,与会专家们认为一方面应该培养结合引进双管齐下,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自己独特而创新的培养体制。

  广州市委副书记林元和首先表示,人才建设应该不只拘泥于自我培养,还应该开放态势吸收。林元和认为,广东要建中医药强省首先应建立开放的格局,只有不断学习、引进和吸收才能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然后再重新投入国际竞争。马宪民介绍,人才培养是政府在建设中医药强省规划中要进行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目前,广东省各中医药企业都有选派管理人才到广州五大高校进行学习。同时,我省还开展了粤澳联合培训等项目。

  精彩观点

  注重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

  邓铁涛(全国名老中医):近百年来,中医受到不平等待遇,比如有人说它“虽然能治好病,也不算是科学”。2003年的抗击SARS之战,应该给中医药平反了。

  要达到中医药强省之目标,要求我们在政策上向中医药倾斜。所谓倾斜如加大人才的培养,加大科研的投入,使教育、科研、生产一条龙,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学,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之权利。中医是我们最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门科学,必须要注意保护它。现在世界大药厂都注意研究中药,挖我们的宝贝,到时我们的东西成了他们的专刊,就太可悲了。

  从医药制造到医药创造

  林元和(广州市委副书记):打造中医药强省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源优化配置上应该不分区域、不分所属关系、不分所有制。我鼓励企业形成开放的格局,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从医药制造向医药创造转变,做大几家旗舰式的企业集团。

  把广东建成健康产业“宝地”

  陈元胜(广东省食药监局局长):产业界对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支持和拥护,为我们进一步搞好服务、做好工作坚定了信心。省食药监部门将继续与产业界携手合作,为中医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共同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强省和全球最适宜从事健康产业的地区之一。

  “珠联、南优、北进、外拓”

  徐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珠联”是借助泛珠三角区域(9+2)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发展联席会,集中优势,联合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南优”是发挥区位优势,培养能承扬南药、广药和岭南医学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提高广东在港澳台、东南亚中医医疗市场中的占有率。“北进”是鼓励广东制药企业向北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办实体,帮助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广东中医中药在全国的美誉度和竞争力。“外拓”是制定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吸纳外国留学生来广东学习中医药,或到国外帮助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广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乘势而上做大做强

  杨荣明(广药集团董事长):省委省政府为我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让我们备受鼓舞,更鼓足了我们的干劲。广东的中药生产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具有比较明显的产业优势,因此,作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骨干力量之一,我们中药企业应该把握机遇,责无旁贷承担重任,竭尽全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借此政策东风,我们正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是要在今年140亿元的前提下,到“十一五”末发展到400亿元,并把广药集团建成高科技的大集团。

  专题统筹:郭亦乐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沈昀 陈佳利 周照

  图:

  “建设中医药强省高峰论坛”上,主讲嘉宾常引用大量实例和数据分析广东中医药竞争力,堪称思维的盛宴。 曾强 莫伟伟浓 摄

  今夏,广州凉茶铺生意火爆,折射出广东浓厚的中药传统文化。 梁文祥 摄

  今夏,广东省中医院的医生为患者们进行“三伏天天灸贴药医疗”,1983年以来,已有50多万名患者接受了该疗法治疗。 壮锦 摄

  中医要走向世界,必须借助尖端科学技术,迈过现代化这道“坎”。 段卓力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