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丹霞”遍地风流 “大南华”光华初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9:07 南方日报

  韶关生态文化旅游正像一架飞机徐徐升空,而飞机的两翼——

  “大丹霞”遍地风流 “大南华”光华初现

  文化建设大潮观

  ⒁韶关生态文化旅游

  核心提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说,要把韶关打造成广东旅游航空母舰的龙头。韶关人文和自然景观在广东都是数一数二,资源丰富,但过去却默默无闻,缺的就是统一规划、开发与宣传。现在,韶关市集全市之力,打造“韶关生态文化旅游”这一大品牌。韶关生态文化旅游正像一架飞机徐徐升空,而飞机的两翼,左为自然生态“大丹霞”,右为历史文化“大南华”。

  大潮走笔

  恒久的主题,恒久的矛盾

  广东很少有城市像韶关这样蕴藏着丰厚的珍宝,也很少有城市像韶关不为人所知。对于外地人来说,韶关大概只是一个进入广东的隘口。远道而来,倏忽而过。深藏在山中的丹霞赤岩岿然不动,13万年前马坝人生息过的土地杳无人烟,六祖惠能开坛讲佛的南华寺只在有心人心里……

  而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在晨钟暮鼓中劳作,很久以来对随处可见的明媚风光、大小古迹熟视无睹、波澜不惊。对他们来说,如何像珠三角那样过上有余钱的日子,这才是生活的重心。

  外地人只有走进去,才发现韶关不只有连绵的山峦,还藏满了耀眼的明珠。韶关人只有走出来,才知道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也同样可以转换成“经济收入”的一种。

  于是,韶关要发展旅游,要把珍宝公诸于世,要令万人景仰,争相来仪。韶关市副市长朱金雄感慨地说,我们走晚了一步,但又不晚。因为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雄心和更周全的规划。

  按理说,韶关这样的资源是许多现代化城市求之不得的。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经历没有记忆的孩子,有的是新鲜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缺的是成熟的魅力和审慎的思虑。但韶关还是很谨慎。因为有了长城、武当山等世界文化遗产被黄牌警告的前车之鉴,韶关在思考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他们的做法,是做出总体规划,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全力开发,尽力宣传。对自然,保护一草一木,对历史,不仅保护遗迹,还要恢复旧貌。开发,不仅开发新的景观,也整合旧的资源;不仅完善硬件,还弘扬与之有关的文化。在这两个基础上,他们使尽浑身解数,高举“大韶关、大丹霞、大南华”的大旗,告诉四面八方的人,来韶关看看。

  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实物里。当许多风景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激情下遍体鳞伤,当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进行着剧烈改造,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代替了独具特色的古街老巷和古朴民居,人们就只能躲在家里看“国家地理杂志”了。天赐韶关以如此峻秀风景和深厚人文,这正是韶关之所以为韶关而不是其他城市的载体;因此,当听闻韶关将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时,人们有着同样的担心。

  保护与开发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矛盾,单谈开发似乎并不是千古难题,单谈保护完全可以将一切藏在家里。难的是既要保护,又要开发。这就苦了那些夹在两者之中的决策者们。这方面,既有失败的例子,也不乏成功的个案。丽江、平遥自从作为中国整体保护的名城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经济发展不但未受阻碍,反而迅速增长。韶关能否走出自己的路?惟有时间可以证明。

  文化视野

  古文化立交桥,变身旅游龙头

  汽车行驶在韶关的山道,两旁险峰耸峙。从丹霞山到南华寺,从世界地质公园到禅宗祖庭,从惊叹自然之奇妙到感受佛法之宁静。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半小时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说,要把韶关打造成广东旅游航空母舰的龙头。如今,韶关生态文化旅游正像一架飞机徐徐升空,而飞机的两翼,左为自然生态“大丹霞”,右为历史文化“大南华”。

  大韶关:南延北拓挺进华东

  所谓南延,是指吸引港澳台游客;所谓北拓,是指吸引内地尤其是华北游客;而挺进华东,已不言自明。

  6月22日,在2005年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现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亮相”格外引人注目,广东韶关正在大力推广生态文化旅游……

  去韶关有什么地方可以游?韶关市副市长朱金雄如数家珍:有十几万年前马坝人生活的遗迹,有禅宗祖庭南华寺,有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保留百家姓族谱的珠玑巷,有最大的奇特客家围楼、瑶家山寨建筑文化……

  地理位置的独特,使韶关成为中原文化和南方古代百越文化交汇之地,也是客家文化与土著文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有专家称,在韶关,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珠江文化、海洋文化交汇,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接,韶关历史上是“泛珠三角区域最繁华的古文化立交桥”。

  但正如很多人所想,丹霞山、南华寺这些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但却少有人知道,它们竟然同在韶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朱金雄坦诚地说,韶关的资源是一流的,但发展还不是最好的。因此,韶关正在酝酿一系列举措,“将有价值的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将有价值的品牌宣传出去、推广出去”。

  在保护、开发上,首先是区划调整,如丹霞山原在3个县的范围内,现在统一划归仁化县,便于集中管理;其次是早做规划,韶关邀请全球几十家规划公司为韶关生态文化旅游做总体规划,最后选中4家,并取其优点,综合为一种;最后是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的改革:把原属各县管理的旅游资源统一归于市政府管理,利益、税收依然归地方,而规划、发展则由市政府统筹。

  寻找合作单位有一个标准,就是要有实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具体做法,韶关将其总结为“南延北拓挺进华东”。所谓南延,是指吸引港澳台游客;所谓北拓,是指吸引内地尤其是华北游客;而挺进华东,已不言自明。

  朱金雄说,不仅要把丹霞山、南华寺做成广东品牌,还要做成全国品牌,让全世界都知道。目前,丹霞山已是世界地质公园,而南华寺也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韶关市不遗余力。参加旅博会、对旅行团进行旅游招商……6月,朱金雄还与“春晚”导演郎昆联系,后者表示很有兴趣在丹霞山、南华寺拍摄电视剧。

  从2000年开始,韶关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当年的旅游收入是9.9亿元,到2004年,达到24亿多,占GDP8%左右,而韶关市的目标是使其占GDP15%左右;去年,来韶关旅游人数达550多万人次,比前年增长60余万。数字很简单,但数字跃升的背后,有许多故事。

  大丹霞:年底完成体制改革

  “大丹霞”首先是一个原生态的丹霞,其次是一个广阔的丹霞,最后是一个辐射的丹霞。

  就在本月1日,韩国19个旅行团的老总来到丹霞山。他们不是来看这里的万叠红岩,不是来崇拜“阳元石”与“阴元石”,也不是来丛林探险、锦江漂流,他们是来考察商机的。丹霞山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正在和这些老总们洽谈;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望开通“韩国—丹霞山”四天三夜的直线游。从韩国坐飞机到花都机场两个小时,从花都机场坐上直通韶关的大巴也是两个小时。就是4个小时,韶关远没有想象中的偏远。

  在丹霞山,我们看到了外地车牌,听到了听不懂的口音。就在昨天,北京的两个团来到这里,流连忘返。外地游客的增多,得益于一场正在进行的改革。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仲文介绍,到今年年底,丹霞山将全面完成改革,向“大丹霞”的目标出发。现在,他们正在做的,一是报批《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保护暂行规定》,从保护、管理到开发、利用,将有一系列的规定;二是报批《丹霞山国际概念性规划》,着重于开发;三是《丹霞山建设指引》,着重于保护、管理。

  刘仲文说,以这三大规定作为基础,吸取全国经验,在体制与机制上做适应市场的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集全市之力,打造“大丹霞”品牌。

  “大丹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丹霞”?首先是一个原生态的丹霞。刘仲文介绍,下一步,韶关将对丹霞山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进行“最严格的保护”,建立档案。其次是一个广阔的丹霞。丹霞山总面积300余平方千米,目前开发的只有1/10,因而,韶关将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景观,同时完善旅游与服务设施、交通网络。最后,是一个辐射的丹霞。除了丹霞山本身的开发,韶关将会对同为自然生态资源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片开发,同时与以南华寺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就地衔接”。

  大南华:重现唐代南华圣境

  从15万年前的马坝人,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峡文化,再到有1500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不过几公里路程。

  很多人知道那有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赵朴初评其作者六祖惠能说:“一介樵夫得道,下下人有上上智”。毛泽东说,广东出了两个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惠能。

  很多人可能还知道,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叫南华寺。

  去南华寺的路上,有一座正在建设的庙堂,飞檐挂角隐约可见。韶关市曲江区博物馆负责人告诉我们,南华寺正在扩建,再过几年,我们看到的将是唐代南华寺鼎盛时期的圣境。

  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的南华寺,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寺内宝物装满了几排立柜,有武则天的圣旨,南北朝时的佛像,历朝历代的文物,但最珍贵的,当属六祖惠能不朽的真身舍利。

  菩萨低眉,佛法庄严,佛寺宁静,树阴里清风送来诵经声。曹溪佛学院院长助理法祺却有点安静不下来。他指着一幅“‘禅宗祖地’——再现唐代大南华圣境规划图”介绍,建设“禅宗祖地”,就是“筑巢引凤”。“筑巢”是指建设南华寺的硬件,而“引凤”,则是吸引全世界的佛教优秀人才,弘扬佛法,光大文化。为此,南华寺在进行一系列弘扬佛教文化的规划。他们将有计划地展出占广东国家级文物半壁江山的寺藏重点文物,邀请世界优秀人才来此交流、研习,还准备办与佛学有关的夏令营。

  我们来时看到了“祈陀园”,是建设中的“大唐圣境”的一部分。到时,一片东西跨度2公里多的佛教圣地将拔地而起。所有建筑以盛唐风格、木结构为主。

  法祺的愿望,是将南华寺建设成佛教的集大成之地。而韶关市的考虑,是如何在唤醒人们的佛性的同时,取得实际效益。据了解,韶关将把南华寺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以“禅宗祖地”为中心的南华旅游城。包括南华寺,马坝人遗址公园和石峡文化遗址。现在,他们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

  这就是“大南华”。从15万年前的马坝人,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峡文化(距今约4900—4300年),再到有1500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不过是几公里的路程,或许人们能体验一下时间穿梭的感觉。

  高端访谈

  韶关市委副书记郑振涛:

  将韶关旅游做成世界品牌

  问:韶关的旅游资源有什么样的优势?

  郑:张德江书记说过,韶关的旅游资源是第一流的。韶关的旅游资源很丰富,而且结构合理。以自然生态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除了六祖惠能,还有“岭南第一宰相”张九龄。

  问:韶关开发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如何?

  郑:我们提出“大韶关”的总体思路,其中又包括“大丹霞”和“大南华”。打破过去各县、区分散管理、经营的做法,集全市之力,将韶关旅游作为统一品牌来推。

  问:韶关旅游资源丰富,但一直有点“藏在深闺人未识”。韶关准备如何加大推介力度?

  郑:总的原则是让外面的力量与我们的力量结合,做大做优做强我们的生态文化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我们走晚了一步,但我很有信心。韶关资源得天独厚,必将四海皆知,投资商应该有这种战略眼光。

  我们的目标是把韶关建设成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而方式则是“南延北拓挺进华东”。近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推动与郴州、赣州“红三角”地区旅游无障碍机制的建立,让三地游客可以一票直通;二是积极筹备华东地区宣传促销活动,举办上海旅游推介会;三是组织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并举办韶关市首届国际茶禅旅游文化节,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将韶关旅游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问:韶关怎样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郑:规划先行,保护为主。在保护到家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计划地开发。

  问:您认为韶关旅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个性则是城市的灵魂。在做旅游产业时,我们要突出的也就是韶关的城市个性。

  韶关是禅宗的发源地,佛教的宁静与达观是城市的特点之一;韶关也是一个“老移民城市”,上海、西安都有韶关街,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衍生,又形成了包容、豁达的个性。因此,来韶关旅游,除了欣赏丹霞地貌,自然风光,更可以领略古代文化交汇的盛景。

  记者手记

  最大的敌人是守旧意识

  粤北古城韶关经过长时间探索,才确定现在的发展之路:以多元文化之长,发旅游之财。深入其中,感受到的是上下高涨的热情,但人们仍有担忧。

  去丹霞山时,道旁扔着矿泉水瓶、各类垃圾,湖水中漂着烟头。导游告诉我们,没有开发前,湖边有个小发电站,工作人员喝的就是湖里的水,但现在虽然每天有人打捞垃圾,湖水还是被污染了。

  在南华寺,记者在藏经阁见到了大量珍贵文物。据说,这里平时都是大门深锁,外人绝不能进。记者问是否有过公开展出,对方回答,因保护困难,一直没有。佛教文物乃天下佛界公器,或许,藏在家里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保护困难并不是充分的理由,福建鼓山寺藏经阁文物同样珍贵,但只由一僧人看管,游客可以自由参观。

  六祖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当人们的观念依然没有改变时,再好的规划、再大的激情也可能遭受挫折。

  让人欣慰的是,这一切正在慢慢改变。丹霞山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他们会保护好一草一木;南华寺也计划展出珍贵文物。韶关的豪情壮志,能否在与世人根深蒂固的意识的斗争中取胜?

  韶关主要自然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

  丹霞归来不看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面积达290平方公里,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分布区。去年,丹霞山晋身为世界地质公园。

  珠玑古巷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珠玑古巷里,珍藏着百家姓的族谱,记载着3000多万珠三角和港澳同胞的姓氏的渊源。古老的民居、岭南各姓的祖祠,珠玑巷的姓氏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华夏儿女。

  客家文化

  韶关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韶关现存客家围楼300多座,位于始兴隘子镇的满堂围更是其中的杰作。满堂围占地1.3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客家围楼,既有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精致高雅的韵味。

  禅宗文化

  中国自古有四神学说,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南方朱雀居所的红土地,孕育了独特的佛教禅宗文化,也造就了南华禅寺。南华禅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禅宗六祖惠能在此弘法37年,诞生了中国佛教唯一经典——《六祖坛经》。

  总策划:杨兴锋

  统筹:陈志红 陈志

  版式总监:赵小星

  撰文:本报记者 蒲荔子实习生 李培

  摄影:童铜韶

  图:

  丹霞山每年吸引众多游客。这里将与周围生态资源整合成“大丹霞”。

  梅关古道是当年入粤必经之地,如今成了旅游胜地。

  曲江南华寺将与周边文化遗址整合成“大南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