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攻坚克难,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景区问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0:25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琵琶山庄的拆迁已经完毕,中山陵园管理局机关工作人员、南京军区司令部管理局的官兵等1000多人加紧栽植了成片的大树、草坪……昨天,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动情地说,作为中山陵环境整治的重要工程,梅花谷公园的一草一木牵动着无数南京市民的心,凝聚着所有中山陵人的心血与汗水。

  “见缝插针”,用建设力促拆迁

  “拆迁是‘梅花山南扩工程’遭遇的第一个难题。”王鹏善告诉记者,原前湖地区一带是中山陵园的居民宿舍楼,让几百户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职工搬家,难度真不小。但为了景区建设,大家舍小家顾大家。拆迁中,中山陵园管理局的不少党员干部发挥了带头作用,不少人搬家时尽管含着泪,一步三回头,但最终还是不讲条件,离开了这个曾经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中山陵园职工宿舍的顺利拆迁,对带动当地农民拆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5月底,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梅花山南扩”工程正式启动时,景区740户居民纷纷离开“梅花谷”。在中山陵环境整治中,共将有3729户居民搬离景区。与此同时,工程建设人员摆脱种种困难,为了赶工期,他们“见缝插针”,拆一处种一片梅花,用工程建设力促拆迁。

  市场化运作,确保资金到位

  中山陵整治工程一期启动后面临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资金总投入量已达15亿元。据悉,为了确保工程资金,中山陵园管理局和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南京钟山风景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中山陵园风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达38.85亿元。

  反季节栽树,七大举措确保大树成活

  记者在雏形已具的梅花谷公园看到,郁郁葱葱的大树已经点缀各个角落,不仅成为整个景区和外界的隔音墙,也为整个钟山景区增添了不少活力。说到栽树,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感慨万分:看景容易栽树难啊!梅花谷的绿化正值夏季,为了让落成后的梅花谷见不到黄土裸露的土地,听不到外环线上的汽车噪音,园林技术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进行反季节栽树。循声望去,记者发现,直径30公分的大树栽种起来的确不易。为最大限度减小营养流失,每棵树的泥球直径都比正常季节的放大了一倍。同时,技术人员还为它们“挂”上了营养水,“戴”上了“遮阳帽”,以减少高强度紫外线照射后树木的水分蒸发。据悉,除此以外,技术人员还采取“所有的移栽大树曾被搬动移植过”、“在外地购买的苗木从起挖到栽植的距离要保持在300公里之内,以最大限度控制苗木起控运输时间”等七大举措,确保梅花谷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

  大胆尝试,成功实施“东水西调”

  记者注意到,梅花谷公园西侧,古城墙东侧,新增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山水城林交相辉映。这个湖泊有个美丽的名称——燕雀湖,目前蓄水面积达到了80亩。而燕雀湖的形成更是园区建设中的一个大胆创举——东水西调。由于整个钟山景区为缺水区域,技术人员便在规划中将东边霹雳沟的水调入西边,让“缺水”的景区灵动起来,但这里的地势并不理想,东西相距600多米,中间高岗开挖深度达6米,如遇地质破碎层,则前功尽弃,东水西调的设想曾让很多专家都捏了把汗。“整个东水西调的过程虽紧张但结果却令人快乐。”指挥部胡虹兴奋地比划着:“要想把标高20米高的霹雳沟水越过标高25米的小山头,再引向另外一边,难度相当大。”胡虹说,大伙进行了多方尝试:挖山坡、加泵打水、筑坝引雨水……能用的方法都用了,燕雀湖还是蓄不满水。“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7月初的一天,突然一夜台风来临,暴雨如注。清晨,大伙惊喜地发现,霹雳沟的水被成功西调,但因为雨量巨大,临时筑起的土坝被冲开了一个大缺口,出现了西水向东边回流的现象。此时,大家来不及多想,纷纷跳进水里,手拉手筑起了一道人墙。天时、地利、人和,燕雀湖的水终于被蓄起来了。”胡虹激动地说,那一刻大家抱在一起雀跃着、欢呼着,天道酬勤!燕雀湖犹如一颗明珠、一块翡翠镶嵌在山水城林间,为梅花谷工程画上了“点睛”之笔。

  克服各种难题,确保“十一”前开放

  今年夏天,气候异常,高温、台风等恶劣气候为梅花谷建设增添了不少难题。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工地需要大量的建筑人员,又苦又累的现场作业连平日能吃苦耐劳的农民工都不愿意干,先前拿着纸和笔的建筑设计人员纷纷走上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奋战在第一线,日夜兼程赶工期。8月底,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在38℃的高温烘烤下,工人喝的茶水摆成一排,却不见有人休息,施工人员全部抹着汗赤膊上阵。“在7月底温度最高的那段日子里,每天都有两工人因中暑而倒下,可他们经常是吃几颗人丹、喝了两口水,咬紧牙又出现在施工现场。”现场一工作人员动情地说:“上了工地的人再累也不愿下来,大家已有几个月都是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晚饭是啃馒头吃榨菜,互相鼓励着苦中作乐;下雨时,为了走路方便,工地上的女同志干脆脱了鞋子踩着泥水赤脚干。”正是这些无私的陵园人忘我拼搏,一个郁郁葱葱、令人流连忘返的景区“十一”前就将向市民开放。南京日报记者 谢臻 通讯员 博风(编辑 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