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凡中见伟大 无声里藏大爱——至真至诚侯祥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0:34 大华网

  □本报特派记者李凯 蔡毓生

  “您最常讲的两个字就是平凡,其实平凡中有不平凡的精神。”温家宝总理如此赞誉侯祥麟。

  和蔼可亲的老人,严谨认真的科学家,桑梓情深的赤子,胸襟宽阔的长者,至真至

诚,大爱无声,侯祥麟如是。可敬可亲平易近人

  北京的潮人沸腾了。

  最近一段时间,侯祥麟事迹深深鼓舞着他们。“我们潮汕人不仅做生意闯出一片天,在科技领域也有以侯老为代表的杰出人物。他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为国为民作出重大贡献,真让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北京潮人商会副会长张良生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侯祥麟事迹报告会后,心情一直激动不已。

  原中科院基建局局长、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揭西组组长汪友三赞叹:“敬佩!侯老的科研工作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坚持原始科学创新,坚持关键技术创新,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1“许多潮人同乡,过去只觉得他是一个慈祥和蔼、令人敬重的老人,最近从媒体上看了报道,才知道他对国家贡献如此卓著,既十分吃惊,又深感他的谦逊。”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肖增效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可亲可敬,平易近人,富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这是在京潮人心目中的侯老。

  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两院院士,世界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石化工业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侯祥麟无论哪一个头衔都沉甸甸,光灿灿。但这个睿智长者,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目光清澈,有着历经风雨沧桑后的宁静,待人亲切和善。“他在参加北京潮人联谊会的分组会议时,和许多年轻后辈亲切聊天谈笑,在一张饭桌上吃饭,毫无一点领导、专家的架子。”肖增效钦佩地介绍道。

  对北京潮人的事,侯老一直非常热心。他是北京海外潮人联谊会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顾问。“记得联谊会成立时,上门拜访侯老,请他登记个人资料。尽管工作繁忙,他仍抽出时间精力支持,待人十分热情。侯老风范,令人起敬。”张良生说。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侯老的社会兼职仍很多,事务繁忙。尽管如此,联谊会每次通知他开会,只要跟石化研究工作安排没有冲突,他都准时参加。开会时,侯祥麟绝非“走过潮,他积极出谋献策,提出的建议思路开阔,清晰具体。“侯老是个很容易亲近的人,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年轻时喜欢篮球、足球、排球,溜冰、游泳、跳舞……有的项目还十分精通。”肖增效笑着告诉记者。这位运动“健将”,90岁前一直坚持锻炼,每天在水中劈波斩浪半小时,为革命储足“本钱”。

  严谨严格让人“害怕”“很多与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都很‘怕’这个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汪燮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侯祥麟手下工作。“他的特点是工作深入细致、作风严谨。‘怕’倒不是怕他发脾气,而是怕他把你问‘倒’了。我每次向他汇报工作前,都要在他的办公室门口把将要提到的数据、涉及的技术问题再想一遍,否则很可能就会被他问得张口结舌。他也并不批评你,可是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承恩曾任中石化北京设计院院长,他对侯老的严格、严谨感受深刻。“我曾在侯祥麟院士的领导下工作。那时,每次向他汇报工作都战战兢兢的。因为他经常提问题,很多问题我回答不了,是我应该想到而没有想到的问题,我很惭愧。他提出来的许多问题是我这个做具体工作的人都没有想到的,可见他对工作的细致认真和严格要求。”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在相当一些人看来,侯祥麟对待身边人、子女似乎显得“无情”了点,要求之严,近乎苛刻。

  他常说,公私须分明。“车是组织上配给我工作的,不是私家车,更不是亲戚朋友迎来送往的交通工具。”早年,两个女儿读大学,天天骑车,风雪无阻,决不允许“蹭”父亲的车。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推荐了很多人出国留学,惟独没有推荐自己的女儿,“自己的事就让她们自己去努力吧1

  他也从不为身边人“说话”。跟着他干,升不了“官”,五任秘书没一个沾他的光。“过去不是没有过想法,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真感激他。”秘书张宝文说,“他教会了我们靠真本事‘吃饭’。”

  亲情乡情大爱无声

  风雨人生,相濡以沫,侯祥麟与妻子李秀珍感情深挚。“我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与我的夫人李秀珍女士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在侯祥麟看来,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且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运转。2004年4月,李秀珍女士不幸身染重病,病情急转而下,癌症晚期,几次化疗,李秀珍身体极度虚弱。但每逢侯祥麟来医院探望,她常常强忍病痛,露出笑容,尽力显示出“病得不那么严重”的假相,以让年迈的丈夫安心。6月25日,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的侯祥麟,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向温家宝总理和各有关部门作汇报。他字斟句酌,条分缕析,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分析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赢得总理和与会者一片赞扬。

  当时他不知道,妻子李秀珍已走近生命的尽头。当侯祥麟结束汇报、赶到病床边时,与他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老伴再也没能睁开眼看一看他,和他说上一句话。他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心中充满从未有过的痛楚。两个小时后,老伴永远离开了他。

  长年在外,眷恋桑梓,侯老对家乡的关心热爱溢于言表。“见面时,他常常念叨:家乡的经济发展得怎样?老百姓生活如何?”肖增效描述道。“多年来,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想方设法,为争取一些项目落户汕头而努力。家乡人来京,有事向他请教,他都热情接待,知无不言,言无不荆”

  侯老的父亲侯乙初老先生曾任汕头市聿怀中学第一任校董会的董事长。该校现任校长郑林坤动情地回忆起一件事:1997年初,学校拟建综合楼,需拆掉以侯老先生名字命名的小礼堂“乙初堂”。校领导专门打电话给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的侯老,征求他的意见。侯老一听马上表态:一切以学校的利益和需要为重,你们拆吧。后来,学校把原来的牌匾安放在新楼的图书馆,设立新的“乙初堂”,并在门口立匾记述重立经过。

  解放后,侯老两次捐出家产。侯祥麟在汕头的房子“镇园”,是一栋三层楼房加一个花园。50年代,侯祥麟在北京工作,遂将房子捐给了当地政府。1981年春,广东老家传来消息,县里落实政策,将归还侯家祖上的40多间房屋,价值百万元以上,只须由侯祥麟签字即可移交。思量再三,侯祥麟复信:国家百废待兴,教育先行,房产宜办教育,全部捐给国家……

  无私奉献胸怀广阔

  甘于当铺路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为青年创造成才条件和锻炼的机会,为中国石化事业的发展“输血造血”,这既是侯老战略眼光的体现,也足见其胸怀和气度。

  长江后浪推前浪,奖掖英才,侯祥麟为此殚精竭虑。

  淡泊名利,热心助人。侯祥麟指导过很多人写论文,但没一篇署他的名。“他不让署。”石科院燃料研究室原主任刘济瀛感慨,“他把很多发表研究成果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自己甘居幕后。”“中国科技馆专项基金”成立于1994年,旨在培育有创造精神的科技后备人才。作为会长,侯祥麟为募集100万元原始基金四处奔走。1996年,侯祥麟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领到100万港元奖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捐出50万元设立“侯祥麟基金”。如今,在中石油、中石化和石科院的支持下,基金已发展至800万元,奖励石化英才227人。

  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侯祥麟提出设立“优秀人才基金”。不久,“中青年优秀人才基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时而生。两年后,国务院据此批准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多年来,近1500人获奖青年中,已有相当数量的人当选院士。

  爱才惜才,举荐贤能。1965年,在时任石科院副院长侯祥麟的举荐下,20多位4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推至领导岗位,其间包括3位副院长。

  作为中科院的资深院士,按规定侯祥麟每月可领百元交通补助费,但他坚决不接受,再三催促后才领取,积攒下来交党费,一次便交了8000元。“文革”期间,扣发工资,落实政策后,他又将补发的6000元工资全部交了党费。1986年7月8日,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亲自向第一位获得“马太依国际奖”的中国科学家侯祥麟表示热烈祝贺,表彰其为中国炼油和石化科技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一回国,侯祥麟就把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国家,用以购买外国科技图书。“只要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我都乐意去做。”这就是侯祥麟。

  (责任编辑:蔡英、林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