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友: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长大会怎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6:14 人民网

  就在城市中农民工现状一次次拷问社会之时,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调查显示,由于1.2亿中国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留守儿童数量已高达2000万左右!

  城里宝贝儿也好,农村娃娃也罢,只要是儿童就会依赖于父母,需要父母从情感到物质上的呵护与照料,天下父母也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天性。可由于社会现实、

城乡差距、人多地少等因素,中国部分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这一趋势在近10多年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条件的制约,许多农村儿童却不能随父母一同前往。目前,农村“单亲”家庭已相当普遍;在有的地区,父母双亲外出而与爷爷奶奶或其它亲属共同生活的留守儿童达7成之多。这是中国转型期的一大景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尽管家长在外打工挣钱能为他们在吃饭、穿衣、上学等方面带来一定保障,但由于交流、联络极为有限,孩子们实际上也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父母疼爱。许多农民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多赚些钱,一两年不回家已十分普遍,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爹娘。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孩子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逐渐消逝殆尽。不仅如此,由于祖父母或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重养轻教等问题的存在,使正处于身心成长最重要阶段的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孤僻、交际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等心理障碍或缺陷,甚至感觉遭到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这直接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中出现小偷小摸、打架、玩儿电子游戏成瘾、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由于犯错后缺乏管教,屡犯屡不改,有的甚至沦为“野孩子”。

  显然,孩子是不幸的,也是无辜的。“子不教父之过”用在这里也不甚准确,事实上,进城的农民始终无法摆脱“二等公民”的处境。其官方称谓是“流动人口”,直白说法是“盲流”,有城管说其“影响市容”,有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者叫其“超生游击队”,有警察对他们下的最后结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由此,农民工遭歧视、许多权益受侵害等现状已尽人皆知。城市的喧嚣对他们来说真正是“过眼云烟”,能自己“安身立命”已属不易,哪还顾得上孩子?当然,有点“根基”后,也有务工者开始拖儿带女。但因异地借读、赞助费、各地教育差距、学校冷眼等因素的存在,农村儿童往往还是被拒于城市校门之外。人们通常看到的是,在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大孩带小孩在街上四处跑;卖菜商贩旁站着流着鼻涕、两眼无神、无所事事的外地小孩;有的甚至被人利用去乞讨、强行卖花、卖盗版光盘,甚至偷窃。显然,即便是进了城,农村娃的境遇也令人堪忧。

  应当看到,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在为自己拼搏奋斗的同时,他们也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大规模的劳动、生活迁移现象也是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曾有过的,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诸多衍生问题也毫无经验可供借鉴。这其中的许多问题更是环环相扣,牵扯到“三农”、农村城镇化、城市周边边缘化、社会保障、公民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筹与协调。而各地的自身条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解决进程却差异巨大。很多问题虽然被呼吁过不知多少回,可现实的回复依然是只能等待。在这一过程中,2000万留守、城市“黑户”儿童却在一天天长大。特殊的社会成长环境、心理的茫然与压抑,对这一代特殊群体产生了什么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远的将来,长大了的他们又会怎样去影响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令人关注。

  正因如此,一些相关部门、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诸如民间组织的送温暖、对口结队帮扶、团聚夏令营、民工子弟学校、父母子女电话热线、留守家长培训等等活动,已在试图缓解部分孩子的心疾与现实需求。但更多的农村娃显然还没享受到这些,一些措施终归也只能算是治标的权宜之计。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当然需要政府、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在农村娃城市入学、权益保护等方面制定并落实平等措施,创造基本条件;而更根本的则仍旧归结于一点,那就是,“农民是二等公民”以及原有户籍政策等观念、制度要真正有所突破和改变。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