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揭晓 共29人获奖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08:56 中国新闻网 |
经过为期4个月的评选,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授予丁立权等10人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奖”,授予马依尔江等19人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奖”提名奖。 丁立权等29位青年,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不畏艰难,直面市场,白手起家,在走出一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新路的同时,帮助和带动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当代 青年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为国分忧、勇于奉献的大局意识,不怕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实干作风。他们是广大青年创业成才的榜样。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号召,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和宣传丁立权等29名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在广大青年中形成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的浓厚氛围。要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通过抓观念转变、抓能力提高、抓创业扶持、抓阵地建设等措施,帮助、引导广大青年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为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丁立权:8个月创造创业奇迹 1997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丁立权放弃大企业优厚的待遇,回到养育他的故乡开始追寻创业梦想,在工厂学了两年技术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恒安实业有限公司。 经过深入调研,丁立权决定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让民营企业走一条“高起点,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低成本管理,高技术投入”的发展道路。 为了使项目早日上马,他多方协调,跑资金,选设备,行程35万里,跑遍了京、津、冀地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经过8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将一个单一的生产线神奇般地变成了集竖炉、烧结、炼铁、炼钢及连铸为一体的联合生产线,年产量由原来的8万吨猛增至70万吨,员工由原来的360人增加到2300人,年创产值15亿元,一跃成为河北省乐亭县民营企业第一纳税大户,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仅仅6年,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与执著的追求,丁立权就把一个简陋的钢铁小厂打造成为联合钢铁企业,在行业高端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注册资本3500万元,年创产值15亿元,利税5000万元。 丁立权始终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安置下岗职工600人,各项捐款累计达400多万元人民币。先后荣获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家等称号。 王华君:用高新科技对接传统产业 1993年,23岁的王华君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热血,只身南下深圳寻找自己的梦想。 1996年他东拼西凑20万元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从纸箱产品起步,从别人不愿意做的小生意、小工厂做起。经过不懈努力,企业从二三十人发展到近200人,生产设备增加了一倍,生产规模扩大了近两倍,企业内部管理也得到加强,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印刷包装行业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很多企业已是举步维艰,而王华君创办的“深圳裕同”却发展迅猛、业绩骄人,短短9年间就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员工、年产值4亿元人民币、拥有“香港裕同”和“苏州裕同”的大型企业,成为印刷包装行业的一朵奇葩。 从第一单业务开始,王华君就确定了用高新科技对接传统产业的发展战略,将公司定位在“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顶尖IT企业产品的高品位包装彩印上。 几年来,裕同公司先后开发了美国微软公司、韩国三星公司、日本索尼公司、英特尔等一批跨国公司的产品包装业务,迅速实现了业绩的跳越式发展,同时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印刷制版设备、技术,坚持贯彻“三高标准”,即制造高品质产品、创高要求服务、争取高档次客户。王华君先后荣获区十大杰出青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等称号。 王树军:致富不忘助乡亲 今年36岁的王树军出生在黄家沟。从小在贫苦的环境中长大,造就了他挑战生活、挑战命运的不屈性格。 2001年,王树军自筹资金500万元,成立了“阜新天成液压机械厂”,即现在的辽宁太克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前身。经过几年的打拼,企业已发展成占地626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2004年公司全年实现产值9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100万元,上缴税金500万多元。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2002年,王树军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为了帮助黄家沟村彻底摆脱贫困,他多方筹措资金,带领村民仅用一年时间就铺设了3条3公里长的柏油路、16公里的网状沙石路,还架起了3座便民桥,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几年来,王树军多次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并投资200万元建起270亩蔬菜保护地、大棚147座,并修建了蓄水量5.3万立方米的方塘4座,建泵房4个,维修小水库1座,打机电井6眼,配套了1600亩喷灌管路,改造中低产田213公顷,在连续几年的干旱情况下,使村民们尝到了高效农业的甜头,仅棚菜一项农业生产值就达到150多万元。 在王树军的带领下,这个昔日全市有名的贫困村现在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百强村”。 史小琴:创业艰难,诚信取胜 1995年,南昌市洪都铸造厂的普通女工史小琴正式下岗了。经历了一段烦躁和不安的日子,她决定在南昌办一家清洗公司。 如今,40岁的史小琴已成为赣江大地首屈一指的专业保洁及物业管理企业。但在公司刚创办时,只有两间租来的办公室,一张桌子。她既是老板,又是业务员,还是工人。有一次史小琴到一家公司洽谈业务,这家公司的经理翻了翻材料,随手往桌上一丢,冷冷地说:“现在这些公司,上门推销产品,鬼名堂越来越多,走走走。”她被粗暴地推出门外,带去的工具也被扔了出来。在公司挂牌后的一年时间里,她竟没有揽到一笔业务。 坚持就是胜利。终于有一天,她用自己的诚意感动了客户,揽到了公司创办以来的第一笔业务。这些年来,史小琴带领洁佳人秉承“重信守诺”的宗旨,不断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健全各项制度。她在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04年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的信誉建立了起来。 史小琴始终把促进下岗工人再就业放在首位,不断吸纳下岗职工,优先安排“4050”下岗人员,如今公司400多名员工,下岗职工占60%以上,女工占员工总人数的90%。针对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实际,史小琴为下岗职工开办免费培训班,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朱张金:不断创造“第一”的人 第一个赴俄罗斯开办“海宁楼”皮革交易市场,第一个将自主开发生产的皮革家具、沙发摆进美国白宫,第一个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第一个注册海外商标并将数十家家具连锁店开到了英国、澳大利亚,第一个制定创建全球最大皮革沙发制造基地战略目标……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使得“卡森”成为了目前中国皮革行业名副其实的先行者。而带领“卡森”创造这一个接一个“中国第一”奇迹的领军人物,就是年仅39岁的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朱张金。 朱张金于1988年靠东拼西凑的2.5万元创办了公司的前身海宁华丰制革厂,迈入了已经拥有近百家企业的海宁皮革行列。1995年,在全市4000多家皮革企业中率先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迈出了国际化战略第一步。 以后他抓住契机,使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皮革行业规模最大、外贸出口额最高、盈利水平最好的企业,200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外贸出口额2.5亿美元,创利税6.5亿元,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百强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最具竞争力50强中居第15位。 近十年,朱张金还为社会各项公益捐款超过3100万元。 朱张金本人是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浙江省皮革行业功勋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优秀青年、十大创新明星、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杨民召:为下岗职工撑起一片蓝天 在兰州,在西北地区,很多人都知道兰州城关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知名企业的创办者杨民召曾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 1997年伴随国企改制,杨民召下岗了,尽管现实让他一时无法接受,但最终他下定决心,创办企业,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杨民召发现,物业管理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朝阳产业。 由于物业管理是一门新兴行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学习,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为了求生存、图发展,他到处找信息、找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经过6年的努力,公司从最初只有16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目前下辖两家大型分公司的甘肃地区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物业管理企业,并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目前公司注册资金668万元,拥有员工2000多人。 创业成功后,杨民召不忘下岗工人的苦处与难处,他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在企业的招工中以下岗职工为优先考虑的对象。6年来,杨民召让8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杨民召现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理事,并荣获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再就业先进个人,省首届先进社会公益人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先进个人等称号。 张永舵:烹小鲜至大成 短短17年时间,一个卖牛肉包子的小餐馆,已发展成为拥有济南、威海、北京等城市8家连锁店的大型跨区域餐饮集团。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年仅37岁的齐鲁汉子张永舵。 1988年,张永舵筹借7000元开起了卖牛肉包子的饭店———“净雅饭庄”。饭店十分简陋,但处处给人以清秀雅致的感觉,服务热情周到,饭菜色香味俱全……很快便赢得顾客的青睐。 初战告捷的张永舵,很快又走出了第二步棋:经营鲜活海鲜。当时,威海大小酒店没有一家经营活海鲜的,张永舵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经营酒店的第一天起,张永舵便坚持以“真”与“诚”为核心的“净雅理念”。饭店刚搞活海鲜时,张永舵每天清晨4时骑摩托车到市场收购活海鲜,每一个虾蟹蛤螺,都是他精挑细选。在净雅就餐,不设最低消费线;客人可以自带酒水;就餐完毕,服务员会主动为你打包……这些细小的方方面面,让每位就餐者都感受到了净雅服务的真诚。 依靠独特的“净雅理念”,张永舵把“净雅”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目前8家连锁店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员工2300多人,企业是第一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纯餐饮企业。张永舵本人先后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球百佳中华儒商等称号。 张安新:小汤包做出大产业 张安新创办的西安小六汤包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极具盛名的餐饮品牌企业,他用自己的打拼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小汤包也能做出大产业。 张安新17岁时来到西安打工,忍受了很多白眼和嘲讽,但他痴心不改,不断拜师学艺,从凉菜、汤包、炒菜一步步学习。 辗转到一家灌汤包店做学徒,让张安新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深受顾客喜爱的汤包老少皆宜,南北方人都能接受,为何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把它推向全国?很快,张安新开起了自己的汤包店,边经营边改进,迎来许多回头客。 在陕西传统灌汤包的基础上,张安新又专程考察了上海、扬州、武汉等地的情况,经过反复改进,形成了皮薄、肉嫩、汤鲜、味美的独特风味,打出了“小六汤包”品牌。 为保持品质的标准化,张安新建立了约1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采购、配料、制馅、凉菜加工集中完成,让顾客无论在哪个店都可以吃到统一口味的小六汤包。1997年在中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小六汤包”是惟一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的民营企业。 短短几年内,“小六汤包”已在全国拥有3家分公司,15家直营连锁店,一个配送中心,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张安新也先后荣获第八届陕西省优秀企业家、全国餐饮管理成就奖、全国杰出青年兴业领头人等称号。 鲁建国:创业是艰难的,但更是快乐的 从贫穷的农村打工者,到拥有亿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鲁建国成就了一个农村娃的“致富神话”。他笑称:“创业是艰难的,但更是快乐的。” 15岁的时候,他就从湖北的农村进入城市,他打过行炉、卖过服装、收过废品、经营过客运,历经颠簸和磨难,锻造了他坚毅的品质。后来,他用辛勤的积蓄和四处筹借的十几万元资金,在武昌一个破旧的厂房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湖北龙发钢铁工贸有限公司。 在激烈的竞争夹缝中,鲁建国坚持“诚信谦和,诚恳待人,诚实经营”,迅速赢得顾客的信任。短短的11年时间里,公司先后建立了13个销售基地。2004年,公司销售突破15亿元大关,成为武汉钢铁行业中的佼佼者。 10多年来,鲁建国共帮助56名青年创业成功,其中资产达到3000万元的两人,1000万元的3人,100万元的50余人。在扶持青年创业的同时,龙发公司累计为社会提供了350个就业岗位,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占70%以上。在鲁建国的带动下,家乡鲁家院100户人家共同致富,成为全省最富裕的村湾。他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几年来累计捐款300多万元。 谢子龙:向虚高药价宣战 在湖南,提起“老百姓大药房”和它的创办人谢子龙,老百姓们都交口称赞。 长期以来,药品流通领域环节众多,回扣严重,导致药价虚高。广大人民群众用不起、吃不起药。 2001年谢子龙成立老百姓大药房,本着“一切为了老百姓”的经营宗旨,充分运用市场规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向药价虚高宣战,使长沙的药价下调了约20%,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药品降价的狂潮。 谢子龙的药房触动了医药行业既得利益者,被同行、供应商、医院等多方挤压与封杀,但他顶住层层阻力,始终坚持着自己心中的医药平价事业。 在经营中,他把充满活力的超市业态运作模式引入药品零售业,在全国开创药品连锁超市先河。公司成立仅一年,销售收入便突破一亿元,成为湖南省最大的药品零售企业和长沙市开福区的纳税大户。2003年度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在全国行业内排名第三,实现利税3000余万元,在全国连锁药店中利润排第一。2004年以18.2亿元的销售额雄居全国业界榜首。目前已成功开发了13个省市的市场,拥有门店50余家,经营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 谢子龙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老百姓、各地党政领导和众多供应商的支持。他被选为长沙市开福区人大代表,并荣获长沙市2003年度文明市民标兵、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等称号。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崔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