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利涉桥:淡出记忆,空留桥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0:30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王国俊 实习生 林燕萍

  【金陵晚报报道】利涉桥傍渡而建,建成后有桥无渡,就连桥也几经反复,最后还是消失了。然而千年过去,人们依然记得利涉桥旁桃叶渡的浪漫,至于这座桥,人们则早就淡忘了。

  据记载,利涉桥为利于涉水而建于桃叶渡边的。记者到了夫子庙,人人都知道桃叶渡,然而不少人却不知有利涉桥。沿着古渡口,记者来来回回打听多次,得到的回答均是不知道。“是不在此处,还是桥已经没有了呢?”带着疑问,记者决定探个究竟。

  “利涉桥啊,就在桃叶渡边,但早已拆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终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给出了答案。据其介绍,这座桥以前是木桥,人走在上面还摇摇晃晃的。解放后,因为南京城内的小火车不再使用,就将利涉桥附近的铁路桥改为人行桥,利涉桥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于是就将它拆除了。老人说,自从这座桥拆除后,它就渐渐地走出了人们的记忆,现在只有一些从小就生活在附近的老人才可能知道这座桥。

  利涉桥顾名思义利于涉水,它的建造完全是因为桃叶渡口的凶险。传这个渡口因东晋的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在此迎接小妾桃叶而得名。据说东晋时,桃叶渡处水深流急,稍微遇上一点风浪,就会发生翻船事故,因此经常有人在此溺水身亡。王献之很担心小妾桃叶过河时不安全,每次总是亲自在渡口接送。王献之也曾经附诗说“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描述了渡口的凶险。

  这种“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的情景,延续了千百年。直到清顺治三年,一个叫金云甫的人,见到在渡口边溺死的人实在太多,于是就自己出资建了一座木桥,当时的太守李正茂亲自题名为“利涉桥”,意为利于涉水。桥建成后,渡口自然渐渐没有了作用。只留下几块石碑和几片枯黄的落叶,让后人回味千年前的浪漫,因此后世有人说金云甫是多事之人。

  康熙二年,李正茂又将木桥改为石头桥。但是一批风水先生却认为,这座桥破坏了风水,从此南京出不了状元、进士了。于是硬是将石桥拆除掉,但是老百姓一再要求重建这座桥,官府只得重新建造了一座木头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后桥被拆除前。

  “这个桥被拆除也有近50年了,现在也只剩下这个桥名还有些人知道。”一位老南京说。

  (编辑 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