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全球传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4:03 人民网
全球传播(图)
  全球传播(翻译版)作者:尹宏毅译图书详细信息:ISBN:730207352X定价:29元印次:1-2装帧:平装出版日期:2003-11-1图书简介:本书的12章内容的组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从历史演讲到具体的论题和问题。各章的次序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以适应教师们想要遵循某种论题或主题进行教学的偏好。本书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它汇集了多种多样的论题和世界上的一些最著名的和有成就的传播学学者的观点。除了包含国际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外,本书还包括了几个新兴的和有争议的论题,比如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传媒并购方面最近的趋势、全球化的文化含义、国际广播、信息流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国际传播的法律和法规、因特网的影响,以及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本书的主要对象是研修国际传播、比较电信系统、国际广播、国际新闻学和文化间传播等课程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攻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学生也将从本书的内容中受益。此外,本书对于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国际机构、国际企业和国书馆来说,将是一个宝贵的资源。【目录】中文版序李希光(ⅲ)中文版前言(ⅸ)致谢(ⅹⅶ)译者的话(ⅹ)第1章追寻全球传播的历史道路艾伦·帕默第2章全球经济与国际电信网络哈尔米特·索尼第3章跨国传媒公司与全球竞争的经济学理查德·A格申第4章全球传播的法律约翰·L赫夫曼丹尼斯·M特劳特第5章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库尔迪普·R兰帕尔第6章国际广播电视约瑟夫·斯特劳巴哈道格拉斯·博埃得第7章传播学的里程碑与国家发展维伯特·坎布里奇第8章全球传播政策齐斯·J哈梅林克第9章全球广告与公关 德安·克吕克贝格第10章传播与文化克里斯廷·L.奥根第11章教学法、善于批判的公民和国际传播学M.迈赫迪·塞马蒂第12章全球传播的格局:前景与担忧利奥·A戈尔缩略语参考阅读【中文版前言】随着本教科书中文版的工作接近尾声,一个严重分裂的世界正无可奈何地准备目睹将近30万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以推翻其统治者萨达姆·侯赛因,并用(据乔治·布什先生和托尼·布莱尔先生说)一个民主政权来取代其独裁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换言之,这意味着一场先发制人和单边的打击,打击的目标是一个主权国家。这场打击没有得到联合国或者世界舆论的支持,实际上也没有获得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事实上,中国的新领导人和法国、德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等国领导人一道,坚持要求联合国武器核查工作继续下去,要求使和平解决伊拉克危机的大门保持敞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在这个不幸的背景下,《全球传播》准备在中国出版。在文明世界的历史的这个时刻,沟通、教养、国际法、人权、自由等崩溃,人性和全球/社会公正停滞不前,从而为第三个千年的黎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种种观念,譬如文明之间的对话和文明的冲突,以及全球恐怖主义、单边主义、全球主义、帝国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打击,成为人们辩论的话题。的确,地球村里的阴森逼近的动乱和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以及国际关系等领域所构成的困境,使得这本有关全球传播的书籍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以讨论、辩论和了解所谓的信息或数码时代的各种复杂事物。在时下的流行用语中,全球化意味着即刻的电信和现代运输克服国家之间的屏障,使超越国界的互动范围增大。认为人们接触的是相同的全球传媒和消费产品,这种流动正在使国界不再那么相干,这一说法是陈词滥调。——JamesHMittleman在传媒业20世纪的整个崛起过程中,该产业的全球化版本一直是简单的:美国创造娱乐,世界其余国家予以消费。这个方案在海外接受起来有时虽如鲠在喉——例如法国长期以来对美国电影和快餐的抵制——但它在几十年里却幸存下来。——BruceOrwall本书的策划围绕着一种“冷战”后的现象展开,作为全球化的要素之一,它正在迅速地改造着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人际关系、社会、文化、政治和结构等方面。这一要素就是全球或国际传播,它由于电信技术的奇迹才成为可能。它是一项浩瀚、多样、复杂、生机勃勃的、交互式的和迅速演进着的学科和事业。因此,国家、地区和国际传媒的生产、物流和消费等格局方面的变化属于一种大得多的、叫做全球化变迁的一部分。一种现象貌似矛盾,实际上很有道理,这就是世界已经变得又大又小——每种东西都具有全球化的一面,每个人都通过电子方式相互联系。从许多意义上讲,马歇尔·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定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国传播、越境传播、世界传播、文化间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关系等概念是多维的和十分复杂的。因此,给出任何简单的定义都会是残缺不全,而且肯定是值得商榷的。尽管如此,从含义上讲,上述的头五项概念可以彼此替换——它们所指的都是跨越民族国家地理边界的信息流动。另一方面,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所指的是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民族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国际关系则主要指政治(政府之间)和经济(企业之间)的关系与活动。一个不断增长的领域今天,美国和国外的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强调人们俗称的课程国际化,向学生提供国际传播、国际关系、国际教育、文化之间的传播和国际商务方面的新课程。因此,最近10年左右,对涉及全球问题和全球化的书籍的需求一直在迅速增加。这本雪中送炭的书,连同它的辅助性网站,弥补了对有关国际传播的教材的高需求和这种教材的严重短缺之间的差距。本书的范围全球传播领域中变化的速度很快,以致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完全地时新或面面俱到,也无法包括与这个复杂和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相关的一切问题和概念。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就内容和范围而言,本书努力提供对全球传播的全面覆盖。在构思本书的过程中,我所依据的是一项概率很高的假设,即注册学习国际传播课程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和低年级研究生已经上过一些大众传播课程,掌握有关这一领域的基本信息和知识,而且已经起码熟悉一些(即使不是绝大部分)根本问题和概念。本书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它汇集了多种多样的论题和世界上的一些最著名的和有成就的传播学学者的观点。除了包含国际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外,本书还包括了几个新兴的和有争议的论题,比如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传媒并购方面最近的趋势、全球化的文化含义、国际广播、信息流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国际传播的法律和法规、因特网的影响,以及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本书的结构本书的12章内容的组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从历史演进到具体的论题和问题。各章的次序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以适应教师们想要遵循某种论题或主题进行教学的偏好。读者会注意到,各章的长度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取决于论题的复杂程度。简而言之,本书的组织所依据的是以下的笼统主题:历史、经济、法律与法规、制度与结构、政治、发展、文化和教学。《追寻全球传播的历史道路》提供了研究全球传播的一个简短扼要的背景。有关跨越地理空间的传播的历史证据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早期,从古人类的地图、文献中的神话和象征性图像,到皇家信使和信鸽所使用的信息传递的实用创新都有所论及。在探索者、征服者和商人所搭建的历史舞台上,机械和技术的革命登场,带来了印刷机、电报、电话、无线电等。每项新的发展都带来了跨越遥远距离的通信新格局。随着时间推移,技术革命征服了地域和时间的疆界,为今天互联世界的即刻性和透明性方面重要的新视角创造了条件。《全球经济与国际电信网络》考察了全球电信网络的结构状况。大英帝国的电报网络是第一个全球电信网络,它高度地集中,横向的联系很少。所有线路都通向伦敦。如果两个邻近的殖民地国家想要彼此通信,则信息不得不途经伦敦传递,而伦敦也许在几千英里以外。后来这种状况延续到电话网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中心越过大西洋转移到美国,全球电信网因此而经历了一次结构改造。所有的线路都通向纽约,但全球电信网络的总结构保持不变。网络仍旧是高度集中的,横向线路很少。即使到今天,在电话通信、电脑间通信、传媒流动、货币流动和全球传播的其他模式方面,这种状况也持续存在。该章考察了造成和维持这一格局的种种经济、政治和历史的力量。同时探讨了因特网看来举世无双的性质是否会打破这个由来已久的格局,改造全球传播的结构。《跨国传媒公司与全球竞争的经济学》考察了跨国传媒公司的状况,解释了它们为什么从事外国直接投资。然后探讨了跨国传媒所有权的经营,提及把跨国传媒公司与其他种类的跨国公司相区别的几个重要特征。此外,还考察了在日益私有化的世界上,与传媒的收购和兼并相关的另外一些问题。《全球传播的法律》的开头简介了西方民主国家中言论自由的一贯作用,然后讨论了国际和国家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主要包括出于国家安全理由的审查和出于道德与宗教原因的审查。同时还考察了现有的国际管制和决策机构及其角色。该章最后讨论了因特网及其对全球传播法律的影响。《全球新闻与信息流》讨论了国际印刷和广播新闻机构传统的新闻操作方式与新闻组织,评估了为网上消费者包装新闻这一新的发展方向。此外,还谈到因特网所提供的促进新的国际新闻机构出现的机遇。最后,该章探讨了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新闻流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国际广播电视》追踪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迄今的国际电台广播的历史与发展,考察了政府和传媒公司两方面所进行的越境直接卫星电视广播的增长。还讨论了国家之间的直接和越境广播的发展。此外,该章还解释了为什么各国和某些组织将其广播对准彼此的人民,同时勾勒出有关宣传和公共外交的一些重要概念。该章还考察了为什么听众收听越境广播,以及为什么各国政府对这种广播感到担忧。《传播领域中的里程碑与国家发展》概括论述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传播为了发展的实践活动而演进方面,国际社会及其组织所扮演的角色。该章把与传播和国家发展相关的重要机构、人物和思想分离出来并加以讨论,收尾处考察了当代国际传播的战略。《全球传播的政策》提供了全球传播的政策简史,聚焦于电信、知识产权和大众传媒等领域。它分析了影响这些领域的近期最重要的变迁。从界定重大问题的、分歧和矛盾最严重的政治议程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将显著影响全球传播未来的这些问题。该章结尾处建议公共利益联盟对全球传播的政策进行干预。《全球广告与公关》考察了公共关系和广告在21世纪所担当的角色。提出这些领域并非完全源自于西方,不能通过排他的西方视角在全球开展。从历史和内在两方面讲,它们都不只代表大公司利益,而作为操纵媒介,其实践亦非最出色。作者的观点是,公共关系和广告都具有深厚的民主传统和资本主义传承,能够帮助解决21世纪在技术化、全球化和多种文化的世界中将发生的社会问题。这一潜力的发挥不仅有赖于实践家在传播管理方面的技能与诀窍,而且有待于这些领域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作用的扩大。作者的结论是,广告和公共关系能够被有效地用于减轻社会问题,只要这些职业在全球为人们所欣然接受,只要其实践方式也不是操纵性的,而是协作性的,是符合民主传统的。《传播与文化》聚焦于文化和传媒产品的文化影响。今天,大众传媒构成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很大一部分。虽然全球性大公司生产的好莱坞产品控制着全世界的电视荧屏和电影院,但是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措施与这些产品竞争。一些学者争论说,由于如此多的人观看美国电视节目和电影,他们已经采纳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但是,卫星和因特网技术也使来自可能持有不同价值观的少数民族的、范围更加广泛的文化产品的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使得全球化的影响变得不那么分明了。《教学法、善于批判的公民和国际传播》利用一个批判性教学框架来讨论在教学中把国际传播当作一个研究领域的几方面的问题,以及全球传播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从不完全意义上讲,它是一篇报告,谈的是教授国际传播的一门课程的一次经历。这门课向学生介绍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论,宗旨是形成对学生作为全球传媒消费者的角色的批判意识。这一课程聚焦于有线新闻网(CNN),把它当作一个体现该课程想要探讨的论题与问题的现象。这一章表明,第一,如果对内容的处理采取一种与时事相关的和实质性的方式的话,国际传播课能够比较引人入胜。第二,这样一门课的内容能借鉴其他传播课程(例如电视评论),有助于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传播学教学大纲。第三,学生们能够在特定的国际传播现象(比如CNN)的范围比较广泛的文化、政治、社会和技术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从学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中提取素材,采取与人们时下关注的问题相关的做法使国际传播学与学生更加相关。《全球传播的格局:前景与忧虑》向读者提出挑战,要求读者以批判的方式来思考全球传播当前和未来的前景与忧虑。结尾这一章的目的有三重:第一,评估传媒产业的全球基础结构的状况;第二,研究隐私权和信息战问题;第三,探讨全球经济、跨国传媒公司和在21世纪的传媒领域中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显然,20世纪50年代的电视上所描绘的田园诗般的社会已经荡然无存,“沃尔特·克朗凯特(著名记者、作家兼电视节目主持人)新闻”的“蒂法尼”(品位高尚完美的奢侈品零售商、传媒赞助商)网络已经分裂为几百个信息频道。毫无疑问,信息革命对世界大社区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娱乐和信息服务的结构、速度、复杂程度和性质。因此,全球的社区和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有关传播革命终结的许多问题。作为这场对传媒改造的结果,人类的境况得到改善了吗?全世界的产业领导层应当处理的社会担忧都是哪些?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传媒和传播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本书的预期读者群本书的主要对象是研修国际传播、比较电信系统、国际广播、国际新闻学和文化间传播等课程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攻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学生也将从本书的内容中受益。此外,本书对于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国际机构、国际企业和图书馆来说,将是一个宝贵的资源。资源和网站为了使学生和教师了解有关全球传播领域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况,并补充本教科书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网站,叫做全球传媒监督网(GlobalMediaMonitor)和一个电子杂志——全球传媒期刊(GlobalMediaJournal)。前者(http://wwwglobalmediamonitorcom)作为与全球传播相关的许多问题的一个清理场,后者(http://wwwglobalmediajournalcom)每季度出版,包括全球传媒问题专家所撰写的文章、书评、布告、传略和评论。实际上,全球传媒监督网充当了存储有关国际传播的范围广泛的信息的一个电子传媒数据库,包括全球学者的名单、传略及其专门知识领域;书籍、期刊和文章的清单;与国际网络电台和电视台的链接;与各国印刷媒体的链接;以及与许多国家网站的链接,在这些网站上,师生们能够获得有关一个具体国家、地区或传媒公司的最新的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和其他信息。此外,电子留言板使师生们得以举行电子会议,张贴问题,讨论问题或就教科书中所包含的或者课上讨论过的论题交流思想。师生们还有机会登录InfoTrac学院版(http://wwwinfotraccollegecom/wadsworth)——一个网络大学图书馆,可供查阅700多种刊物。Wadsworth公司向师生们提供这一宝贵服务,以便于他们利用本教科书作为教材。教学上的好处本教科书与这些网站和对教员的指导相配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与国际传播相关的各种有趣的和增长见闻的案例研究。学生们能够很容易地登录这些网站,收听多种语言的广播,包括英语的(例如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英国广播公司、加拿大国际电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际广播服务公司和莫斯科电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接触到国际广播,了解到范围广泛的问题、新闻和全球观点。类似地,学生们还能够接触到许多报纸、期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文化中心、美国中央情报局数据库、联合国数据库以及世界各国数据库。这些综合性资源应当会保障学生不断了解最新情况,并切实地满足想要在国际传播研究方面加入案例研究方法的任何教师的需要。供讨论的问题为了鼓励课上的讨论和促进学生当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本书赐稿的作者们在自己一章末尾各自提出了5个问题,是没有给出确定答案的。学生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用于辩论、评估对各章内容的理解情况、准备考试、撰写研究论文和/或制订案例研究计划。长处和弊端一部编辑的著作,比如本教科书,其重要的长处之一就是为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由单独一位作者所著的教科书中一般没有而且也不是仅仅从一方面提供的、广阔的和多方面的视角。读者将注意到,本书自始至终,一些作者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解释某些概念(例如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和信息流)。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特定的观点取决于一个人站在(方向/倾向)哪里(方位),以及他或她如何(从什么角度/透过什么眼光)观察(视角)一种特定的情况(背景)。因此,一些作者可能会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同一或相似的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应当把这种解释不是看作赘言,而是视为在一种不同背景下重申、解释或者表达一个要点的重复。教育专家们看来同意,在明智地运用的情况下,重复就变成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保存信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一方面努力始终减少赘言,另一方面则谨慎地利用了重复。编辑的著作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写作风格和方法可能各不相同以及前后不一。在一些情况下,作者们甚至可能会提出彼此矛盾的论点。我自己的信念是,在教授和研究国际传播学方面,甚至这种不利之处也可能会转变成有利的情况。它能够导致热烈的讨论、批判性分析、进一步的研究、对多样性思想、多样性的写作/沟通风格的接触,以及对这一领域复杂性的认识。最后的想法在人类历史的这一特殊时刻,地区动乱、政治冲突和民族紧张关系威胁着的不仅是许多国家的,而且是全世界的统一。被普遍吹嘘的全球化的希望对全球性大公司、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商品、服务、劳动、知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全世界的传播来说,肯定一直是有利的。领土的边界已变得模糊或被重新确定,取而代之的是地区合作组织(譬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组织、欧洲联盟、亚太区域等)。支持自由市场经济、消费主义或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民主化进程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穷人与富人、“东方与西方”和北方与南方之间在经济与信息上的不平等一直在迅速增加。在许多方面,所谓的数字鸿沟已经取代了东西方之间的旧的两极划分。我希望这部教科书能提供一个合理和充分的框架来进行有意义的讨论,以正确认识全球传播的广泛、差异和复杂性。此外,我希望这种讨论最终将导致行动和积极的变化——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减少冲突、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世界各民族与人民之间更好的合作。YR伽摩利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