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莫要风景名胜区遭遇"红颜薄命"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20:13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题:莫要风景名胜区遭遇“红颜薄命” 新华社记者杜宇 国庆节长假近在眼前,一些风景名胜区又将出现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的景象,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然而,在推动风景名胜区建设的过程中,正确协调和 处理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否认的是,风景名胜区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据统计,2005年1至8月,游客达110.3万人次,财政收入已过亿元。 然而对风景名胜区的过度开发,使得景区资源遭破坏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介绍,由于众多的餐饮服务业、汽车修理业和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住户产生的污水大部分未纳入市政排污系统,直排西湖造成严重污染。据统计,西湖景区污水排放量为一年72万立方米,总磷为一年870千克,对西湖水质的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范围广泛,不仅有地质、地貌资源,生物、生态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还具有科研价值、美学展示价值、知识价值、经济价值。因此,对资源的保护非常关键。 但在实际生活中,风景名胜区资源不可避免会受到很多冲击和破坏,一方面是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如森林火灾、山体滑坡、病虫害、洪涝灾害等,这些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就是人为的破坏,即建设过程中的破坏。 因此,针对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国务院专门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确定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风景名胜区发展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正确协调和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统筹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健康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今后风景名胜区重要的发展目标。 有专家指出,要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健康发展,就要正确认识风景名胜资源的属性、类型和价值,分析研究风景名胜区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发展的动力、方法和措施。 可喜的是,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压缩建筑用地、科学合理地确定游人容量等,已成为景区管理者普遍的做法。如黄山景区压缩建筑用地4.24万平方米,减少床位117张;九寨沟景区自2004年以来共拆除违规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四川省针对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科学合理地确定游人容量、景区范围及核心保护区,明确功能分区,实施严格控制和保护。 这些保护行动已取得了成效。据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介绍,目前黄山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83.4%,植被覆盖率也上升到93.6%,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质优于国家一类标准。 人们常用美貌女子来形容风景名胜区的秀丽景色。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风景名胜区将会“红颜永驻”,而不是遭遇“红颜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