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主立法的示范——个税起征点听证会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22: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7电题:民主立法的示范——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 沈路涛、张宗堂、张晓松

  “为了使不同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表达,每位听证陈述人都有平等的机会。”

  27日,从近5000名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公众听证陈述人,与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起草部门、财税部门的代表一起,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的立法听证会。

  不到8时,首都各大媒体的记者就先后来到了听证会的召开地——全国人大会议中心。8时50分许,28名陈述人、18名旁听人、13名听证人也先后来到会场。

  按照听证程序,28名陈述人作陈述发言,而其中20名来自不同职业、有着不同收入、操着不同地方口音的公共陈述人更是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将个税起征点调整到1500元,我认为仍然偏低。”第一位发言的公共陈述人、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的李声雯开宗明义,并一口气把她的主要观点悉数列出:个税起征点全国统一调整到2500元;根据纳税人所负担的消费性支出征收个人所得税……

  “我是一名农民工,个人收入每月1500元左右。每月的生活支出情况为:房租150元、伙食费360元、通信费70元、交通费35元、衣物85元、交际费200元、其它100元,共计1000元左右。去掉生活开支仅余500元左右,要涵盖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父母和自己的养老等必备的开支……”听证陈述人、来自重庆的进城务工人员吴志才一上来就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他认为个税的起征点应定为2000元:“虽然1500元和2000元对我本人的影响不大,但由于我国贫富悬殊差距加大,为防止不和谐因素出现,应充分利用好这次税法的修订进行宏观调控。”

  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西区矿职工郭贵林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说,把个税的起征点提高到1500元后,每月可以让他少缴70元至80元的税,“这些钱可以买一袋大米了”。

  “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应当循序渐进。”山东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张玉霞赞成采用1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而福建省闽江学院院长杨斌则认为应维持现有的减除费用标准800元,但他同时提出要“调整税率结构,将5%税率适用的应纳税所得额从0元-500元转变为0元-4000元。”

  陈述人言之切切,旁听人也听之专注。

  听证旁听人、北京生亿行理财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淼表达了这样的希望:从800元到1500元,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他基本同意1500元这个标准。他希望,今后应该考虑调整个税征收制度。

  ……

  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时至3时,听证会历时4小时。来自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内蒙古、西藏等西部地区的陈述人,有大学教授、有律师、有公务员、公司职员,还有工人、农民工,他们亮观点、提建议、摆事实、说道理,思路清晰。

  “我认为1600元是比较适宜的,不宜再提高。”

  “1500元起征点比较合适,但1500元的减除额不应该是个人月收入的计税标准,而应该是家庭人均收入的计税标准。”

  “应授权省一级人民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1500元的基础上再提高20%的扣除费用标准。”

  “我坚决反对提高发达地区的扣减额度标准和授予地区浮动的权力。”

  ……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听证陈述人、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宋景昌深有感触地说,“能来到这里发言,在这里传递老百姓的声音,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千百年来都是官方定税,老百姓纳税,从来没有过话语权利。但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今年免征了9亿农民的农业税,现在又调整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就个税起征标准举行听证,让老百姓发表看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参加旁听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总经理周江说。

  “……今天的听证会是民主的生动体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积斌在听证会结束时说,“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将及时进行认真整理和研究,提出听证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听证会结束了,会场内的人们三三两两仍在讨论着、交流着,大家为听证会的成功而高兴,为目睹民主立法坚定的步伐而欣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