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 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7:08 新华网
  9月16日,重庆,第十届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热情的山城人倾力推出“壮美三峡,激情重庆”、“欢腾山城,市民节日”、“让世界走进重庆,让重庆走向世界”的主题。

  9月25日,湖北宜昌,第六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精明的湖北人极力推介“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城市旅游形象。

  两个同主题的旅游节,仅相隔九天,鄂渝两地像是在打擂台,在开幕式规模、出席领导规格、特邀国际嘉宾等各个层面你追我赶。

  一年前的9月6日,鄂渝两地曾共同签署合作协议,表示将共同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当时受到广泛赞誉的协议却在一年后成了一纸空文。三峡游的两个重要部分,依然在自说自话。

  与这种热闹场面形成对比的是,暑期本是旅游黄金季节,在长江三峡经营旅游市场的游船却有近八成处于停运状态。为了拼抢客源,游船也不得已打起价格战,争做“不赚钱的买卖”。2002年,巫山小三峡每天处于运营状态的游船最多40只,最少有5只以上,而现在最多时也只有5只,最少时仅有1只。据巫山旅游局粗略统计,到三峡观光的游客中95%以上要游览小三峡。

  有网民评论:三峡旅游节办了这么多届了,究竞收效如何?不知。可已知的,旅游节上到会的外宾是拉来的旅行商耍娃儿和留学生。船票依然暗扣六拆,酒店门庭冷落,景区不温不火。真正的市外旅游团了了,为何还要办?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曾经三峡的美丽容颜。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曾经险滩中的纤夫。“三峡游的大起大落在全国著名景点中绝无仅有!”

  提起三峡游,很快令人想到的就是近20年来“三起三落”的盛衰之变。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启动旅游市场时,长江三峡与北京、西安、桂林并列为“四大名片”,1985年又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1年位居“中国旅游胜地40佳”榜首。在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长江三峡与杭州西湖、桂林风光、泰山、布达拉宫和人民大会堂一起被选择作为背面主景。

  显然,作为全球唯一可以乘船全程游览的峡谷,长江三峡在我国旅游市场的地位历来相当重要。但如今,三峡游却陷入了历史最低谷,2004年与2002年相比竟为负增长42%,而峨眉山、漓江、九寨沟等国内其它同等级景点都是正增长。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副院长胡静教授不禁感叹:“三峡游的大起大落在全国著名景点中绝无仅有!”

  1979年,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的前身--国旅长江分社与美国林德布雷德旅行社合作,首开长江旅游之先河。而真正出现蓬勃发展势头是在1990年至1993年间,其时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6万人次,但在1994年后,三峡游的沉闷局面持续了3年。

  三峡游回升是在1997年。一些海内外旅行商推出了“告别游”口号。一时间,游客蜂拥而来,以至出现“井喷”现象,三峡当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126万余人次。可到了1998年,游客人数又比上年陡然下降了1/5左右。

  从2001年开始,“绝版游”的策划又引来火爆场面,2002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5万余人次,达到顶峰。此后,三峡游又宿命般地滑入谷底,至今没有恢复元气。今年暑期,各游船公司由于预订情况不理想,导致近80%的游船停运。

  “面对三峡巨变,我们好比看见‘皇帝的新衣’,不愿说真话”

  在分析“三峡游”的起落原因时,很多业内外人士都将此归罪于“告别游”和“绝版游”。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很简单:竭泽而渔,消费透支,也就是“昨天吃了今天的饭”。

  对此,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总经理陈孟炯并不完全认同:“‘告别游’、‘绝版游’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曾经壮观的白帝城如今成了小土堆。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漂浮物成为三峡新特色。虽有负面影响,但绝不是致命打击。过分夸大,只能一叶障目,看不到问题实质。”

  胡静认为,实际上,不愿承认旅游资源基础彻底改变,才是三峡游至今难以走出低谷的致命原因。作为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长江三峡一直以“险、峻、奇、秀”的自然特色著称。如今,三峡旅游资源基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作为三峡象征之一的夔门,蓄水前夏季丰水期水位在海拔110米至128米之间,冬季枯水期在80米左右,而蓄水后实际水位高度达136.5米,急流趋缓,江面变阔,两岸峭壁成秀峰,古人描述的“水头如剑破夔门”的恢弘气势一去不返。据统计,到2009年三期蓄水后,峡外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名山鬼城、白鹤梁等主要景点以及峡内的古栈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景点,都将因水位抬高而部分或全部被淹没。

  江流奔腾是三峡的灵魂。而蓄水后,一泻千里的长江变成了一池湖水,以前清澈见底的支流不仅深不可测,而且污染严重。亲眼见证小三峡变迁的一位旅游局人士坦陈:“1997年,小三峡的水清澈见底,游客甚至还可以下水捡鹅卵石,但如今水位升高数十米,小三峡变成了一江平流,以往的乐趣荡然无存。现在的小三峡虽然秀美,但论平湖风光,却远不及杭州千岛湖。”

  不少在蓄水前游览过三峡的游客,对三峡风光的改变毫不讳言。一位曾在1997年游过三峡的成都游客抱怨说,现在只是一个湖泊而已,原来高耸入云的山峰现在就像山丘一样,西南哪儿没有山峰丘陵呀!

  然而让游客感到奇怪的是,各方人士,特别是旅游业内人士以及大部分与三峡旅游相关的地方官员,甚至一些旅游专家,都在宣传中坚称三峡景观虽有改变,但保存了主体部分,新增加的平湖风光,让三峡更美丽、更吸引人了。

  一位游客嘲讽地说:“三峡景观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但宣传中大家都不愿说真话,就好比‘皇帝的新衣’。”

  “地理范围在扩大,三峡游概念在泛化”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推进,三峡沿线各地借这一东风纷纷推出各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欲在“金饭碗”里分一杯羹。重庆的青龙瀑布、天坑地缝、红池坝高山草场、湖北的九畹溪、神农溪以及三峡大坝等新鲜出炉的峡外景点渐渐得到游客认可。

  在《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有关部门联手规划的“大三峡旅游”蓝图跃然纸上:以重庆和宜昌为两大节点,包含传统三峡旅游线路的所有旅游吸引物的主干发展轴线;以东北-西南走向的209国道为依托,辐射带动神农架、大宁河、恩施、张家界、湘西州等地的“湘鄂陕”旅游发展辅轴;以西北-东南走向的乌江下游和渝怀铁路及区内公路为依托,辐射带动川东、渝西、赤水河等地的“川渝黔”旅游发展辅轴。

  第十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第六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的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重庆的宣传重点不仅包括主城区的三峡博物馆、山城风貌、陪都遗址等景点,而且涵盖大足宝顶山石刻、永川茶山竹海、张飞庙、白帝城、小三峡以及过去意义的“船行三峡”等内容。宜昌则在努力塑造旅游城市形象,推出“魅力三峡,激情宜昌”欢乐大巡游、“长江画廊耀三峡”焰火晚会、三峡大坝截流纪念园开园、第五届中国网友旅游节暨宜昌三峡旅游知识竞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游客乘坐电瓶车游三峡大坝坝顶。
三峡改变实实在在热闹旅游节换不回往日风光(组图)
  巫峡口游船繁忙。赛、中华奇石(宜昌)博览会、三峡地质旅游文化科普周等市民参与的活动。

  胡静说,从这么多地方均希望在三峡游的大旗下唱戏,说明大家对三峡游范围放大是认可的,三峡游的概念在泛化,正在成为一个集合长江地区旅游资源的“符号”。

  “用平常心看待三峡游的变迁”

  面对三峡游区域范围与游览重点的改变,许多人的心情颇为复杂,更让一些人感到十分失落。陈孟炯指出:“振兴三峡游,务必从正视三峡的变化开始!要用平常心看待三峡游的变迁。”他认为,三峡旧有景观的改变、地域范畴的拓展,虽然有传统三峡自然景观变化带来的遗憾,但也有利于将众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贵资源发掘出来,丰富旅游市场。像万州青龙瀑布近年来名气大增,甚至与世界知名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携手”,这在过去狭义三峡游背景下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对于新三峡游能给游客带来怎样的新意,胡静认为,在三峡游地域拓展的同时,三峡游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应开发多种旅游模式,如尝试“三峡夜游”、“徒步三峡游”、“考古探险游”等方式,让游客把三峡玩深、玩透。把三峡旅游文化做出来,才是三峡旅游的真正出路。

  同时,要为三峡游赋予更多的人文气息。三峡文化、移民文化将渐渐成为支撑三峡游的命脉,当人们提起三峡时,头脑里浮现的不应再是三个自然峡谷,而是有血有肉的峡江移民情、大坝平湖景,这让狭义的三峡游概念淡化,却让广义的三峡游永恒。

  西南大学旅游专家黎霞教授同样认为,长江三峡作为全国旅游产品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景区,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方利益,统一或联合都会牵扯到多方利益。因此,三峡游的泛化或许也是一件好事,让一直处于合作少、竞争多的渝鄂两地能够认清现实,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要求出发,真正走向合作发展旅游的道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