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延津一中:创新写华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7:5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今年10月2日,是延津一中(第一高级中学)百年华诞纪念日。数万名工作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延津一中毕业生,奔走相告,或以手机短信形式,或以电子邮件方式纷纷给母校发来贺信,盛赞母校百年不渝谱写华章,盛赞母校取得的辉煌业绩。据统计数字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延津一中飞速发展,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每年有近千名学生考入大专以上高校,年年都有20多人进入北大、清华等国内名牌大学。地处黄河故道的延津一中,缘何这般富有活力?“三大创新”是其动力之源。

  创新办学体制

  改革开改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愈加强烈。同时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快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延津一中与时俱进,以振兴当地经济和普通高中为己任,在新世纪之初提出创新办学体制的口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向社会,吸纳社会力量办学,先后与公有民办学校101学校和民办公助学校实验中学联姻。重点中学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这种教育体制的创新,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延津一中已由原来的1个校区发展到3个校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30亩扩大到320亩,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万平方米发展到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人数由1993年的1800名扩大到近万名,高招上线人数由1993年的38人上升到现在的1853人。自1995年至今,连年为北大、清华输送新生,连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学校规模的扩大,还吸纳了百余名当地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分了忧。

  创新教育思想

  “推进民主化和素质教育进程,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延津一中始终不渝追求的理念”。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本”的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改革。

  首先是出台了《关于教育事故的界定和处理办法》,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方式作出严格规定。比如,教职工对违纪学生不得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只能耐心教育;禁止教职工刁难学生家长、接受吃请,应当定期走访学生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不得嫌弃、挖苦、讽刺、打击,应当鼓励、因材施教辅导。如有违反者,一律按教育事故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盲目迷信权威,承认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力,并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机会。该校大胆取消对学生的纪律处分,这在全国众多学校中不为多见,这充分体现了延津一中的办学风格和管理水平,也是推进教育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二是全力推进课堂教育改革,使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给学生应有的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校明确规定: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强行灌输;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能扼杀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自助的活动中进行思考探索,变老师教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主动学、老师点拨的师生互动,变老师高起点为低起点分层教学的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学,而且都能学会、学好。

  为把这些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学校提出“北学衡中(河北衡水高中)、南学洋思(江苏洋思中学)”的口号。首先派出33人分批北上衡中蹲点考察,学习该校教学改革经验。考察归来,学校迅即掀起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全校先后听评了36名教师的公开课,这些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变了“一言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学校修订了集体备课制度,制订了新的教学评估方案。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课堂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3年4月,学校又派出9名教师南下江苏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归来后又一次掀起课堂教学改革高潮。先后制订了《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名师工程启动程序》等改革方案。通过行政决策、行政手段强化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自主、连续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为了实施“名师工程”方案,学校首先决定由副校长和班主任带头上示范课,全校教师听评。然后,由外出考察的教师和教改成绩突出的教师上示范课,最终由教改组对参加示范课的教师进行严格介评。

  为便于操作,延津一中引进洋思中学模式: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然后进行检测自学效果,使每一名学生都会学,都学会,不欠账。并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收交,当堂训练。除此,还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

  延津一中大胆超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取得明显效果。在新乡市教育系统举行的观摩课大赛上,该校派出的教师一举夺得一等奖,令人刮目相看。近几年,新乡市教育部门多次组织全市部分学科教师到该校听评公开课。该校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等举措,被许多学校汲取推广

  创新管理机制

  一所学校,教学是中心,管理是保障。延津一中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常有创新之举。

  实行聘任制,激发危机感。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学校就实行了全员聘任制,任课教师每学年一聘任,非任课人员一学期一聘任。以“按需设岗,因岗定员,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为原则,层层聘任,双向选择。校长聘任班主任和处室主任,班主任和处室主任聘任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高二、高三的正在循环中的年级班主任,也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成绩,在聘任过程中调换任课教师。聘任制度和整个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公开、公正。不计职称、资历,惟凭能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聘任制的实行,极大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危机感,积极性油然而生。每一位教职工都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责任心,才会有岗位和稳定的职业。于是,变危机为动力,自觉奋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建立奖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一整套奖励制度,摈弃平均主义,实行待遇浮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浮动,不考虑职务、权力、职称、学历、教龄,而是工作实绩。成绩优秀,就可以得奖;成绩落后,不仅没奖,而且还要挨批。这种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制度,挖掘出了每个教职工自身的潜力,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行大循环,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所谓“大循环”,指的是竞争上岗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教育自高一入学一直负责到高三毕业。这样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清楚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系统化,并得以完整的实施,避免因频繁更换教师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主动性,使“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从师资上得到保障。既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信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全程教学,无疑推动了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明确责任目标、创造竞争环境,分区量化管理。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成功,该校果断调整了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法。2003年7月,学校设立本部、西区和北区三个校区,并举行了“竞聘执行校长大会”,有19人参加竞聘演说。经过评委打分、教职工推荐和组织考核,党总支根据考核结果,研究提出人选方案,最终确定了三个校区的执行校长。分区管理之后,总部每周做出工作安排计划,各校区认真执行。几年来,三个校区紧紧围绕党总支和校委会确定的发展目标,通力协作,相互竞争,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回首往日,延津一中万名师生欣慰无比;展望未来,他们信心百倍。校党委书记郑崇旺和校长冯文昭表示: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团结务实、改革创新、拼搏进取、勇攀高峰”校训的指导,在“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树好一个校风”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三大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按照“规范化管理增效益、现代化兴校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创新办学、管理、教学机制,与时俱进,奋力开拓,向省级重点中学发出冲刺。

  本报记者贺棣葆本报通讯员张英责任编辑:陈要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