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室内环境更加科学:访华中师大环境科学实验室杨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8:03 荆楚网-湖北日报
  文/图 韩晓玲 党波涛 刘中兴
让室内环境更加科学:访华中师大环境科学实验室杨旭(图)
杨旭解说小型环境气候舱的用途。

  9月中旬,记者走进华中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实验室,杨旭教授正在指导学生们做实验。细细的软管连接着小型环境气候舱,通向小白鼠生活的玻璃容器里。

  “这种气候舱可以模拟室内环境。”杨旭解释道,然后通过对小白鼠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分析装饰材料中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对象折射社会变迁

  《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因素之一。如何让室内环境更加科学,一直是杨旭致力研究的方向。

  杨旭研究室内环境问题已有20余年。随着研究对象从家庭燃料转向室内装修,他有个深刻的感受就是社会在进步。

  检索我国有关室内环境研究的论文,最早的有两篇,其中发表于1983年的《武汉市居室内空气污染与居民健康关系初探》,便出自杨旭等人之手。

  当时他刚从医学院毕业一年,对室内环境研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家庭燃料引起的空气污染。随着“以气代煤”的推进,燃煤逐渐被取消,不再是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1992年,他开始研究装修污染。

  有趣的是,这一进程不仅反映出室内环境科学研究对象和手段的变化,也悄然折射出时代与社会的变迁。虽然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广而告之”提高防护意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室内装修污染的研究一直以甲醛为主要对象。现在,甲醛仍是室内装修的第一号污染物。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153号公告,宣布甲醛是强烈致癌物。

  “以前我们只知道埋头研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其实,甲醛危害的严重性应广而告之,让老百姓知道。”杨旭说,在这一方面,北京大学的田德祥教授起到表率作用。1989年,他在北大校园内全面调查后,便通过新闻媒体提示社会公众,应加强对甲醛这一污染物的防范意识。现在,专家、学者普遍做到及时公布研究成果,使甲醛危害深入人心。

  2001年10月,卫生部向全国颁布实施《木质板材中甲醛的卫生规范》,这一标准便是由杨旭等人起草的。此前5年,他对不少家庭的装修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90%都甲醛超标。而现在,甲醛超标的室内装修约为30%至40%。“这几年,甲醛超标的比率大大降低,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的防护意识大大增强,比较注重购买‘绿色’建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颁布了相关标准,产品不符合标准就要受罚,所以企业加强了自律。”杨旭这样解释。

  他举例说,以前板材之间采用尿醛树脂黏合,这种黏合剂由尿素与甲醛合成,板材的甲醛含量自然会超标。现在改用白胶黏合,板材的环保品质便提高不少。

  为减轻装修污染支招

  室内装修污染引起的一些轻度症状,包括头疼、易疲劳、嗜睡、健忘、皮肤干燥搔痒、呼吸困难、哮喘,以及眼、鼻、咽喉部位有刺激感,流鼻涕、眼泪等。很多时候,装修污染还会导致重度疾病,如甲醛会引起鼻咽癌(明确),苯系物和甲醛会引起白血病(高度怀疑),氡会引起肺癌(怀疑),尘螨、甲醛等会引起哮喘(比较明确)等。

  在室内装修污染物中,甲醛的危害无疑是最大的,它主要来自板材、水性涂料。VOC(挥发性有机物)称得上是第二号污染物,其中又以苯系物为主,主要来自油漆。

  怎样将装修污染的危害减至最小?杨旭为居民们支了几招。

  首要的当然是源头控制,不让有害建材进家门。在购买建材时,尽量挑选品牌可靠的产品,质量较有保证。当然,装修用料不能过度,即使是合格板材,用多了也会造成甲醛超标。一句话,还是简单装修好。

  建材中的甲醛分为两种。聚合甲醛会随着尿醛树脂的降解而释放,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游离甲醛的浓度会在两三个月里快速下降,因此装修后不要门窗紧闭,应尽量保持室内通风。有些人爱喷空气清新剂,其实这没多大用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但若是使用空气净化器,效果不错。要降低空气中的甲醛浓度,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室内放几盆盐水。不过有几个注意的问题:5%的盐水效果比较好,即50克盐一升水,盐水的浓度高了或低了,效果都会差一些;采用电风扇吹及水面,效果更好;至少一周换一次水。当然,这种方法也只是缓解甲醛污染,而非永久性的解决办法。

  在室内放几盆绿色植物也是不错的方法。实验证明,这4种植物能够吸收室内的有毒气体:吊兰(一氧化碳、甲醛)、芦荟(甲醛)、常春藤(苯)、龙舌兰(苯、甲醛、酸氯乙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