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常心看祭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9:33 南方都市报

  编者按:近年,在学界、民间以及官方,拯救传统文化、复兴儒学的声势逐渐浩大,而在今天——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将首次联合进行一次浩大的祭孔仪式。徐友渔先生昨天撰文《与其祭孔,不如补课》,提醒世人:“孔教不是中国的国教”;“如果我们把祭孔活动搞成国祭,从宪政的角度看是不对的。”今天,鄢烈山先生和庄礼伟先生分别就“借祭孔行销国学”,以及“孔子思想之反思”为主题而撰文。

  媒体思想之鄢烈山专栏

  大陆媒体说,9月28日是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将举行祭孔仪式,央视将首次直播“2005全球联合祭孔”;而据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今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台湾岛内祭孔活动已陆续展开……台北市孔庙将于27日、28日先后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的释奠习仪和释奠典礼。”这样一来,我都搞不清孔子究竟诞生于哪一年,越搞越糊涂;我也弄不清“释奠”何义,猜测“习仪”大约是“演习”?

  这祭孔的仪式,连曲阜的主祭人都茫然无所适从,我辈更蒙查查不敢置喙了。据闻,台湾的台南孔庙祭孔很正统,以成书院所依循的“释奠”典礼是清康熙52年所颁制的仪式,一揽子规矩成龙配套。祖国大陆西南边陲小城云南省建水县传承着一套祭孔规则,正所谓“礼失求诸野”;海外则有韩国、日本的儒教组织保存着华夏祭孔旧礼。在我看来,祭孔仪式的细节如何并不重要。演秦皇汉武到咸丰光绪历代帝王的戏多了,咱也未曾较真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口音、光绪皇帝穿什么质料的衣服,优孟衣冠像那么回事就得了。

  祭孔有这么大的规模和声势,一年更比一年强,原在我的意料之中。既有几年来祭孔的铺垫,又有在全世界建100座孔子书院之类的新进展在前,“全球”呀“首播”呀都是顺理成章的。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祭孔,我就是个看热闹的。我看到的是大家一起来热闹,一起来娱乐,一起来作秀,一起来争夺“眼球”。正如说在全世界建100座孔子书院之类我就是这么想的。因为语言学习这事儿是很功利的。拿破仑时代法语红遍天,如今英语独领风骚无非因美国是超级大国,执世界经济、文化之牛耳。人家觉得与中国打交道有利可图,不用你费心推广他也要学中文;反之,强按牛头喝水,只能吸引几个爱小便宜的混混捧场。

  如今是一个商业时代,争祖宗文化遗产的人往往怀着经济开发的目的。比如三省争炎帝陵的正宗,两省争诸葛隐居地归属等等,无非在争夺旅游资源。我去过曲阜,毫无疑问,当地主事者有强烈的商品“开发”意识。打文化招牌谋商业利益,“秀”它一把,最典型的近例是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你以为凤凰卫视的刘老板祭出李敖这张王牌是在学雷锋吗?李敖演讲提供观点拼盘供各方各取所需,同时不忘推销他的《李敖大全集》,真的很“技巧”耶。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物质主义时代,有多少正经八百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对待?那些鼓吹“国学”的人有几多是真心服膺国学的?学者杨东平在近期《凤凰周刊》上撰文说:“8月中旬,当代最活跃的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学者啸聚武夷山,举行的‘武夷论道’同样剑拔弩张、精彩纷呈……人们看门道也看热闹,私底下的议论,觉得反对复兴儒学的自由主义学者反倒比较儒雅。”我不是学者也无门无派,侥幸列席了“武夷论道”,可以证明他所言不虚。

  会上散发了高调倡扬国学的康晓光与卧病未能与会的“国学”主倡者蒋庆的发言稿,二人都主张将儒教定为“国教”。在政教分离已成为世界上所有民主国家民众的共识的21世纪,在传统上释、道、儒三教并行、国家只是文化上“独尊儒术”的中国,康、蒋这种主张可谓惊世骇俗。这回,康晓光又明白地表示,“我们”是在“用儒家的话语来建构我们的理想蓝图”。他把公祭孔子、公祭黄帝看成推行“政教合一”的“投石问路”(见《南方都市报》9月27日报道《全球祭孔:政治话语投石问路》)。徐友渔先生对此予以批驳,提醒世人:“孔教不是中国的国教”;“如果我们把祭孔活动搞成国祭,从宪政的角度看是不对的。”

  我以为徐友渔先生未免书生气,他太认真。我甚至都不相信康晓光、蒋庆是在“痴人说梦”,他们比曹操还清醒,不过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罢了。先别“从宪政的角度看”,且从宪法的角度看,他们“投石问路”的路能行得通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宪法里,只有越过这个坎,才能将儒教定为国教。对此,主张威权主义的康晓光心明如镜,可是他还是要说儒教国教什么的。

  以此观之,所谓祭孔,咱们不妨将它当做“超级女声”一样的文化娱乐吧,只是投资者与热心参与者不同罢了,谁要玩、有钱玩就让他们玩去!(作者系知名杂文家)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