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病为何非要去大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0:45 南京报业网

  图片说明:医疗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报记者 洪 璇摄【江苏商报报道】本报记者曾璐报道“看病贵、看病难”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反映的焦点,尤其是一些低收入人群更是怕看病,怕得病。本月30日起,南京市的各医院开始实施新的医疗服务价格。虽说看病的整体价格会下降,但市民还是担心手术、麻醉类和护理类等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大幅上调。在这种情况下,“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CHS”,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英文缩写,对市民意味着廉价、便捷、综合的卫生服务。据统计,截至

去年12月底,南京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1个,护理院、站10个,服务人口达450万,占城区总人口数的96%。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直接受益人数达450余万人次。悄然兴起的社区医疗以其正规的程序、规范的操作以及服务社区为宗旨,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然而,记者走访了一些社区医院后发现,事实并不尽如人意……

  大医院人满为患 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昨天上午十点左右,记者在某大医院的门诊大厅看到,挂号的患者排起了长队,其中很多都是老年病人。正在排队的廖小姐告诉记者,她患有皮肤病,每隔一个月就要来医院拿药,光挂号就要排上半小时的队。挂完号再到皮肤科排队候诊又要等半个小时左右,最长的一次竟然等了一个小时,累得够呛。下午三点左右,记者来到南京白下区某社区医院,与喧嚣热闹的马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路边的社区医院异常冷清。并未表露身份的记者,佯作就诊病人,在就诊的一个多小时的观察中,记者发现整个中午只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人还是来打听消息的。一位周姓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社区医院几乎没有病人。问及原因,该医生分析说,社区医院资金少,硬件设备跟不上,加上还有不少人对社区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放心。“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很低,出诊量也较少,有的卫生站一天就十几个人就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大多数群众的共识。”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记者在小营紫金街道卫生服务站的病例记录上看到,来此就诊的病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满满的几页记录上,最年轻的只有四十来岁。

  为什么不去社区医院看病

  前不久,记者来到玄武区一所社区医院,称等人来看病,一位王姓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社区医院几乎没有病人。问及原因,该医生分析说,社区医院资金少,硬件设备跟不上,加上还有不少人对社区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放心。据记者观察,这家医院除了听诊器、血压计等最基本的必要设备外,几乎没有其他医疗设备,输液室里也只有几张破旧的躺椅和一些简单的木制椅子,显得既空荡又冷清。记者在现场大约有半个小时,前后来看小病的仅3人,据了解,由于当地居民都嫌社区医院设备差,医生水平低,即使有“专家”坐诊,也会被人误以为“保健医生”,所以很少来这里看病,真正来这里看病的大都是民工,看一次病最多花费几十块钱。而在一些大医院里,则是人满为患。记者随机问一位患了重感冒正在挂点滴的病人:为何不去社区医院看病?他告诉记者,社区医院医生技术水平太差,大都是厂里退休的保健医生,再说环境又不好,还不如直接到大医院,心里踏实。一个患者坦言,“现在交通方便,大医院又多,到大医院看病总觉得心里踏实,靠得牢。不要说是大病,小病也得去大医院,生病这事耽误不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技术的不信任,是很多年轻人乃至中年人拒绝跨入社区医院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这自然容易形成消费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

  有病就上大医院合算吗

  前不久,家住禄口某小区的陆女士突发阑尾炎,被家人送到附近的禄口社区服务中心救治。挂了一天水,陆女士病情有所好转,但医生建议她最好做阑尾切除手术。家人准备开车将陆女士送到市中心某大医院做手术,可陆女士参观了禄口社区服务中心的病房后发现,这里电视机、空调、卫生间、监护系统一应俱全,决定就在该院做手术。手术后,陆女士身体恢复很快,而且结账时仅花了1000多元,手术费用比市区大医院便宜了近2000元。禄口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吴绍钦介绍说,他们现在有60张病床,去年光阑尾切除、胆囊切除、子宫切除等手术,就做了500多台。拿胆囊切除手术来说,市区大医院至少需要7000多元,而他们仅需3800元。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方便”是社区医疗的一大优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打造了一个“1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也就是说出家门10~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个相应的社区医疗机构。“价廉”是社区医疗的另一大优势,因为社区医务人员结构简单,服务费、治疗费和检验费相对于大医院要低得多,其用药一般都控制在常见的普通药物范围。据统计,社区医院人均门诊处方消费低的才六十多元,高的也就八九十元,而大医院人均处方消费则要百来元甚至更高。南京市卫生局的有关负责人说,如果患者只是普通的常见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看。本月30日起,南京市的各个医院都将实行新的服务价格。其中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大幅上调,但手术中所需的常规器械和低值医用消耗品如一次性无菌巾、消毒药品、冲洗盐水、注射器等均不得另行收费,上调后手术费占测算成本的比例由原来30%上升为80%。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做同一种手术,用的是同样的耗材,但是医院的级别不同,手术的费用也大不相同。

  新医疗服务价格30日起执行,调价后费用“明升暗降”

  本月30日起,南京市各医院开始实施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一些在南京市的省属医院也将在30日之前完成调价计划。即将实施的《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该省内原有的7000多项医疗服务项目归并为3916项,其中1770项手术、麻醉类和护理类等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大幅上调,但手术中所需的常规器械和低值医用消耗品如一次性无菌巾、消毒药品、冲洗盐水、注射器等均不得另行收费,上调后手术费占测算成本的比例由原来30%上升为80%;而磁共振扫描、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下降49%。至于老百姓最为担心的“调价后手术费会涨”,专家分析说,事实上,调价后不少手术的总费用是下降而并非上升。比如,调价后医疗耗材的5%管理费最高限价100元,假如病人需安装价值5万元的心脏起搏器,那么调价前,他在缴纳5万元的起搏器费用外,还必须缴纳2500元的管理费。而新价格体系中,5%的管理费依然收取,但上限不得超过100元,那么这位原本需要缴纳2500元管理费的病人现在只需要缴纳100元即可。如此算来,尽管医疗服务费用涨了600元,但管理费一项却可节省2400元,这样算下来,这位病人最后手术费用减少了1800元。因此,实行全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后,那些接受人工关节、心脏介入等高质耗材的患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样手术价格的“一费制”,也让无影灯、电动床、手术线等许多以前可以收的费用都不能收了,这往往也导致了手术价格的“明升暗降”。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尚未深入人心,社区医院艰难度日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这种方式既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又可以减少大医院的压力。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有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却跟不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社区医院这种局面?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黑诊所”死而不僵

  一间简陋的出租房,甚至只挂上一块布幌子,摆上一个摊子,这就是某些“黑诊所”的唯一医疗设施,与简陋的设备条件相关联的是,这些“黑诊所”却是生意红火。据业内人士透露,“黑诊所”之所以如此“兴盛”,重要原因是存在着一定的客户源,城市有很多低收入人群以及无医保市民,大医院动辄上百元的医疗费,将他们吓退,“黑诊所”正好钻了空子。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职能。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价格战是一些游医泛滥猖獗的主要原因,社区医院的建立在价格和服务上吸引了大批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对“黑诊所”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药费降价让利令社区医院雪上加霜

  根据省物价局的有关规定,江苏省医疗机构现在执行的是招标采购的顺加作价政策。通俗地说,就是在药物的进价上加一个固定的差率作为其销售价格。在药价实行统一招标之前,加上多少差率可以按照市场的需要自行制定,而现在的差率都是统一的,利润空间明显缩小。“原先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入70%是依靠药品利润,改革后,药品的利润率比改革前降低了近一倍,只有15%~20%,再加上原先的挂号费和检查费都是免费或低费,现在这一部分的收入就微不足道了。”

  公益性服务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在城郊接合部的某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了站长拿在手里的一本账本。2003年社区服务站的门诊总收入是149万元,虽然利润连门诊收入的20%都不到,算上每年14万元的房租和服务站6名医生16万元左右的工资福利等开支,除了每年上级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卫生服务站的经营状况目前“收支相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部分公益性服务也使得支出中包含着一部分无偿服务,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由此产生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矛盾。收支不能自理,直接影响了服务站的发展。缺少资金投入,没有设备更新,配套设施也就不可能随之跟上,新的服务种类更无法及时增加,自然竞争力就不会太强。

  社区医院该怎么发展

  并不是所有的社区医院经营状况都不理想。“宋大夫的针治好了我的‘老病’胃下垂。”刘大妈口中的宋大夫是原鼓楼区中医院针灸科宋旭主任,退休后在医院和患者的“盛情”挽留下,他来到了三牌楼社区卫生站。如今,这个只有十几张床的针灸诊室每天要收治患者七八十人次,其中还有不少是慕名而来的外省患者。据宋大夫介绍,来社区卫生站看病的绝大多数是老年患者,中风、偏瘫以及痛症比较常见,而这些病正是针灸疗法的适应症。“突出传统医学”是三牌楼社区卫生站经营的法宝。在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的同时,有意识地突出传统医学的特点,树立中医“品牌”。站里开设了中药房,备置中药饮片460多种,并提供煎制服务。除基本医疗外,他们还针对社区服务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的中医特色治疗。此外,还逐步开展了耳压、外敷、雾化、坐浴等中医传统的治疗、护理项目。传统医学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卫生站年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左右,其中中医收入占50%。对此,省卫生厅基妇处副处长沈志洪表示,如果三级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省每年可节省医药费14亿元。(2版《重磅报道》)(编辑 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