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寻找中趟过法律的河流:评《寻找法律的印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1:44 法制日报

  ———感怀《寻找法律的印迹》赵亮

  这是一本法律书,但作者却是用游记的手法,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视角,诠释着一个又一个法哲学原理。

  是读过《中国人,你有权保持沉默?》一书后才开始了解余定宇先生的,没想到仅仅

时隔一岁之余,就有了这本新书的出版。翻卷释手之间,除了为其朴素平实的文风感到清风徐来之惬意外,还为其援引故事的弘博精确而感到饱览各地名川之舒展,更为其提取的法律哲学的理性易懂而倍感娓娓道来之赏心悦目。

  从题材来讲,这像是一本历史书,因为它从五千五百年前的文明古国埃及漫话到一九九五年后现代的美国,绵延近万年,述说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纵横了自然法则为基础的法律史;这又像是一本游记,因为它从地中海到欧罗巴,从英吉利到美利坚,从尼罗河畔到塞纳河边,带着读者在一次环球旅行中感受一种风景之外的风景;这还像是一本文化书,从一个一个的故事之中,从英王约翰到德王威廉一世,作者带着我们领略着一个又一个国度的文化,沐浴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文化,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在散发一种浓浓的文化沉香;然而,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法律书,但作者却是用游记的手法,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视角,诠释着一个又一个法哲学原理。这,实在是一本法理学读物。

  从选材来讲,作者列举的故事都是一个个或古或今的案例,安提戈涅抗国王的命令、西奈山上神圣的上帝之约、苏格拉底饮鸩殉道、西塞罗的伟大著作与演说、宣布恶法非法的纽伦堡国际战犯大审判、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杀妻却被判无罪释放的辛普森案、消费者获赔280亿的“万宝路”赔款案等等,然而作者又避开了案例评析的枯燥乏味,从自己史学者的角度组织思维,刻画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道说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

  余定宇先生是一位研究历史出身的撰稿人,因此本书在氛围上有一种浓厚的古典自然法则的味道,作者以历史文化为契机,将其中的法理内涵折射出来。《寻找法律的印迹》,所检选的四十多个故事,不论国度、时空、情节,究其根本,不外乎在传布一种法治的信仰和理念,一种法理价值(公正、正义、平等、自由、权利等)的人性根源。尼罗河畔的非洲俾格米人,向上世纪初的探险者宣称“只有俾格米人才有权利从这里摘香蕉!”的时候,这种先占观念就是一种权利意识的萌芽;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对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泰斯的审判显示出一种平等、民主的诉讼模式;波茨坦郊外的老磨坊也像我们诉说着原始的公权力与私权力的纠葛;勇敢地向法律提问的安提戈涅宣称“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之时就奠定了“恶法非法”的基本逻辑;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痛斥“刑讯逼供”和“死刑”问题上所折射出来的法律上的人道主义的光芒;具有自由天性和人权情结的美国人对于身处弱势的被告人的保持沉默的“赋权”(米兰达规则);验证“恶法非法”、实在法低于自然法的轰动全球的纽伦堡纳粹战犯大审判等等,都是作者的一种潜在的法律语境的一种历史画卷的展示。

  纵观我们周围的法学著作,尽管不乏学术大师的精美之作,然而,即使是专门研习法学学科的法律人,如果仅仅埋头其中的话,也难免对法学研究望而兴叹,毕竟今天中国的法学家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尤其是坐在书斋里创作了很多专业性的论文和著作。当然,这是一个职业的法学家群体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法学也使一门大众之学,也应该为大众服务,那么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越来越深入、民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提高、越来越需要法律指引的情况下,我们的法学家是不是应该多写一些高水平的法律普及读物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在访谈中提到,高水平的法律普及读物有三个特征:一是有深刻的法理意识就像著名的科学家写科普读物一样;二是表现方式必须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三是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从法学研究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我们的法学家群体跟民众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隔膜;另一方面,民众的法律意识是需要启蒙、普及、提高的。

  在这个问题上,法学家可以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余定宇先生的文风可以说是一种平实而又诙谐的,通过他的感慨“民主法治事业是对中国近百年的命运进程一种最深刻的预言和诠释”,我们能读出中国的法律文化应当具有反思和超越的品格。字里行间,余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法治进程的真诚期望,并论证了中国法学界学者们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促进中国法治”。(责任编辑:奚天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