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峰会热”升温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22:00 人民网

  最近,某市城区主干道两侧的老房屋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刷墙运动”。经过一番涂料的粉饰,临街的幢幢“老房子”焕然一新。据说此次“大整容”为的是迎接不久将在该市举行的市长峰会。

  “刷墙运动”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临街商户因刷墙停业受损失,上亿“整容费”由政府财政掏腰包,实际上就是花纳税人的钱。尽管市长亲自出马做解释,许多人还

是不买账。

  透过此事,人们看到的还不光是“驴粪蛋儿”现象,还有一股“峰会热”。对于“峰会”,许多人都是通过上海APEC、博鳌亚洲论坛等知名会议而有了最初认识与了解。上述会议的确提高了主办地在国际及地区间的影响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然而,成功举办此类会议却并非易事,能否获得预期效果更取决于三大方面:一是会议规模和与会者层次;二是所涉及的内容和能否产生足够的影响;三是举办地是否具备相应实力,能够提供接待所需的一系列软硬件环境。换句话说,办这样的会得事先掂量掂量。可纵观国内不少城市“一窝蜂”上马,承办各类“论坛”、“峰会”的状况,一些地方实在让人感觉有点“瘦驴拉硬屎”的味道。

  首先,一些“峰会”不仅“拉大旗做虎皮”,规格档次名不符实,而且内容也是空洞泛泛,本应是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的活动,却成了国内一些官员评功摆好,大讲成绩的“舞台”。其次,许多会议的举办过程也存在自不量力、铺张浪费、劳民扰民等问题。为一次会议或活动“闪亮登场”,有的甚至能花掉一半的年地方财政收入!“配套”晚会更是广邀明星大腕,费用、门票则摊派地方单位,或干脆克扣干部、教师工资。各类会议、活动展现给外人、上级的都是最光鲜的表象,以显示本地“执政有方”、“政绩卓著”。可这一切给地方、给群众真正留下的却是巨额的财政支出和怨声载道。诚然,希望通过“峰会”尽快提高知名度、促进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得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在农村尚有65万贫困人口的背景下,搞突击,花1.5亿“临时抱佛脚”擦擦脸蛋,怎能不招来非议和指责?“表面工程”对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个极大的损害,使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群众中大打折扣。结果,不管你怎么解释也难以令公众信服。

  “峰会热”,一方面折射出地方盲目跟风与发展思路上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又使“面子工程”乘机而上。这股风潮越刮越强,报道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群众意见越发强烈。“文山会海”本来就是国内一个顽症,浪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治理了多年都没能从根本上有所转变。现在可好,要上一个台阶了,有走向“国际舞台”的趋势。可见,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等口号下进行的事,也并不都是值得赞美的!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