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经合组织高度评价中国经济--专访科龙扎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09:44 新华网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专访《中国经济调研报告》总负责人瓦尔·科龙扎伊(记者 陈俊侠)

  人物简介

  科龙扎伊,经合组织经济部各国经济调研处主任,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系,在1981年

加入经合组织前,他曾先后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和华盛顿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科龙扎伊曾出版《经济政策》、《中东欧经济政策》和《支付平衡》等著作,他目前主管经合组织对各成员国的经济调研工作。

  9月1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在北京首次发布《中国经济调研报告》,该组织经济部主任瓦尔·科龙扎伊还在当天举行的各国经济调研处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已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经济调研报告》不仅引起中国民众的关注,也在世界上引起热烈反响。回到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总部后,科龙扎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中国经济发展举世关注

  《参考消息》:

  经合组织发布的《中国经济调研报告》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我们注意到,您亲自到北京发布这份报告,而且做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宣布,您能谈一下这份报告推出的具体过程吗?

  科龙扎伊:

  经合组织几年前就曾向中国政府提出要做这样一份调研报告,最后经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商务部协商,具体的调研活动是从去年开始的。在此期间,经合组织总共派出3个调研小组到中国,他们到北京和全国各个省份与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研究机构进行接触,同时广泛接触了相关企业。其间,经合组织举行了大量的业务研讨会,对中国经济状况有了深入了解,并最终形成这份报告。经合组织对中国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还是第一次。

  我曾于今年初到中国进行调研,并为中国问题调研小组指定了调研方向,正因为我是这份报告的总负责人,9月份经合组织发布这份报告时,我亲自到北京介绍了这份报告。

  《参考消息》:

  经合组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布针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调研报告?

  科龙扎伊:

  为各国撰写经济形势调研报告是经合组织重要职能之一,经合组织对其成员国定期进行经济调研,对与之关系密切的非成员国则不定期展开调研活动。因为我们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开始,我们就曾建议为中国撰写一份这样的经济形势调研报告。对我们来说,做这样的调研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关系。我们的调研报告将指明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政府需要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以解决这些问题。起初,中国政府并不乐意让经合组织的研究人员前来调查中国的国内问题,因为中国毕竟不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但是随着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双方也建立了坚实的信任。

  中国政府始终对这份报告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可以通过经合组织了解世界其它国家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经合组织同中国政府进行全面合作的结果,中国政府此次主动希望经合组织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因此获得各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毫无保留的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关注,双方的信任得到加强,这是实施经济调研的最佳时机。

  市场经济已起主导作用

  《参考消息》:

  您在北京发布这份报告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您的根据是什么?

  科龙扎伊:

  什么叫市场经济?对经合组织来说,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不知道世贸组织是否对此有精确定义,我也不想代表世贸组织宣布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我在经过调研后认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均围绕市场供需进行,市场经济已经在中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我们注意到,中国市场上70%左右的产品是私营企业生产的,这不是市场经济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私营企业比例以及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都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以此为标准,我认为中国已经确立市场经济。

  《参考消息》:

  请您谈谈这份报告对中国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科龙扎伊:

  我们以“局外人的眼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地位进行调研,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对一些问题提出的建议或许更有针对性,中国政府自然也会重视我们的建议。中国政府之所以对我们的调研报告感兴趣,是因为经合组织的调研报告向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们总是以客观的方式撰写深入和高质量的报告,中国政府官员可能会说:“如果经合组织这样说,事实可能就是这样。”对他们来说,我们的报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他们或许通过报告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的观点也可能有助于他们今后解决一些复杂、棘手的国内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威胁

  《参考消息》:

  现在,欧美很多国家都在大谈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有法国媒体甚至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秩序形成了冲击。您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怎么看?

  科龙扎伊:

  我们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中国目前的国情息息相关。显然,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被纳入全球大经济体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以扩大外贸为基础的,更主要的是靠增加投资和提高劳动力质量。中国的年轻人比他们的父辈更有知识,这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然,中国政府20多年来所实施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改善经济结构、建立市场经济。这些政策调动了某些行业的积极性,建立了竞争机制,也发展了高科技产业。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外贸额增长很快,它吸引的外资也很多。总之,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内因素,而不完全是因为从国际贸易中得到好处,这是很清楚的。

  中国的外贸出口确实增长很快,这是事实。但是,中国的进口额也以同样的速度递增。对很多国家的商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他们有很多机会向中国推销自己的产品。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国际贸易是“双赢”的。

  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绝不是一个威胁。就纺织品问题而言,这是一个特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常的案例。我们早就知道纺织品配额迟早是要取消的,关于取消配额的期限是通过谈判确定的。世界上多数纺织品厂商都知道,一旦配额取消,他们的经营活动需要作出调整,这不是个意外事件。谁都知道,中国将在配额取消后增加纺织品出口。我不明白欧盟为何要重新对中国纺织品设定配额,从政治角度来说我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不赞同欧盟的做法。欧盟国家的民众已作好准备大量购买和使用中国纺织品,而这些商品却突然被卡在各国海关无法进入市场,这极大地扰乱了欧盟市场。

  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快,这表明中国有能力出口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对全世界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中国对经合组织国家来说是个巨大的市场,这也为这些国家加快发展经济提供了机遇。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之一。以韩国为例,中国的发展迫使该国在一些领域作出调整,但中国市场也给韩国带来了巨大商机,并成为拉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这些积极表现在世界其他国家身上也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能源利用率待提高

  《参考消息》:

  目前,原油价格高涨是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您认为能源价格上升是否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科龙扎伊:

  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高涨必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但中国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能源价格的剧烈变化,将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其能源消耗密度很高,也就是说,中国每增加一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比美国高得多,而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美国的能源消耗密度已经算很高的。显然,中国在能源利用率方面有待提高。中国要适应能源价格高涨的局面,就必须减少能源消耗量,因为能源价格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好几年。

  能源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这是个全球性问题。从长远看,我们看到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投资开发新能源,能源价格不可能一直往上涨,但各国必须在价格回落前作出必要调整,否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

  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参考消息》:

  您对中国总体经济状况的看法是什么?

  科龙扎伊:

  当我们审视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时,可以看到中国目前仍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大部分人口仍分布在农村,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仍较低。显然,在这样的时刻工业化进程是比较快的。但工业不是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真正创造就业岗位的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但目前中国的就业基础,第一产业仍是容纳人口最多的产业,制造业发展很快,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正逐步发展起来。

  《参考消息》:

  中国在经济建设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您认为中国政府首先要重视哪些问题?

  科龙扎伊:

  中国将在今后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这对中国的居民储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财政预算等领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府今后将作出很多调整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状况。虽然经合组织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人口老龄化问题,但该问题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应及早作好应对准备。

  中国面临的第二大问题是“国内移民问题”。目前中国仍有太多的人口留在农村,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而城市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许多社会问题也因此而产生,如何保证土地的充分使用,如何保证交通安全,如何保障“国内移民”的医疗和受教育等,都是中国政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中国必须改善其金融体系,虽然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有效措施,但这个体系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没有得到开发,另一方面,银行界的很多投资都是错误的。

  尽管面临这些问题,但我对中国经济仍充满信心,因为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都具有长期性,我认为中国经济仍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