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宋楚瑜或参选台北市长 国民党不让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6:07 新华网

  亲民党想推出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被看成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成则有可能起死回生,一旦稍有闪失,则蓝营分裂为期不远,亲民党的边缘化也就顺理成章

  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9月26日突然向媒体表示,该党主席宋楚瑜在台湾省长任内政绩卓著,有极强的系统整合能力,他会劝宋选台北市长,希望宋楚瑜为公务员做出模范。

  此言一出,国民党方面甚感尴尬,主席马英九甚为惊讶,并且还为此动了肝火,本就关系不好的马英九和宋楚瑜很有可能因此事而彻底决裂,包括《中国时报》在内的台湾媒体认为蓝营决裂为期不远。

  宋楚瑜选不选?

  到目前为止,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毕竟只是张昭雄的一个建议,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张此举并非空穴来风。据张昭雄介绍,宋楚瑜目前仍然对这一建议未置可否。但是根据张昭雄的表达,他从宋的态度中判断,宋楚瑜“倾向可以考虑”。亲民党“立院”党团总召集人黄义交还特地打电话询问宋楚瑜对此事的态度,宋的回答是:“看看吧!”

  宋楚瑜可能参选的风声,引起亲民党成员无限遐想,被视为宋楚瑜“子弟兵”的亲民党政策中心主任张显耀和黄义交等人都表示支持。张显耀说,除了宋楚瑜个人条件优异之外,宋楚瑜选台北市长对泛蓝整合有正面助益,可让泛蓝在2008年“立于不败之地”。

  有分析认为,面对日渐式微的亲民党现状,宋楚瑜本人的政治生命也逐渐黯淡,这一招可看成这个“孙悟空”的最后一搏。如果宋楚瑜选上了台北市长,跌到谷底的亲民党也就跟着水涨船高。要是宋楚瑜做得好,让“宋省长”的记忆借着“宋市长”复活,对2007年亲民党“立委选举”就犹如一针强心剂,即便宋楚瑜不再希冀“总统”大位,作为一个在野领袖兼台北市长,他也拥有影响泛蓝2008年“总统选局”的发言权。而无论2008年蓝绿何人“执政”,台北市长同样举足轻重。当然,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也就成为宋楚瑜仍然举棋不定的原因。

  国民党不让步

  宋楚瑜处于长考之中,但国民党立场坚定。连日来,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不悦中对此低调对待,表示自己“没有意见”,他的下属们也纷纷对亲民党的这一举动刻意不发表评论,但是一位国民党高层私下还是对记者表示,就算宋要选,国民党人选蒋孝严、吴敦义等也不可能退,一切都要回归泛蓝整合机制,“宋楚瑜也不例外”。

  由于台北市长被视为是最接近“总统”的职位,泛蓝争取者众,蓝军目前传出的人选包括吴敦义、蒋孝严、郝龙斌、欧晋德、叶金川等;国民党评估,由于竞争太激烈,顺利协调出一人的可能甚低,还是要回归民调机制;亲民党所谓“宋楚瑜去选有助于泛蓝整合”的说法,恐怕无法成立。

  一位国民党台北市“立委”也分析,马英九接任国民党主席后,党内接班机制已逐渐走向公开透明的制度化;就以“马家军”两位人选欧晋德与叶金川来说,从马核心幕僚金溥聪虽支持叶金川,但也声明是个人支持,最后仍以初选机制为主即可看出。他认为,宋楚瑜想要跳过初选,逼马英九劝退国民党人选,是不可能的,“现在是什么时代了?选民也不会接受密室私相授”。

  泛蓝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国民党内部人士认为宋楚瑜是聪明人,不会参选,但是一旦他要出马怎么办?谁也没有把握,如果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那么泛蓝分裂在所难免。

  马英九和宋楚瑜本来关系就不好,为了维持在“立法院”的共同势力和今年年底的三合一选举,两人才勉强走在一起。

  今年8月,宋楚瑜从美国返回岛内,马英九亲自前往接机,宋隔日回访,两党高层似乎有捐弃前嫌之意,但是敏感的观察人士发现,宋当天有违礼仪地不打领带,两人之间的恩怨仍然难了。

  此后,两党在年底选举的整合上又出现矛盾。经过长时间的协调,眼看县市长选举即将登记,两党至今仍在许多地方的参选人问题上争执不已。尽管亲民党提名的台中市长候选人沈智慧、花莲县长傅昆萁要求继续协调,但国民党已撂话,指台中市长胡志强、花莲县长谢深山民调领先,沈、傅要选请便。

  此外,马宋两人在“立院”对军购案等重大议案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感觉日渐疏远。再加上国民党在马英九出任党主席后,声望日隆,对亲民党的依赖也在减弱,所以现在虽然不会出现泛蓝分裂,但是一旦熬过三合一选举,宋楚瑜要竞选台北市长就要冒两家翻脸的风险。(特约记者汪宪)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