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惰性监督的“面子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0:15 红网

  9月28日,《大河报》报导了一个风景区标志性建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竟被改成了高档宾馆的新闻。“志气楼”是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宣传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一个窗口,鸡公山管理区为了“既保护名建筑,又充分发挥它的商业价值”,引进的招商项目将其“开膛破肚”改为“高档宾馆”,并表示“将在志气楼的一楼保留一个历史资料展馆,展现志气楼长国人志气的历史。”

  借保护著名建筑之口、行破坏性修改之实,并不是信阳市鸡公山景区管理者的新创见,相关的论争已并不少见,其“司马昭之心”也是人尽皆知的。这从记者的采访中可以得到印证:“知道这个建筑的10个人至少有9个人反对”、“一位市里领导前来视察,看到志气楼的墙壁被开膛剖肚,十分生气,当场呵斥包工头,‘这幢楼建造时没用一根铁钉,建造得这么完美,你们怎么忍心破坏?/”,并且“志气楼修缮动工自今年4月底至今,来自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层的批评声一直不断”。鸡公山景区管理局不会是“没有娘的孩儿”,在为一个极有价值的景点被毁坏感到心痛之外,我更痛心的是:负有不可推卸监管责任的“娘”——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层的批评和呵斥下,是什么原因让管理区的领导者“硬挺腰杆”不顾自己会在当前环境下,能够决定其“今后官运”的“高层”的意见以及周遭群众的反对,肆意纵容着这种“没有长远眼光、只顾目前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行为”近半年时间的“畅通无阻”?

  毁坏了“志气”的决策者们真的这么有“志气”?未必!依我看,这与我们一些地方的惰性监督分不开关系。一些同志热衷于在表态上做文章,看到不对的地方当场就要“拍案、恕斥、批评”亮明立场,但拍声、斥声、批声过后,疏于落实。于是,领导“拍声、斥声、批声”的多了,不动真格,该升的我还能升,该涨得我还能涨,这有什么怕的?有些人对此就显得习以为常波澜不惊了,甚至听着“拍声、斥声、批声”,不急不恼,仍然“涛声依旧”。

  做为干部,在是非面前,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错者批,对对者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但必须明白的是,这个“批”和“扬”归根结底是为了落实,少了落实的“反对”和“赞同”都是“面子工程”。执政能力的提高与否,终究还是要在落实后的结果上看真章的,如果仅仅的满足于在层层批评、层层反对上花心血,而不是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相关问题的“正解”离我们的距离只会越走越远。

  这也警醒我们,当前,随着我们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矛盾交织,阻力重重,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法制化建设的进程,给容易出现打类似“擦边球”的新问题、新情况以明确的“说法”;其次,建立起层层负责、严格追究,能够有效克服上下级监督惰性、避免监督的弱化的机制,让基层在做出事关人民、影响较大的决策时,及时让民意参与进来的机制,从更小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也不仅是必须的,更是迫切的。

  (稿源:红网)

  (作者:杨松桥)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