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带路人“收编”生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0:20 东南快报

  

带路人“收编”生变局

  距离厦门大桥百余名“无证带路人”穿上黄马褂被正式“收编”已两个月了。

  据悉,“带路人”被“收编”后,由“鹭岛福江”交通咨询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挂牌上岗,统一轮班派活。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作为政府尊重市场需求,又强势介入因势利导加强城市管理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回访。

  回访中,记者发现厦门大桥“带路人”队伍正急剧萎缩,然后市场需求却没有相应的萎缩。

  一支“新型”包括“带路车”在内的带路人队伍正在自发形成,这支新带路人队伍引发的城市管理难题和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目前尚无确切的事例和数据予以佐证。

  100元订金事件

  厦门大桥的“黄马褂”越来越少了!

  被收编的“黄马褂”再次引起媒体注意的是,收编他们的公司“厦门严福江联运有限公司”要收他们100元的购买黄马褂的订金。

  今年8月1日,这些“无证带路人”被收编时,厦门严福江联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严先生曾表示,在交通咨询服务中心运行初期,公司不会对“收编”的“带路人”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向“带路人”收取提成。不过他同时表示,等时机成熟了,将向“带路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因此,“带路人”们提出收取100元的订金不合理。同时,一些被收编的带路人告诉记者,当时发下来的黄马褂只有50件,他们有一部分人没有拿到黄马褂,但是也同样要交100元。

  一件黄马褂收取100元,如此做到底合理不合理?

  带路人收编的牵头单位是厦门市湖里区城管办,城管办主任杨友才称,他们在成立初期已经向严福江公司提供了3000元作为黄马褂的配置费用,如果公司向带路人收取100元的话,那是不允许的。

  除了对交订金不满外,带路工们还对黄马褂本身提出异议,认为黄马褂像囚服,影响他们拉生意。

  27日,厦门大桥带路人工作的现场,“人家车子怎么敢停呢,穿的黄马褂没有任何标志,跟囚服一样,人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的劳改犯偷跑出来。”站在辅道口揽客的小伙子这样自嘲。

  队伍在萎缩

  今年8月1日,厦门大桥百余名“无证带路人”穿上了显眼的黄马褂,他们被正式“收编”,当初被“收编”的队伍有120多人。

  如今近两个月过去了,现在被“收编”的带路人只剩下60来名。据他们介绍,其中一部分年纪比较轻的去找了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则转移到中埔路口当起了“无证带路人”。

  黄三(应其要求化名)来自江西,是一位老带路人,谈起当时8月1日的被收编,他说,那只是一时的新鲜,随后就发现收编后并没能给他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他说,收编之后,能拉到的活少了,可赚的钱也少了。

  9月27日15时左右,记者来到了位于进岛离厦门大桥不远的“鹭岛福江”交通咨询服务中心值班岗亭,值班岗亭里大门紧锁,里面空无一人。

  在更靠近厦门大桥的辅道入口处,记者碰到了七位穿着黄马褂的带路人坐在路边等生意。而一位穿黄马褂的小伙子站在辅道,挥舞着双手招揽过往的车辆。

  而从15时32分到16时23分近一个小时中,站在辅道口的小伙子才等来了一笔生意,就是带路到蔡塘。

  两“帮”轮流倒

  老带路人黄三告诉记者,“黄马褂”现在只剩下他们60来个人。

  据他介绍,主要是他们“江西帮”的两个组30个人和“四川帮”的30多个人。他们“江西帮”的30个人分成两组,一组上12小时,其中6小时是夜班或是凌晨的班,“四川帮”的情况也是这样,这两个“帮”是一天轮一个班。

  据黄三介绍,每天每个小组15个人,说是上12小时,其中6个小时的夜班或是凌晨的班带路的、卸货的都很少,真正能赚上点钱的就是白天的6小时。6个小时揽下来的活,15个人分摊下来每个人差不多就是做上一单生意。

  他说,以前的时候,他每天都可以出来带路,一个月能赚上个1000多元,而收编后的8月份,他只赚了近600元。

  为何没钱赚?

  “黄马褂”队伍萎缩,主要是因为没钱赚。

  黄三说,带路标志不明显是等不到生意的主要原因。他说,自从8月1日以来,公司方只是在上桥和进岛辅道上设置了两个指引标志,但是都不明显。为此,他们放弃了位于辅道内的岗亭,所有人转移到辅道口,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引起过往司机的注意。

  据老黄介绍,公司设置的带路标志不明显,而当时在收编时,公司承诺的要帮他们制作的指路牌却是迟迟没有发放,当时公司所承诺的要做几个比较大的广告标志也没有制作好。

  厦门严福江联运有限公司负责带路人管理的工作人员陈先生称,因为经费问题,他们正在抓紧制作,并否认了收取100元黄马褂订金的说法。

  中埔路口新兴市场

  在辅道入口,另一位叫林进(应其要求化名)的老带路人告诉记者,其实带路卸货的市场需求还是那么大,但是因为他们这里的带路标志不明显,一些需要卸货或是带路的车辆没看到带路人之后,只好开到中埔路口叫人带路或卸货。

  正因为如此,一些8月1日被收编的“带路人”,脱下黄马褂在中埔路口等待生意,而另一些没被收编的带路人就转移到那边等待生意。

  9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值班岗亭和辅道入口,这两个地方都没有人。但是在中埔路口,记者见到10来个黝黑男子站在路边,据介绍他们是在等客带路或卸货。

  9月27日16时30分左右,记者再次来到了中埔路口,依旧是上次的那10多人。此时,一辆车牌号为闽D4296×的小货车停在了中埔路口,这10多人就立即围了过去。那小货车司机是来叫人帮他卸货的,交谈之后,两名男子上了小货车。

  记者与其中一李姓中年男子进行了交谈,他说,他们在这等客带路或卸货。李称,以前他们也是拿着牌子在厦门大桥附近路边拉客的;带路人被收编后,他们就转移到中埔路口等待生意。他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生意不会比那些被收编的差,而且一些曾被收编的带路人也转到这里干起无证带路的活来了。

  在现场,中埔公交车旁,一辆浙江牌照的轿车徐徐停了下来,两个摩托车司机立即凑了过去,问对方是否需要带路。讲好价钱之后,轿车随着一辆摩托车往湖里大道方向开去。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那些摩托车司机也兼营带路。

  在三次的回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在中埔路口带路的男子,几乎是每个人拿着个编织袋(搬运货物用于垫肩),站在路边守侯。一看到有货车或是面包车停到路口的辅道上,他们就会围过去问是否需要卸货或带路。

  短评

  行政之手

  厦门“带路人”出现“正规军”向“游击队”投靠的怪象了,这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今年在厦门城管办的牵头和介入下,厦门大桥的“无证带路人”被收编了。这一创举广受媒体和公众关注,且公开的信息显示,其本意也是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尊重。

  带路人反馈来的显见理由是,正规军“黄马褂”规矩多、赚钱少;游击队方式灵活、赚钱反而多。

  在行政力量介入下组成的“黄马褂”从源头上讲,因市场需求而生,但在具体满足市场需求的举措上却没有把自己当作竞争性主体而存,而这往往是行政行为难以考虑也不应考虑到的;从公开的信息看,管理“黄马褂”的公司对参与竞争也缺乏经济上的动力。

  “游击队”则时时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特点而灵活变化,甚至不守规则。

  因此,在笔者看来,政府行政行为重要的功能不在于“收编”,而是制定规则,规则应做到正规经营者有赢利空间,而违规经营者受到打击。若不如此,如收编行为产生的“黄马褂”可能被市场清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