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赞助商的风险(奥运财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4: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采访过许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赛事,经常有赞助商抱怨说,赛事的市场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奥运会目前已经拥有了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众多赞助商,应该说,他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风险。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风险呢?这大概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赞助商

  自身。最近和一些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打交道发现,很多企业包括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在内,都苦于如何通过奥运提升自身品牌,对奥运营销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应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奥运营销远远不止在自己的品牌标识上印上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或赞助商”那么简单,企业需要围绕这个营销平台确定长期战略。不能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刻意地将奥运融入到宣传活动中。在奥运营销这个平台上,企业的发展最终还要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一个企业的品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3年时间,我们的企业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富有远见的战略。

  第二个方面就是组织者,成功的赛事应该是组织者与赞助商的双赢,很多赛事就是由于组织者的问题而损害了赞助商的利益,也从此吓跑了赞助商。我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应该会认真研究这些经验教训,作为“售后服务”,北京奥组委及其相关机构也有义务帮助赞助商达到他们的预期收益。国际奥委会在这方面的服务就是比较到位的。北京奥运会应该把这种互动、双赢的观念更好地履行到各项工作中去,我想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愁没有更多的诚心诚意的赞助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30日 第十版)

  作者:朱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