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贤明——“固城湖”螃蟹品牌的打造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6:4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作为高淳县水产局局长、县农林局副局长,陈贤明只要一谈起螃蟹的话题,就滔滔不绝,十几年来,他专注于螃蟹种苗选育、养殖,为打造“固城湖”螃蟹品牌,可以说倾注了全部精力。

  蟹种培育:“那是一场破釜沉舟的战斗”

  高淳有着特殊地理位置,西枕长江支流水阳江,腰挟固城、石臼两湖,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与官溪河横贯东西。境内河沟纵横交错,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全县拥有水面25.5万亩,约占总面积的1/4。其中可养殖水面为15.5万亩,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水产养殖一直是高淳的传统副业。但因种苗选育、养殖等关键技术落后,高淳水产资源的天然优势一直难以施展。1996年初春,分管水产的县领导到这里现场办公,提出要打通全县水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将任务交给陈贤明,要求一个月拿出螃蟹苗种培育的可行性报告。“那是一场破釜沉舟的战斗。”陈贤明说,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他在连云港、南通、盐城等沿海城市奔波,深入育苗厂家进调查,对河蟹大眼幼体的繁殖技术作深入了解和研究,饿了就喝稀饭,困了就找七八块钱一夜的旅馆凑合一晚,当他回到高淳时,胡子拉碴的狼狈形象差点让同事们都没认出来。紧接着,他又带领科技人员投入河蟹大眼幼体扣蟹的培育中,连续数天住在塘口看守。终于,陈贤明摸索出一套成功经验,自行培育的苗种在养殖过程中成活率比过去从外地引进的蟹种成活率翻了一倍多,最高的养殖成活率达98%,增肉倍数也提高了一倍以上,养成成蟹的规格、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蟹种不仅全县自给有余,还直接并彻底解决了本县蟹种外进的历史,带动社会效益1.6亿元。

  传道解惑:“养蟹必须选好种、种好草、养好水”

  在高淳县,陈贤明是个名人,每当他到水产品交易市场转悠时,蟹农们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他们都是在陈贤明带动下涌现出来的养蟹专业户,也是高淳新一代农民“百万富翁”。1998年的一天,夜里12点多,陈贤明到塘口值班,突然发现看守棚的床上坐着一个人,原来是淳溪镇的邢华胜。邢华胜说,因为购买的种苗成活率低,加上养殖技术不过关,五六年下来亏了20多万,他央求陈贤明卖点蟹种给他。经过半晚的软磨硬泡,邢华胜终于如愿以偿,当年净收益就达到20多万。除了培育蟹苗外,陈贤明还担当起“老师”的角色,为蟹农们讲解养殖技巧。每次讲课,能容纳300人的高淳宾馆会议中心就“挤”进了400多人,在几个小时的讲课中,整个会场虽然“人满为患”,但却鸦雀无声。

  市场营销:“10年内让公司上市”

  固城湖螃蟹的名气打响了,螃蟹产业化也列上了工作日程。2001年陈贤明筹划组建了南京固城湖水产实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固城湖螃蟹的市场开拓。2003年,陈贤明到香港、日本等地考察市场,经过数据分析,陈贤明得出了出口市场前景大约在3000吨左右。合理的定位使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成功实现“固城湖”螃蟹首次自营出口香港、台湾、日本,目前是南京市唯一一家水产品自营出口企业。目前,陈贤明正在筹备明年与沿海育苗厂家进一步合作,做好河蟹提纯工作,在亲蟹选育、交配、幼体营养、水质调控等方向作深度研究,为原种子一代蟹种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作不懈努力,“我要让公司10年内上市”,这是陈贤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南京日报记者 毛庆 通讯员 肖伟(编辑 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