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总想孩子成画家,就别送来我这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9:07 南方日报

  杨之光美术中心成立三周年展揭幕,著名画家杨之光接受采访时说:

  总想孩子成画家,就别送来我这里

  昨日,杨之光美术中心成立3周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几十幅作品组成一条画廊,不仅诉说着杨之光的个人心灵,也记录着杨之光美术中心坚持儿童美术教育的历程。一个作品

在市场很受欢迎的美术家,为什么要去教小孩画画?一个教小孩画画的美术家,对美术教育又有什么话要说?

  美育教你辨别美丑设计人生

  “退休后搞美术中心,是我教育生涯的延续”

  记:杨老,您退休后为什么要办艺术中心?

  杨:我60岁退休后,去美国10年,应该说60岁后还是我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我创作了一批自己相当满意的作品。退休后搞中心,是我教育生涯的延续。从国外走了一圈回来之后,很有感触,尤其对我们国内少儿美术教育来说,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务之急。

  记:有人说您的画卖那么贵,为什么不多画几张,却去教小孩子画画?

  杨:我办艺术中心不是从经济效益考虑,要说卖画,我搞几个中心都够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从儿童开始,儿童美术教育搞好了,中国美术才有希望。我们中心表面教美术,实际教做人。美育教你辨别美丑,设计你的人生,想象力从童年开始,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通过画画,小孩子照单全收,而晚了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了。

  记:您认为国内外少儿美术教育有什么不同?艺术中心采用什么教育方法?

  杨:国外着重于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着眼于绘画技巧的训练。其实从美术教育来说,大学生和小学生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美术学院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用于儿童。所以在教学中,我的方法就是“四写”加上想象。“四写”即:临写、写生、速写及默写,这是我搞高等美术教育几十年来得出的经验。再加上“儿童创意设计”课程,建立自我的自信心,塑造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自我形象。我认为美术教育要走下去,一定要走中国式的美育之路。

  现在年轻人太急于求成

  “想让孩子成为画家的家长,别送孩子来我的中心”

  记:对现在暑期美术班的“爆棚”现象,您怎么看?

  杨:“爆棚”不怕,学文艺也是孩子成材的一条路。但潜在的危险是,过早地给孩子戴上一个桂冠,拔苗助长,比如专门教孩子写几个字参加比赛,得了奖就认为是神童。“神童观”我最反对,当哪天孩子拿不到金奖,就没有兴趣了。所以我的艺术中心不是培养孩子们成为画家,十个中有两个以后能学画我就已经很高兴了,想让孩子成为画家的家长别送孩子来我的中心。

  记:现在高等美术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学生普遍“重技法轻人文”,国学功底薄,书法、题词弱,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我尊重传统,尤其对国画来说,书法是基础,画画讲究造型,书法着重构成,两者都用毛笔。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急于求成,想一鸣惊人,一夜搞出个派别出来,一下子扬名立万,心态太浮躁。国画笔墨书法扣得很紧,讲究对称,沉下心来才能进得去。如果仅仅是提高绘画技巧,那只能成为画坊工匠,难成大家。就算你现在绘画技巧不错,但发展后劲有限,底蕴不足,笔墨难以提高。我从十几岁就开始习书法,一直到现在,我的态度是一头扎进去就扎到底。大师自古是通才,博学多才,重视国学基础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学校美术教育中将书法排进正课,当作基础课来抓,将诗词作为选修课。

  美术批评别变成美术表扬

  “很多时候是开了画展,封几千块红包给评论家”

  记:现在有人诟病国内美术批评的力度偏弱,对此您如何看?

  杨:确实如此,现在的美术评论都是吹捧的多,实际的东西少,不叫批评,叫表扬。多数的情况是开了画展,封几千块红包给评论家,然后报上再一登,就算完事了。这样画家就贬值了。评论要真正评到要害,引导观众提高欣赏水平。

  记:与油画相比,国画市场一直不太景气,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国画的不景气也和历史有关,我在中央美院学习时对国画就不太重视,毕业后国画系一个人也没留,现在的情况好多了,但在国画市场上,只有一部分有名气的画家的画卖得好,花鸟山水画相对容易走入市场,人物画就比较困难了。国画不景气最根本的原因是国画质量不高,真正的艺术品极少,行画占的比例大,这些画唬唬外国人可以,但无助于整个国画市场的兴起。

  他们都说做我的学生很累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但我是个勤快的人”

  记:我们注意到,您基本不画古装人物,这是为什么?

  杨:古装人物我从来不画,老画李白就没意思了,我们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我们这一代人就应该用画笔来记录我们的历史,让下一代能够看到今天的生活。笔墨当随时代,保持新鲜感,这是我们画家的责任。

  记:您女儿并不认为您特别有才华,您也是这样认为吗?

  杨:确实如此,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但我认为我是个勤快的人。为了一个创作,我可以下乡采风写生,然后马上进行创作,而且我作画从早到晚,持之以恒,以身作则影响别人。我的学生都说做我的学生很累,因为在我无形的压力下,觉得吃不消,但他们之后都觉得很受用。

  记:您已经75岁高龄了,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吗?

  杨:目前工作的重心就是搞好艺术中心,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最新的美术教育理念;然后在有生之年里,再创作一两件能够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的满意的作品。

  本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邹一戈

  图:

  杨之光接受记者采访。

  在广东美术馆,孩子们在临摹展出的作品。 本报记者 刘力勤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