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资纷纷入股国内银行是喜是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9:10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梅新育

  外资再次掀起了入股中国金融机构的热潮。继高盛参股中国工商银行、英国和新加坡投资者入股中国银行、美国银行入股建设银行之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消费者金融集团将

斥资大约1亿美元收购深圳发展银行7%股份,从而一举将深发展外资持股比例提高至接近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25%上限。

  入世后,中国履行承诺逐步开放了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2005年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6月末,在中国大陆的外资银行总资产已达5833.7亿美元,外资、合资银行已有13家,外国银行分行已有165家。外资银行资产在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在某些利润丰厚的高端业务中所占比重相当高,甚至有垄断某些高收益、低风险业务之势,收益颇为可观。

  在外资银行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立足点的同时,中资银行也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商业银行业天生就是个“太大不易倒”效应非常强烈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大未必强,强必然大;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实力增强的趋势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得到了相当充分的体现,名次逐年提升,与国际银行业巨头的差距日益缩小。

  由于中资银行在网点、客户关系等方面有着外资银行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开展许多业务都需要取得中资银行的支持,因此与中资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大陆市场的关键之一,其中参股中资银行成为许多外资银行的选择,而外资金融机构的上述选择又与中方充实金融机构资本、改进内部治理结构等目的重合,因此,近几年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金融机构一时蔚然成风。

  今后一段时期内,预计外资金融机构在参股中资银行时将呈现以下趋势:参股其他银行更为谨慎,目标参股银行有所过渡,持股比例趋于提高。

  首先,已经参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日后对参股其他银行将更加谨慎,甚至会停止进一步的参股,以免与已有股权合作协议抵触,并由于不同的参股目标银行的同业竞争性给自己的战略带来矛盾和抵触。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和交通银行之后已宣布不再参股其他国内银行,就是出于上述原因。

  第二,参股对象的规模和重要程度不断提高,参股途径和参股目标趋于多元化。外资银行前一时期的参股大多是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目标的,四大国有银行改革全面启动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外资银行的参股目标。参股途径多元化是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机制的实施以及中国商业银行上市进程的加速为外资银行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并购提供了可能。

  第三,外资持股比例趋于提高,对被参股银行的影响力逐渐深化。外资希望在中资银行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控制权,从中长期看,大型跨国银行不太可能满足于仅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持有被参股银行的少数股份,而是会尽力争取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

  尽管如此,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是一柄双刃剑,当年墨西哥政府盲目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度,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承诺的金融市场开放度竟然高于发达国家加拿大;加上过快开放外汇管制,导致1994—1995年金融危机。可以肯定,中国政府不会重蹈覆辙,不可能放弃对大型银行的控制权,因为事关国民经济命脉。而在我国金融机构纷纷向外资开放股权的热潮中,股权转让的价格可能受到抑制,某些外资机构究竟能否如我们所愿带来先进的管理也很值得我们怀疑。毕竟,在制造业直接投资领域,“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大体已经可以说失效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