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籍侨胞关注海外青少年华文教育 提三大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0: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杭州九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林露露袁胤)随着浙江籍海外侨胞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浙江籍侨胞开始关注起海外的适龄青少年接受华文教育这个问题。

  记者从刚刚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侨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至二00四年底,浙江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同胞有一百四十四点五万人,遍布在世界一百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比一九八五年增加了一百二十多万人。

  每年,虽然浙江省的侨务部门都会组织开办针对华裔青少年的中文学习班,但能满足的学生数量也只有三百到五百人左右,比起百万人口基数,需求矛盾十分明显。

  据了解,目前欧洲各国华社创办的中文学校基本属于业余级别,这些学校都类似中国的夜校,开课的时间基本上集中在晚上或周末,来学校授课的教师也以兼职为主,缺乏兼具双语能力的。在意大利,那些有着近万名浙籍华侨华人聚居的城市甚至连一所中文学校也没有。

  其次,教材读本紧缺现象也很让人关注。现在国外很多中文学校教学资料短缺,只有一套来自中国国务院侨办编写的华文教材,其余教材来源五花八门,这让许多从小生活在异国的华侨青少年学起来非常吃力。

  华文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了新一代华裔对家乡认同感的弱化,一位浙江青田籍的老华侨说,自己这一代人回青田说是“回家”,儿子这一代说是“回中国”,到了孙子辈则说是“到中国去”。

  海外华文教育供求的矛盾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侨胞子女大批回国学习中文。如青田是个侨乡,整个县有二十二万的海外华侨,每年都有许多华侨从海外带着孩子回来学习中文,这些孩子基本上都处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年龄,他们的归来给当地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学校、教室、师资、教材,这些教育资源在大批回归少年潮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为此,一些浙江籍侨胞建议:一是要做好华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尤其是要有浓郁浙江特色的乡土教材。若干年后,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都会成为所在国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熟谙当地经济、法律,有的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不在幼年时形成家乡观念,也许他们将永远失去浙江,浙江也将永远失去他们;二是要创办海外网上中文学校,派遣有经验的“双语老师”,利用假期等到国外去授课;三是建议政府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投入。

  由此可见,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大有可为,这也已引起浙江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根据海外浙江籍侨社和中文学校的需求,将研究制订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实施华文教育“一五一”计划,即一百所浙江的学校和国外一百所华文学校建立姐妹学校,选择五百名华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邀请一千名海外学生到浙江进行双向交流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