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收藏远古“音乐”的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0:26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收藏远古“音乐”的人(组图)
形态各异 的陶乐俑

收藏远古“音乐”的人(组图)
田丰的民乐收藏室一角

  西安人田丰,痴迷民乐艺术三十多年,揽收历代有民乐造型和演奏场景的物品千余件。收藏界人士称:其中不少属珍贵的文物。以民乐为专题的收藏品,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实为全国罕见。这些深藏密室多年的民乐藏品,国庆节期间将公开与西安市民见面。

  文/图记者李建宁

  八千年前的骨哨、骨笛;夏、商、周的磬、陶埙、编钟;秦、汉铜镜、石鼓以及隋、唐、明、清的乐俑、镏金乐人、镏金玉琴、玉瓶、瓷器等,这上下八千年、涉及古代乐人、乐器造型的一千多件民乐艺术藏品,日前在西安市南郊一民房中首次向世人展示时,引起人们的阵阵惊叹。收藏界专家称:个人收藏如此众多的民乐专题物品,在全国收藏界实属罕见。

  痴迷收藏32年

  今年49岁的收藏者田丰,是西安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少年在西安读书时,就对笛子、二胡、竹箫等民间乐器有着特殊的痴迷,由此成为学校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奏方面的文艺骨干。接着,跟随著名音乐家王海天先生学乐多年。

  1973年的夏天,17岁的田丰在交通部公路二局当汽车司机。一天到礼泉县农村下乡时,在一位老乡家中的门背后,意外见到一件尺余高的陶俑。令他眼睛发亮的是那个憨态可拘、头戴胡人小帽的陶俑,正怀抱古筝跪坐弹拨。“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只觉得这个很好玩,于是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块钱,从农民手中换回了家。”回家后,有老师告诉田丰:这应该是一个唐代的奏乐俑。从此,田丰对凡是有古乐人、古乐器图案、造型的艺术物品收藏一发不可收。

  后来,他考进了财经学院。每年寒暑假时,痴迷收藏的田丰,就带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游走在三秦大地和周边地区,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各类民乐艺术品。这些年,尽管他在公司的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没有中断收藏。先后利用出差和节假日,奔走秦、晋、豫、沪、京等全国许多省、市、区的古玩市场和农村,淘选各类民乐藏品而不辍。迄今收藏了以民乐演奏及古乐器为专题的各类艺术品达1000多件。

  千余藏物不少珍品

  记者在田丰存放得满满当当两大间民房库房中看到,这些民乐藏品中,其中材质有骨、陶、石、玉、金、铜、铁、瓷器、木等,涉及体量各异的雕塑、浮雕、砖彩绘、陶俑以及古乐实物等表现形式十多类,反映仕女、宫廷乐俑、怪兽俑、骑马俑、生肖奏乐俑等形态各异演奏情景的乐人及动物达数千个,涉及的哨、磬、编钟、埙、排箫、琵琶、古筝、古琴、笛子、鼓、锣、号及一些失传的古乐器有百种以上。

  西安几位收藏家,随记者观看了田丰的民乐专题藏品后赞叹说,以中国民乐为专题,收藏的年代、品类、形态、材质如此之多、之全,这在国内收藏界尚无前例。其中除少量近代艺术品外,大多数是周、秦、隋、唐时期的文物,有的属于十分罕见的珍品。“这些藏品,对研究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及乐器史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国庆与市民见面

  对于这众多充满远古文化“韵味”的民乐藏品,已在田丰租用的民房中“隐居”多年。西安有人闻知他的收藏后,欲出“高价”收购。对国家文物及收藏政策比较了解的田丰,明白“买卖”这些藏品的后果,因此他断然拒绝了所有的求购者。

  但是,这些民乐藏品,长期沉睡于密室中,对于他来说,也有不小的压力。如何尽快发挥应有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与社会分享,这成了田丰近来考虑的“头等大事”。对此,田丰说,由于对民乐的热衷,使他步入民乐艺术品的痴迷收藏之路。“这些藏品,是我国民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精彩浪花和先人智慧的见证。因此,很希望与民乐爱好者、民乐研究者一起分享。”

  田丰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些藏品进行分类整理,撰写相关的研究文章。同时,目前已与有关展馆联系,准备在国庆节期间,在西安举办一个民乐专题藏品展览。“通过公开展出,让社会更多人士了解这些民乐藏品的艺术价值。对其中确定的部分珍贵民乐藏品,我愿意将其捐献给国家,使这些艺术珍品,能为国家文化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