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书评·社科]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0:36 新京报

  

[书评·社科]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

  《复旦往事》

  《海上学人》

  吴中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版定价:28.00元、25.00元

   □书评人 严慈

  在不少人的心中,大学乃是神圣的殿堂,这倒不在于大学有着神秘莫测的高墙深院,而是因为在大学里有着众多学富五车的教授。

  今年正值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私立公学一跃而成国内的知名学府,个中原因很多,但几代复旦学人,特别是那些筚路蓝缕的教授们的功绩不可磨灭。

  今天的复旦学子,特别是中文系的学子也许不会不知道陈望道、郭绍虞,但未必了解赵宋庆、鲍正鹄,未必了解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人生和心路历程。吴中杰先生的这两本书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向导,引领我们走进复旦、走进上海学者圈的深处,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更多从未谋面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学问与人品。在《海上学人》里,我们看到了“红头火柴”一样雷厉风行、临死还在为复旦师生奔走呼号的陈望道;看到了德高望众却只能在盛夏多蚊时节穿高统雨靴笔耕不辍的郭绍虞;看到了一个曾经非常潇洒,却为完成“光荣任务”无法站立起来的刘大杰;看到了严格却不严厉,终于讲席的朱东润;看到了1922年就住进了湖南自修大学,一生不顺遂的“死硬顽固派”陈子展……复旦中文系的历史由此活跃起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经历也由此而生动起来。

  如果说以“十老”为代表的老一辈学人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复旦中文系的“正史”,那么书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被当作“野史”来读:身为古典文学教师的赵宋庆,不仅能为数学系开专业课,为外文系同事解惑,还能在《复旦学报》上发表天文学论文,其学问之博,匪夷所思;至今还因其医术高明而常被老一辈人提起的水清先生吴剑岚,在吴中杰先生最困难的时候,授其岐黄之术,以备不时之需……“正史”也罢,“野史”也好,在吴中杰笔下,寥寥几笔,即成微言大义之势。

  《海上学人》所述,大致可分为两代学人:一代是吴中杰的师长辈,一代是他的同辈人。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这两代学人共同的向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要真正寻求知识分子的“独立”和“自由”又谈何容易。书中人物的命运使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知识分子是做喇叭论者,还是像书中所描写的人物那样,坚持自己的操守?当然,在复旦园里不仅盛开鲜花,也有野草。经过风雨人生,书中所述的人,有的已经作古,有的还健壮;有的已经退隐,有的却还张扬,作者直面现实,超越个人恩怨,以尽可能翔实的史料,写出了作者所亲历的半个世纪复旦的坎坷与跋涉,展示了复旦的芸芸众生。书中所附的那些照片更是历史的见证。也许这是一家之言,也许这只是复旦一隅,但《复旦往事》却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下半叶复旦园里的时代风涛和知识分子的人生际遇。

  经过百年的风雨沧桑,今日之复旦,早已不见了昔日民族学堂惨淡经营的景象,“211”、“985”,一轮轮的大工程,一轮轮的大发展早已使今日之复旦装备精良、楼宇光鲜。站在巍峨雄壮的光华楼上,我们见到了今日复旦的壮阔,但总依稀想到了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那些复旦真正的基石和脊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