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罗锐群:无数次水底救出希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2: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为佛山消防蛙人小分队的一员,他早已身经百战,但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出任务时的紧张

  文/图 本报记者 雷鸣

  人物小档案【罗锐群】

  罗锐群,广东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特勤二班班长,广东兴宁人,23岁,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广东第一批消防蛙人,参加过40多次潜水救援任务,有着独特的潜水救援经验。今年8月,他作为蛙人小分队成员被派往家乡参加大兴矿难救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我国的消防部门不止承担消防灭火任务,还担负着抢险救援的工作,为此进行了许多专业训练并配备专门的装备。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地区,意外落水、游泳溺水、自杀跳水、舟船翻沉和酒后开车坠河事故时有发生,水下抢险救援任务日益迫切,佛山消防蛙人小分队应运而生。

  这支小分队组建于2003年,当时,从特勤中队中抽调10名精兵专门赴珠海,在一个专业潜水训练基地进行了潜水和水下救生训练,罗锐群被选拔其中。不久,在一次消防抢险救援现场会上,罗锐群和他的战友们首次亮相表演蛙人救援,获得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罗锐群:无数次水底救出希望(图)
图:英姿勃勃的消防蛙人罗锐群

  第一次打捞溺水者

  沉底四次紧张得发抖

  2003年12月的一天,中队突然接到任务,在佛山市普澜路有个摩托车搭客仔与几个人打赌,看谁跳进路边一个鱼塘里沉入水憋气憋得久。这名搭客仔本来就不会游泳,为了与人打赌,一气跳进鱼塘中。

  众人在鱼塘等了好久都不见他出来,赶紧打电话报警。十几分钟后,罗锐群和战友们到达现场。他和另一战友马上穿好潜水服跳进6米多深的水里。

  时值隆冬,鱼塘的水冷冰冰的,能见度又很低,罗锐群和他的战友连续沉底三次都未能摸到那人。

  他们第四次沉下去的时候,罗锐群摸到了那人的头部,他本能地将手缩了回来,意识到这人已经不行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这是他第一次打捞尸体。与此同时,他的战友也触摸到了那人的躯体,也紧张得要命,拼命来抓罗锐群的手,罗狠狠地握住战友发抖的手,示意他不要过度紧张。

  这就样,两人在水下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罗锐群再潜到水底,咬了咬牙,提起那人的短裤借着浮力拖出水面。就这样,罗锐群和他的战友懵懵懂懂地执行了第一次水下打捞尸体的任务。

  有时觉得委屈

  死者亲属硬逼不能下水也要下

  “脏点累点不觉得什么,就怕老百姓不理解。”罗锐群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说,“很多时候下水抢救的是溺水者,他们的亲属情绪失控,在入水环境非常差的情况下硬逼你下水;救捞不上来,还不让上岸。”遇到这种情况,罗锐群和战友们总是默默地承受着,尽最大努力去救援。今年7月6日下午17时左右,在佛山东平河紫洞大桥上游3公里处河段,两名年轻男子在游泳时溺水失踪。中队接到报警后派罗锐群等几位特勤队员很快赶到。

  当时天色已黑,现场能见度极低,水流湍急并不时出现漩涡,河道上船来舟往,交通繁忙,不适宜进行潜水打捞作业,而溺水者亲属情绪激动,强烈要求蛙人下水打捞。为了安抚这些亲属的情绪,罗锐群主动请缨,和另一战友下水。谁知刚钻进水里,一个大浪打来,罗锐群被冲回岸边;罗锐群不顾危险,又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久又被冲了回来。后来,中队先后调来海事局两艘巡逻艇支援,又组织罗锐群等4名潜水员到河道中央两次下水打捞,并开冲锋舟载溺水者亲属沿河两岸向下游搜索,仍无发现。由于现场群众情绪一直反应激烈,特勤中队滞留至凌晨2时30分左右才收队。

  最难忘的一次救助

  急流中不放弃救了三条命

  最难忘的一次救助

  是在去年4月。当时有艘运沙船在东平河里翻了,罗锐群和他的战友接到任务后立即赶赴现场。当时河水仍很凉,船又是在河中间翻底,水流很急。罗锐群和另一战友一起下了水,由于对船体构造不熟悉,在水下徘徊了好久才摸到船的铁栏杆;谁知,刚抓到铁栏杆,湍急的暗流袭来,手从铁栏杆上被冲脱了。罗锐群又迎上去抓栏杆,又被水流冲脱;这样反复了几次,冻得他直打哆嗦,无奈,只好浮出水面另想办法。

  这时,其他战友通过生命探测仪探测到,船舱里还有活人,一定要赶快将人从船里救出来!指挥官调来大型吊车将船固定在水面上,又用切割机在船底切割出一个大口子,罗锐群和战友就从切割口处入水,游进船舱。他们很快找到3名活着的船工,这三名船工已精疲力竭。

  水下救援难度大

  水中垃圾带来许多危险

  “水下救援学问可多了,要胆大心细,决不能蛮干,不要弄成‘壮士未捷身先死’。”罗锐群谈起蛙人救援经,俨然是一幅老行尊的派头,“比如在每次下水前,要做足准备功夫,捏鼻、鼓气,把耳膜打开,因为水下有压力,下去越深,水压越大,如果不做好准备,猛然下水,耳膜压力突然增大,很易穿孔,水灌入耳中,后果不堪设想。”

  蛙人在水下经常碰到“氮醉”的情况。水底下由于沉积了大量有机物质,往往水中氮气的含量较高,吸入后易使人麻醉,像喝醉一样,两眼迷离,看着周围的东西都很好看,忘乎所以。罗锐群点醒记者,为什么蛙人救援时要两人一起下水?就是有个相互照应。潜入水里时间一长,所带氧气吸完了,就有危险;如不及时发现,就会出现“氮醉”。

  罗锐群告诉记者,在没有水下通讯器材之前,蛙人在水下互相交流,也需要专业手势,有十几种。蛙人下水时,腰间都要系一根信号绳,这不但是安全绳,还是岸上人员与蛙人之间传递信号用的工具。比如,岸上的人拉一下绳,就是问水下的蛙人:水下环境怎样?蛙人回拉一下,意思是还可以,没什么事;如果拉两下,表示很好;如果蛙人拉三下,就告诉岸上的人:“不行,我要上去”;如果拉四下,就要紧急上升。

  “在水下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就完全靠感觉摸索了。”罗锐群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一一道来。

  第一招叫“圆周搜寻法”:在一根木棍一端系一条绳子,绳子的长度视水文情况来定,最长不超过20米。把这根木棍插在水底固定住,绳子的另一端可绑在蛙人腰间,这样用绳子围绕着木棍在水下漫游、摸索,方位较易确认。

  第二招是“携手并进法”:两个蛙人两只手互相拉着,张开双臂在水中并肩前游,游进时身体与水面呈60度角,基本呈直立前倾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与搜救物接触。罗锐群对记者说,在水中碰到什物的感觉要比在陆上感觉大一些。当然,这种方法也容易被一些扔进水里的玻璃、石头和木板等坚物刮伤、刺伤,因为现在江河湖涌污染严重,人们往水里乱掷杂物,导致水底沉积了大量锋利物品,给水下搜救带来许多意外。另外水质污染严重,他们每次下水后,皮肤都或轻或重地产生过敏现象,有时奇痒难耐。

  第三招为“匕首插地前进法”。现在潜水器材已相当先进,不但有水下通讯器材,还可利用潜水背心的BC(调节器)在水下控制自己的高度,这种调节器的原理是利用气压进行高度的调节。但是一遇到水流特别急时这种方法就失灵了,一些土法倒挺管用。比如将身体与水底保持一定距离,用匕首或木棍当固定工具,边往前游弋,边用匕首或木棍插入水底地里,这样,顺流时不致被急流冲走,逆流时可逆水而进。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