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看新疆(望海楼)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07:3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新疆50年来发生的变化,如果一一列举,恐怕任何鸿篇巨制都难以尽言。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日前谈到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几件小事,足以折射这种巨变:“过去,维吾尔族男女身上必备两件‘宝’: 不少妇女的上衣左口袋里都装着针线,男子腰上挎着刀。口袋里装针线,是因为当时生活都很困难,作为家庭主妇,得随时拿出针线缝缝补补;而男子腰上挎刀,主要是因为当 时饮食单调,餐桌上只有馕和羊肉。切馕离不了刀子,吃羊肉更需用刀子。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两件‘宝’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于饮食,变化就更大了,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餐桌上越来越丰富。饮食结构变了,刀子的用途越来越少,舍弃刀子也就成为必然了。”佐证新疆变化的,还有自治区城调部门日前公布的一个数字:目前,新疆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品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例只有31%。 经济学有个名词叫“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额占个人消费品支出总额的比重,它是衡量居民家庭收入状况高低的晴雨表,食品支出所占比重越低,居民生活质量越高。调查显示,恩格尔系数在新疆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新疆民众的消费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到2002年,食品所占比重已下降为33%。与此同时,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的比重则逐年上升,如今上升到了20%左右。 新疆人不光生活丰富了,交通也更便捷了。 新疆占国土面积的1/6,城镇间的距离动辄数百公里,而且沙漠、冰山、戈壁将大地割裂成支离破碎的一个个单元。交通的不便,加上空间的距离,人们对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曲,有了深深的认同。 自治区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新疆的交通日新月异。拿新疆且末县来说,上世纪50年代,交通工具是毛驴,到800多公里外的库尔勒要30多天;60年代,乘汽车,需要1周左右时间,途中要推车、挖沙、铺板子、垫杠子;1979年空中航线开通后,到更远的乌鲁木齐飞行也只需几十分钟。 其实,50年来,新疆许多东西都在变。自治区成立前,新疆几乎没有像样的城市,现在,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在沙漠、戈壁建起了38座现代化小城镇。新疆棉花自1994年以来连续保持单产、总产、品级和调出量四个全国第一;啤酒花产量全国第一;番茄酱产量全国第一;原油增长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如今一天的产量是解放初一年的产量…… 所有这些变化,带给我们一个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新疆。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0月01日 第一版) 作者:王慧敏 |